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p>
無關乎有錢沒錢,天上那輪永遠免費的月亮,就是詩和遠方。月亮和六便士伴隨我們一生,是人和動物的根本區別。
月亮在西方有很神圣崇高的意義:
“月亮”代表的是美好的理想和不被物質世俗所羈絆的真正愛情,是詩和遠方;
“六便士”代表的是殘酷的現實和世俗的物質。書中描繪了理想與現實的矛盾,藝術與生活的沖突,精神與物質的抉擇!
斯特里克蘭不惑之年,本來事業有成,家庭和睦,子女雙全,但是為了追求自己內心的繪畫夢想,拋妻棄子,離家跑到巴黎開始畫畫。最后去到了一座孤島—塔希提島,找到了自己的“歸宿”,并創作了許許多多的驚世杰作,完成了自己對“月亮”的追逐。
他說:人的每一種身份都是一種自我綁架,唯有失去是通向自由之途。我必須畫畫,就像溺水的人必須掙扎。
主人公是一個證券經紀人,事業小成,生活穩定。他的太太是個很稱職的家庭主婦,家里布置的整潔大方。不但如此,他的太太經常籌辦各種宴會,宴請上流人士和名人雅士,與上流社會走動游刃有余。他們的生活表面很是風光,但是他打破了桎梏他的一切……
他絕不會忍受任何外在桎梏。他生命中只有那謎也似的熱望,無休止地驅使他奔向一個他自己都不清楚的目標;若有任何東西妨礙征程,他會從心底把這東西連根拔除,哪怕慘痛不堪鮮血淋漓也在所不惜。
主人公從小的夢想就是做個畫家,但是主人公的父親受社會主流思想的洗禮,為了賺錢想讓他做生意,認為藝術的東西很難賺錢養家糊口。追求不同,其實也沒有對錯,畢竟生存是第一位,像主人公這樣不顧一切,寧愿貧困潦倒也要追逐“月亮”的人畢竟是少數。
這種生活模式給人以安詳親切之感。它使人想到一條平靜的小河,蜿蜒流過綠茸茸的牧場,與郁郁的樹蔭交相掩映,直到最后瀉入煙波浩渺的大海中。但是大海卻總是那么平靜,總是沉默無言、聲色不動,你會突然感到一種莫名的不安。也許這只是我自己的一種怪想法,我總覺得大多數人這樣度過一生好像欠缺一點什么。我承認這種生活的社會價值,我也看到了它的井然有序的幸福,但是我的血液里卻有一種強烈的愿望,渴望一種更狂放不羈的旅途。這種安詳寧靜的快樂好像有一種叫我驚懼不安的東西。我的心渴望一種更加驚險的生活。只要在我的生活中能有變遷——變遷和無法預見的刺激,我是準備踏上怪石嶙峋的山崖,奔赴暗礁遍布的海灘的。
真希望有一天我能不受任何欲望擺布,甩開所有累贅一門心思作畫。
他的太太得知他跑到了巴黎,請求“我”去規勸他回來,并寫信希望斯特里克蘭浪子回頭,以前既往不咎。最后無論怎么規勸,他都不愿意回去。最后他的太太知道他無望回頭時,非常吃驚,并且咒罵道:“我真希望他死的時候貧困潦倒、饑寒交迫,一個親人也不在身邊。我真希望他染上惡瘡,渾身腐爛?!?br>
外表華麗大方的太太,天天游走與上流人士之間,一位賢妻良母,卻說出了這樣的話。“誰能忖度深不可測的人心?”他們之間并沒有真正的愛情,他的太太虛偽物質,讓他回來只是為了面子,最后知道丈夫去世時,心里也沒有一絲的哀傷,卻沉浸在他給她帶來的榮譽當中……
后來斯特里克蘭生了一場重病,全靠把他當真心朋友的德克夫婦照顧,才把他從死亡線上拉回來,但他卻極不領情,依然奚落嘲諷德克,甚至還占用人家的畫室,荒謬的是,德克的妻子瘋狂的愛上了 斯特里克蘭 ,德克還主動搬出了他的房子,最后他把人家的妻子也占用了……
德克是一個性格懦弱的畫家,但非常善良,雖畫畫沒有天賦,但是能賣畫賺錢,對 斯特里克蘭 的畫畫天賦非常欣賞。真像活脫脫的超大號小學生,讓人哭笑不得,行為讓人嗤笑,更讓人心疼!這樣的人真的好矛盾,好痛苦。讓人哀其不幸,恨其不爭…
好景不長,德克的妻子和 斯特里克蘭 大吵了一架,然后自殺了。德克傷心欲絕,安排完妻子的葬禮,就回了荷蘭老家。
德克天性溫良慷慨,卻總是莽莽撞撞;明明是審美內行,卻只能畫出庸作;情感細膩敏銳,氣質粗俗不堪。幫別人辦事老練圓滑,自己的事卻砸成爛攤。老天把這么多矛盾特質糅在一起捏造他,讓他面對這迷亂無情的世界,是何其殘忍的玩笑。
然而造成這一場悲劇的斯特里克蘭卻沒有悲傷,他說:我不需要愛情,我沒有時間搞戀愛。這是人性的一個弱點。我是一個男人,有時候我需要一個女性。但是一旦我的情欲得到了滿足,我就準備做別的事。
可以看出來主人公的冷漠無情和自私,他對德克的妻子沒有愛,只是欲望。但是德克的妻子也有錯,她想完全占有束縛查爾斯,最后才會感情破裂,造成悲劇。
她無比耐心地準備網羅他,束縛他。她想把他拉到她那水平上,壓根不關心這個人,只想把他變成她的附庸。
最終于碰到了他的“月亮”,來到了塔希提島。在這里,他創作了許許多多的曠世之作,還碰到了真正愛他的土著女人愛塔,一直對他細心照料,直到后來他得了不治之癥,依然不離不棄,相濡以沫。這才是真正的愛情。他終于收獲了夢想與愛情!
他說:“她不打擾我,給我做飯,照顧孩子,叫她做什么就做什么。我愿意生活在這里,直到死去。”他從不抱怨命運,從沒有沮喪過。直到生命最后一刻,他的心智都恬靜安詳。
幾年后,他去世了。臨死前,他在房子四壁畫了一幅巨大的壁畫,壁畫展現的是宇宙初創時的伊甸園,奇妙、神秘和絕美。但是他卻叫愛塔燒了房子……
這幅畫應該是他終其一生想要創作的一部作品,為自己而做,為自己祭奠。為了自己的內心,而不是為了流芳百世。到這里一位偉大的藝術家的生涯就結束了,他被折騰一生的靈魂,也終于得到了安息。
他實現了自己的理想,人生已經圓滿。他創造了一個自己明知很美的世界,然后出于驕傲和輕蔑,又把它銷毀。
對于藝術,不能言喻。但《月亮與六便士》里對于美這樣描述:人們滿不在乎地談論美,由于他們說話并不經過深思熟慮,所以美這個詞被用的太過泛濫,已經失去了原有的力量。許許多多微不足道的東西都冠以它的名義,于是它所代表的東西變得不再崇高。人們用美來形容裙子、小狗和布道,當遇到真正的美時,他們卻又認不出來。人們試圖用這種本末倒置來裝飾他們毫無價值的思想,結果反而鈍化了他們對美的感受力。
這本書主要就是關于夢想和現實的取舍,主人公拋棄一切去追逐夢想。但是在我們的現實中,該怎樣去平衡兩者的關系呢?
“做自己最想做的事,生活在自己喜歡的環境里,淡泊寧靜,與世無爭,這難道是糟蹋自己嗎?與此相反,做一個著名的外科醫生,年薪一萬鎊,娶一位美麗的妻子,就是成功嗎?”
一抬頭就能看到月亮,可我卻沒有六便士!
【金句賞析 】
金句一:追逐夢想就是追逐自己的厄運,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
這句話深刻真切得突顯出那些少數選擇夢想的人,和那么多選擇財富的人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在眾人為了自己的名譽,地位,財富忙碌的時候,夢想在他們面前不值一提,大部分的人都放棄仰望天上的月亮而是去選擇低下頭撿地上的六便士。六便士的重要性在生活秩序中大于月亮,自然選擇對自己更加有利的六便士。那些選擇月亮的勇士在人群中多么渺小和孤立,得不到家人朋友的理解,被他人嘲笑,逆著社會的主流前行困難重重。盡管如此,還是有人放棄一切去找尋屬于自己的月亮。這不僅僅需要勇氣,更需要毅力。要做一個奔向月亮的人,就要做好孤獨單一的思想準備。
金句二:有時候,人們把面具佩戴得天衣無縫,連他們自己都以為在佩戴面具的過程中自己實際上就成了和面具一樣的人了。
“人生如戲,全靠演技。”這句話雖有戲謔意味,其實很有道理。有多少人帶著面具活著,每個人都有多副面具,遇到不同的人戴上不同的面具。長時間佩戴面具的人最后恐怕會和面具融為一體,再也找不回真正的自己了。最初的時候佩戴面具的人還能分清楚自己和面具,時間久了,究竟自己是面具還是面具是自己恐怕很難分辨的出來。在追求六便士的過程中我們逐漸迷失了最初的自己,成了面具的寄生主,成了六便士的奴隸。所以,在你面前和你交流的人可能只是個面具,最后不是人和人在交往,而是一副副的面具在交往。
金句三:同樣墜入情網,男人和女人的區別是:女人可以一天到晚談戀愛,而男人只有幾分鐘。
這句話說得特別對,女人對待感情的方式是隨著時間的增加感情也越來越深,而男人對待感情的方式則隨著時間的消逝感情越來越淡。女人追求安穩,男人追求新鮮感和挑戰。男女天生的思維差異勢必會在生活中產生碰撞。戀愛中的女人大半的心思都在她的另一半身上,而戀愛中的男人一天中只有一小部分想著戀愛的女人,其他時間則做著自己的事情。在約翰·格雷的《男人來自火星 女人來自金星》中就詮釋了男女在戀愛中的思維差異。戀愛對于女人來說是一件大事,充斥整個生活。而對男人來說就是生活中的一件平常的事,并沒有女性看得那么重要。毛姆在《月亮與六便士》中同樣告訴了我們這個道理。
金句四:說苦難使人高貴是不正確的,讓人高貴的有時是幸福。而苦難,在大多數情況下,使人們心胸狹隘,一味報復。
都說苦難可以磨練人的意志力。認為經歷苦難的人都是高尚的,可是有時候破繭并不能成蝶。讓人快樂的更多是幸福,而不是生活在苦難中??嚯y確實可以磨練人的意志,可更多時候是摧毀人的意志,能挺過去的人有多少呢?在苦難的情境下,多讓人心生怨恨,埋怨別人,嫉妒別人,指責社會不公平,自然會變得心胸狹窄,產生報復心理。相反幸福使人感恩,會有更豐富的同情心。為了成為高貴的人,就要努力成為幸福的人;為了成為幸福的人,就要勇敢追求幸福。
這本書不僅為我們在夢想和金錢的選擇中提供了選擇的教材,還為我們在未來路上可能遇到的很多事情做了探討。這本書是在教人做人,也告訴我們不要迷失本心。帶著面具固然可以,可是別忘了摘掉。更別忘了面具是面具,我們是我們。追求夢想的過程是追逐自己的厄運,因為追逐夢想的過程也是個苦難的過程,能否克服苦難還是個未知數。最終,我們要成為一個幸福的人,因幸福而高貴。無論是選擇月亮,還是選擇六便士。做好自己,而不是成為千篇一律的別人。我們是人,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不是公式化的符號。保持自己的獨特性,才能讓自己永遠認識自己:這還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