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秋,七月一日,日食。
15、
七月五日,北魏皇子拓跋弘出生;六日,大赦,改年號為興光。
16、
七月二十一日,劉宋大赦。
17、
八月十日,北魏趙王拓跋深去世。
18、
八月十一日,北魏主拓跋濬回到平城。
19、
冬,十一月五日,北魏主拓跋濬抵達中山,然后到信都;十二月十四日,啟程北返,經(jīng)過靈丘,到溫泉宮;十二月十八日,回到平城。
二年(公元455年)
1、
春,正月,北魏車騎大將軍樂平王拓跋拔有罪,賜死。
2、
劉宋鎮(zhèn)北大將軍、南兗州刺史沈慶之請求告老還鄉(xiāng)。二月五日,朝廷任命他為左光祿大夫、開府儀同三司。沈慶之堅決推辭,表疏上了數(shù)十次,又當面自陳,乃至叩頭泣涕。皇上不能改變他的心意,于是允許他以始興公身份回家,厚加給奉。不久,皇上又想起用用慶之,派何尚之去說。何尚之累次陳述皇上的意思,沈慶之笑曰:“沈公不效何公,去而復返。”(何尚之退隱又回來的事,見451年記載。)何尚之羞慚而止。
正月二十日,任命尚書右仆射劉延孫為南兗州刺史。
3、
夏,五月八日,任命湘州刺史劉遵考為尚書右仆射。
4、
六月二日,北魏改年號為太安。
5、
六月四日,大赦。
6、
六月二十四日,北魏主拓跋濬回到平城。
7、
秋,七月四日,劉駿立皇弟劉休祐為山陽王,劉休茂為海陵王,劉休業(yè)為鄱陽王。
8、
七月二十七日,北魏主拓跋濬進入河西。
9、
雍州刺史、武昌王劉渾與左右作檄文,自號楚王,改年號為永光,又備置百官,以為戲笑。長史王翼之封呈其手跡。八月一日,廢劉渾為庶人,流放到始安郡。皇上派員外散騎侍郎、東海人戴明寶詰責劉渾,并逼令他自殺,時年十七歲。
華杉曰:
作檄文,稱王,改年號,備置百官,把這當玩笑游戲,劉渾人如其名,也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了。不過,五十步笑一百步,劉渾算是走到一百步的,比較罕見,而走五十步的就很普遍了,這叫人臣僭越君上之禮,孔子在《論語》里專門批評過,就是魯國國君,身為諸侯,卻在祭祀時使用天子禮樂。張居正說,僭越其禮者,必覬覦其位,人臣敢僭越君上之禮,則妄心一生,何所不至,攘奪之禍,必由此起。所以劉渾遭到了嚴厲的處罰。
10、
八月二十八日,北魏主拓跋濬回到平城。
11、
劉宋皇帝劉駿下詔,祭祀郊廟,初設禮樂,采用之前殿中曹郎荀萬秋的建議。
12、
皇帝劉駿想要削弱王侯地位和勢力。冬,十月一日,江夏王劉義恭、竟陵王劉誕上奏請裁損王、侯車服、器用、樂舞制度,一共九條。皇帝暗示有司上奏,增廣為二十四條,聽事不得南向坐,劍不得為鹿盧形,內(nèi)史、相及封國內(nèi)官長只稱下官,不得稱臣,罷官后,長官部屬關系即刻解除,不再繼續(xù)尊敬。皇帝下詔批準。
13、
十月十二日,北魏任命遼西王拓跋常英為太宰。
14、
十月二十四日,劉宋任命太傅劉義恭兼領揚州刺史,竟陵王劉誕為司空、兼領南徐州刺史,建平王劉寵為尚書令。
15、
這一年,任命故氐王楊保宗的兒子楊元和為征虜將軍,楊頭為輔國將軍。楊頭,是楊文德同一個祖父的堂兄。楊元和雖然是楊氏正統(tǒng),朝廷以其年幼才弱,始終沒有封給他位號,部落無定主。楊頭之前戍防葭蘆,母親、妻子、兄弟都為北魏抓走,而楊頭始終效忠劉宋,堅守無二心。雍州刺史王玄謨上言:“請以楊頭為假節(jié)、西秦州刺史,以安撫凝聚其部眾。等數(shù)年之后,楊元和年紀稍長,再讓他繼承故業(yè)。如果楊元和才用不稱,便應歸楊頭,楊頭能保衛(wèi)漢川,使無虜患,他那四千戶荒州不足為惜。但是如葭蘆不守,漢川也不能獨存。”皇上不聽。
三年(公元456年)
1、
春,正月四日,劉駿立皇弟劉休范為順陽王,劉休若為巴陵王。
正月十二日,立皇子劉子尚為西陽王。
2、
正月二十六日,納右衛(wèi)將軍何瑀的女兒為太子妃。何瑀,是何澄的曾孫。
二十八日,大赦。
3、
正月二十九日,北魏立貴人馮氏為皇后。皇后,是遼西郡公馮朗之女;馮朗為秦州、雍州二州刺史,有罪被誅殺,皇后由此被罰沒入宮為奴婢。
4、
二月一日,北魏主拓跋濬立兒子拓跋弘為皇太子,先命其生母李貴人將自己要托付給兄弟的事一條條寫下來,然后按慣例賜死。
華杉曰:
此處埋下伏筆,立太子而殺其生母,是為了防止女主干政。不過,最終北魏政權,還是落入女主之手,只不過不是李貴人,是馮太后。
5、
二月八日,任命廣州刺史宗愨為豫州刺史。
依照慣例,府州部內(nèi)論事,都把官員們的意見寫下來,設置一位典簽來負責管理。劉宋時代,諸皇子為方鎮(zhèn)大員者大多年幼,而皇帝多以左右親信兼任典簽,所以典簽權力稍重。至此,雖然籓王年長,或者不是皇族的官員鎮(zhèn)守一方,都由典簽傳達教命,掌管樞要,刺史不能掌握全權。等到宗愨任豫州刺史,臨安人吳喜為典簽。宗愨的刑政措施,吳喜總是違抗,宗愨大怒,說:“宗愨年將六十,為國竭命,才得以掌管斗大的一州,不能再與典簽共同管理!”吳喜叩頭流血,宗愨才息怒。
6、
北魏丁零部落數(shù)千家藏匿井陘山中為盜,北魏選部尚書陸真與州郡合兵將其討滅。
7、
閏三月三日,劉宋任命尚書左仆射劉遵考為丹陽尹。
8、
閏三月十八日,鄱陽哀王劉休業(yè)去世。
9、
太傅劉義恭因為南兗州刺史、西陽王劉子尚(劉駿的兒子)有寵,打算退避,于是辭去揚州刺史。
秋,七月,解除劉義恭揚州刺史職務。
七月二十三日,任命劉子尚為揚州刺史。
當時熒惑星緊傍著南斗星,皇帝下令廢除西城的揚州刺史府,讓劉子尚移到東城,以鎮(zhèn)壓兇兆。揚州別駕從事沈懷文說:“天道示變,應該以德行來化解。如今搬出西城,恐怕也沒有什么益處。”皇帝不聽。沈懷文,是沈懷遠的哥哥。
10、
八月,北魏平西將軍、漁陽公尉眷攻擊伊吾,攻克其城,大獲而還。
11、
九月十日,劉宋任命丹陽尹劉遵考為尚書右仆射。
12、
冬,十月二日,北魏主拓跋濬回到平城。
13、
十月二十四日,劉宋太傅劉義恭進位太宰,兼領司徒。
14、
十一月,北魏任命尚書西平王源賀為冀州刺史,并賜爵隴西王。源賀上言:“如今北虜(柔然)不斷游擊,南寇(劉宋)負險頑抗,疆場之間,需要駐軍防戍。臣愚以為,只要不是大逆、謀殺的大罪,其他因為贓盜或過失殺人被判死罪的,都可以特別寬恕,允許他們守邊贖罪。如此,則已斷之體受再生之恩,徭役之家蒙休息之惠。”拓跋濬同意。
過了很久,對群臣說:“我采納源賀的建議,一年救活不少人,增加戍兵亦多。卿等如果人人都像源賀那樣,朕有何憂!”
正巧這時,武邑人石華告源賀謀反,有司匯報上來,拓跋濬說:“源賀竭誠事國,朕為卿等擔保,必無此事。”命詳細調(diào)查。石華果然承認是誣告,拓跋濬將他誅殺,并對左右說:“以源賀的忠誠,猶不免于誣謗,不及源賀者,能不謹慎嗎!”
15、
十二月,劉宋濮陽太守姜龍駒、新平太守楊自倫率吏民棄郡投奔北魏。
16、
劉宋皇帝劉駿想要將青州、冀州二州治所一并遷到歷城,議者多不同意。青州、冀州二州刺史垣護之說:“青州北有黃河、濟水,又多湖泊沼澤,不是胡虜擅長的地形;每次來寇掠,一定走歷城。二州并鎮(zhèn)歷城,這是經(jīng)遠之略。而且北臨黃河,歸順者也容易安撫。近息民患,遠申王威,這是安定邊疆之上計。”于是決定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