自從有了微信,有了朋友圈之后,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又多了一個方便快捷的平臺,距離變得觸手可及,天南地北的經緯度,盡在一臺手機的掌握之間。
各類精明的商家,也看中了這個契機,什么集齊朋友圈多少個贊,就送出什么禮物等等。這樣做就可以用很低的成本,為產品做出最好的宣傳了。
這是商業行為,你情我愿,沒有什么可爭議的,這是互嬴互利的操作模式,你愿意就玩,不愿意也沒有人強迫你。
而我今天主要想說的是,現在對于各種各樣的比賽,組委會都喜歡加上一個網絡,朋友圈投票的環節,什么評選結果,百分之五十來自評委,百分之五十來自投票。這在我看來,這樣的模式,對比賽的結果,是嚴重存在不公平的。
例如,現在到處都舉辦的,什么最美店主,最萌寶寶評選大賽。比賽結果根本不是看哪個店主最美,哪個寶寶最萌?而是看哪個人緣好,有組織大家拉票的能力,最后,按得票數排名三甲。
剛用微信時,我因為好奇心起,挑了幾張我家寶寶可愛的萌照,報名參加了萌寶大賽。在拉票環節時,也動用了網絡的網友,與身邊的親朋好友。
看著票數緊緊被追趕,我幾個幫忙拉票的堂小叔,意氣風發地說:“千萬不能被下一名追上來,大家趕緊動員同學也好,朋友也好,幫忙投票。”兩個在部隊回來的小叔,同時說:“我們發去戰友群,讓他們擴散,投票。”
于是,關系網越擴越寬,本來小孩子的游戲,演變成了大人的角逐。我的小叔甚至為了讓同學群的人投票,不惜大撒紅包,還承諾他們說活動結束,請吃飯喝酒等等。
在勞師動眾的一番折騰后,我家寶寶擠上了第三名。可在這一場拉票行動中,我感到了身心疲憊。當初純粹好奇貪玩的初心,也蕩然無存了。我開始后悔不應該給大家制造麻煩,也不應該為投票這事,透支太多的人情。
更讓我無法理解的是,很多文學網站舉辦散文,詩詞征文,攝影之類的比賽,都加入了投票環節。我覺得這應該是用作品的質量來決定,而不能是靠人氣,靠拉票這種方式來決定評選結果的。
人氣夠,票數多就決定了作品的名次。而作品真正的價值,應該在作品的質量上,而不是在這些人為影響的外在因素。發掘作品的優劣,內在的價值,比投票更重要。
記得有一次,我投稿參加了某個文學網站舉力的征文比賽。在拉票環節上,我沒有行動,因為我的人情在那次無聊的萌寶比賽中,已經嚴重透支了,我不能再麻煩親朋好友了。
結果,投票結束,我的征文只有網站幾個相熟的朋友投了幾票,票數倒數第一。我一點也不驚訝,這也是在我的意料之中。名次出來后,在組委會的一位朋友,問我怎么不把鏈接發朋友圈,動員親朋好友拉票。
我告訴他,不想拉了,免得大家折騰。后來,他給我透露內幕消息,告訴我說,組委會開會時,評委評選結果是,本來我的文章可得三等獎,可是票數太低,這從側面上反應出我的文章,在網絡不受歡迎,所以,組委會決定,淘汰我的文章了。聽完他的話,我一笑置之。
接著,他又說:“哪個人寫文章,不希望名利雙收,哪有你這樣,悶頭悶腦地寫,也不想想出路在哪,多少好機會,被你白白錯過了。”我笑了笑,謝過他的好意,說:“能得到評委們眼中的三等獎,已是對我文章的最大肯定,我知足了,其他的,真的無所謂了。”
這是實話,我寫文章,一直以來都是抱著自娛自樂的心態,從來沒想過,文章能為我帶來什么。參加征文,也是想看看,自己的文章到什么程度了,能否得到肯定,以便提高自已的寫作能力,讓寫的過程,更加流暢。
在這個人人可當作家的網絡時代,我不敢奢望,也沒有能力去分一杯名利的羹湯。只想用文字,好好記錄自己的心路歷程,讓短暫的人生,在文字里,有個圓滿慈悲的歸宿。
只是,作為文字的忠實擁護者,我還是希望在各類征文中,好作品,能被公平地溫柔相待。更希望文壇的前輩們,在組織征文比賽時,省去網絡投票的環節。因為這些靠人氣的拉票行為,是對文字的褻瀆,請大家還給文字一個明澈透亮的生存環境。
讓真正的好作品,挺起胸膛,用質量說話,而不是靠投票方式來決定的,大家說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