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精華及金句
一、概念:快速學習。商業(yè)顧問必須用20小時,“學會”行業(yè)80%的核心邏輯,然后,才有資格說“我認為”。“快速學習”能力,是一名優(yōu)秀顧問的六脈神劍,甚至是商業(yè)機密。
二、快速學習四步法
第1步,大量泛讀。
(1)選10本書。比如你想學習“區(qū)塊鏈”,先上豆瓣網(wǎng)搜索“區(qū)塊鏈”或者相關(guān)關(guān)鍵字,找到評價最高的3本書;通過“買過這本書的人,還買過哪本”的方法,再選5本;最后加2本不暢銷,但明顯系統(tǒng)性強的書,比如《區(qū)塊鏈原理》等。然后把這10本書都買回來,PS:用大半天高強度地把這10本書讀完。建議讀電子版,可以大大提高標注、回顧、記錄的效率。
(2)泛讀時注意幾點:
A、5分鐘看自序,5分鐘看目錄。很多人不看自序和目錄,這又是一個壞的習慣,因為作者會在自序中,梳理框架邏輯;在目錄中提煉核心觀點。
B、15分鐘泛讀。要點是:略過故事,略過案例,略過證明;標注概念,標注模型,標注公式,標注核心觀點。
C、最后再用5分鐘簡單回顧,記錄下自己的困惑、問題、想法。
第2步,建立模型
給自己最清醒的3小時(建議是早上不被打擾的時間)建立模型。白板是非常重要的思考工具,我會后面專門講“白板思考法”。
(1)找一面巨大的白板墻,把標注的概念、模型、公式,寫在即時貼上;(2)把它們貼到白板上,再用白板筆和板擦,建立與修正他們之間的關(guān)聯(lián),逐漸形成系統(tǒng)模型。
第3、求教專家
還有不清楚的問題,就要求教真正的專家了。
為什么要先建立模型,而不是先求教專家?因為如果你沒有基本的全局觀,問不出好問題。另外,有些專家有犀利的洞察,但也未必有全局觀。他自由發(fā)揮2小時,你可能不知所云。上類似于“在行”之類的平臺去找專家,花些費用帶著問題虛心求教。然后修正你的模型。
第4、理解復(fù)述
花了5小時泛讀,3小時建模,2小時求教,剩下的10小時,花在“復(fù)述”上。
“費曼技巧”:用你的語言,把你的模型講給別人聽。講不明白或別人聽不懂地方,就是你理解的薄弱點。記下薄弱點,回到泛讀資料里重新理解;或者上互聯(lián)網(wǎng)找答案或者再請教專家。重新理解后再復(fù)述。如此重復(fù)。最終你就用20小時,快速的學習了一項完全陌生的知識。
回到最開始的問題,我們現(xiàn)在來看一看《劉潤·5分鐘商學院》的課程設(shè)計。
(1)開學之前,我花了15個工作日梳理畢生所學,查閱大量資料,這是代替你“大量泛讀”。
(2)我把課程規(guī)劃成1年4季,1季13周,1周5課,一共260期的課表,這是幫你“建立模型”,形成全局觀。
(3)我每天在留言區(qū)回答幾乎所有的精選問題,這是幫你“請教專家”,解答困惑。
(4)我鼓勵你寫筆記,甚至講給別人聽,“理解復(fù)述”,檢查你的理解薄弱點。
小結(jié):認識快速學習
我們常聽說“10000小時定律”,這是幫助你從“學會”,到“精通”的刻意練習方法。那么從“不會”到“學會”呢?如果你的方法得當,也許20小時就可以了。
具體怎么做?第一,花5小時,大量泛讀;第二,花3小時,建立模型;第三,花2小時,請教專家;第四,花10小時,理解復(fù)述。
作業(yè):你更喜歡20小時從不會到學會,還是10000小時從學會到精通呢?你打算在哪些地方運用20小時快速學習,哪些地方運用10000小時刻意練習呢??
? 我更喜歡20小時從不會到學會,先建立認知和知識的廣度,有個基本的全局觀后,才知道怎么選,選什么作為自己要打磨的領(lǐng)域。知道自己要什么后,再用10000小時去打磨自己感興趣的這個領(lǐng)域。
目前在學寫作,我準備用20個小時來快速入門。第1步,先到豆瓣上找10本自媒體的寫作書,用3個小時快速泛讀;第2步,用最清醒的3個小時建立模型;第3步,花2個小時找專家咨詢(小星老師、燕兒老師、小小老師);第4步,花10個小時理解復(fù)述。我準備講給我姐和留杰聽聽,他們能聽懂就證明我歸納總結(jié)很好的。
準備用1萬個小時來打磨寫作:領(lǐng)域往劇評+人物稿方向?qū)懀琁P往室內(nèi)設(shè)計師+雙城生活體驗方向?qū)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