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見過一句話就能把一個好端端的、珍貴的聊天機會給聊“死”的嗎?
呵呵,我見過。也許,那只不過是心口不一、脫口而出的一句反話而已,沒想到卻讓事情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導(dǎo)致南轅北轍,卻又覆水難收。
是什么樣的緣份?終于讓我遇見你,左左木圭一的《所謂情商高,就是會說話》:說話時的措辭,真的能改變?nèi)松H说男袨橐庠福瑫艿酱朕o的影響。事實上,措辭是有技巧的。
措辭就像做菜,是有譜可循的。只要掌握了菜譜,任何人都可能做出美味佳肴。
愛讀書的、有上進心的人,身上必然存在閃光點,可如果這些閃光點不能展現(xiàn)出來,將是多么可惜的一件事啊!
于是,做了筆記《所謂情商高,就是會說話》,寫了《非你不可》,愿看到的你也會受益。
“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這句出自《增廣賢文》的謎面,告訴我們要學(xué)習(xí)用“愛語”結(jié)善緣。
很多時候,一句同情理解的話,就能給人很大安慰,增添勇氣,即使處于寒冷的冬季也感到溫暖。而一句不合時宜的話,就如一把利劍,刺傷人們脆弱的心靈,即使在夏季六月,也感到陣陣的嚴寒。
想起小時候,有次家里包粽子,偶然間聽媽媽說:“你看我忙的,差點兒忘了在甜豆餡兒里放鹽了。”
我很奇怪,發(fā)現(xiàn)新大陸似地問媽媽:“媽媽,甜豆餡兒里還要放鹽?哈哈,是你說錯了?還是我聽錯了?”
“都要放鹽的啊,那樣甜豆餡兒不容易壞……”
也許媽媽也沒想到,普普通通的一個生活小常識,到我這兒卻變成了饒有興趣的奇怪問題。
后來我真的用心去品嘗過,比起只放砂糖的豆餡兒,同時加入鹽的豆餡兒好像吃起來更甜。
看見一段很了不起的話,由于加了一些不一樣的詞兒,好像變得更加有韻味,正如加了鹽的甜豆餡兒,變得更加香甜。
人是不講理的,會做自私的事。即便如此,也請原諒。
你若顯露善意,必會被人懷疑。即便如此,也請堅持。
你若獲得成功,必會遭判樹敵。即便如此,也請成功。
你若做人正直,必會為人所騙。即便如此,也請真正。
你用多日所創(chuàng),別人一眼即毀。即便如此,也請創(chuàng)造。
你尋安樂幸福,必會遭人妒忌。即便如此,也請幸福。
今日縱然行善,明日或即被忘,即便如此,也請行善。
你若予人以物,必有人不知足。即便如此,也請給予。
說話是人區(qū)別于動物的一個顯著的標志性特征,也是人際交流不可缺或的最直接的一種形式。
說話就是人表達意愿、表明態(tài)度、表現(xiàn)心聲、展示風(fēng)貌的表現(xiàn)形式。古希臘有一句民諺說:“聰明的人,借助經(jīng)驗說話;而更聰明的人,根據(jù)經(jīng)驗不說話。”
其實會說話、說好話不僅是一種技巧,也是一門藝術(shù)。說話的最高境界,按照孔夫子的話說,就是“君子以居德善俗。居,積也。善,化也。言者,當鼓之以雷霆,潤之以風(fēng)雨。”
其實,語言只是我們表面所能看到和聽到的,也許在它背后,還有更深層次被隱藏了的無法言說的含義。愿我們都有一雙慧眼,能感知和洞察這一切。
愛的感覺比語言更有力量,人類在產(chǎn)生語言之前,就是通過感覺來溝通和表達的,語言本身缺少力量,是語言背后所要表達的內(nèi)涵賦予了它力量。
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愿我們都能學(xué)會好好說話,愿你一句溫暖的話語,哪怕是在寒風(fēng)刺骨的冬天,也能讓他人感覺如沐春風(fēng)……
【One day One sentense】
A good word makes people warm like a fire in the cold winter, while a bad one hurts people seriously just like snowing in the summer!
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