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悠悠二十載
? ? 史實概括:東漢末年,漢室衰微,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曹操以荀彧之死為代價受封魏公及九錫,并把全國合并為九州,最大的冀州歸他管轄,魏郡也是最大的郡。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曹操逼迫獻帝詔令他設置只有天子才可使用的旌旗,頭戴懸垂有十二根玉串的禮帽,乘坐專門的金銀車,套六馬。至此,曹操把持了朝廷的一切大權。
(筆者此文由近日熱播大劇《軍師聯盟》——荀彧反對曹操稱王,棄之而去有感而發。)
(一)荀彧篇
? ? 人物背景:荀彧(163年-212年),字文若。潁川潁陰(今河南許昌)人。東漢末年著名政治家、戰略家,曹操統一北方的首席謀臣和功臣。荀彧早年被稱為“王佐之才”,初舉孝廉,任守宮令。后棄官歸鄉,又率宗族避難冀州,被袁紹待為上賓。其后投奔曹操。官至侍中,守尚書令,封萬歲亭侯。因其任尚書令,居中持重達十數年,處理軍國事務,被人敬稱為“荀令君”。 荀彧反對曹操稱魏公而受曹操所忌,調離中樞,在壽春憂郁成病而亡(一說服毒自盡),年五十。獲謚敬侯,后追贈太尉。
? ? 荀彧:“明公,臣二十年前追隨明公,就堅信明公會匡扶漢室,拯救黎民,二十年過去了,臣左右支絀,苦心維持,小心翼翼的拿捏著這尷尬的分寸,指望臣的理想和明公的志向可以并存,可是今日,臣簡單了,今日臣只能回答失望二字”
? ? 曹操:“好一聲明公啊,這一聲明公叫的又親切又生疏,親切的是孤想起與文若初相識。那一聲明公叫的是希望,生疏的是二十年后這一生明公叫的滿是失望……”
? ? 荀彧直言曹操離他的人生志向只剩一步之遙,曹操問他:“如若如令君所言,真有一步之遙,你我相行二十年,令君,可否還愿意與孤同行?“平亂鋤奸,臣可與明公并肩;封王拜相,恕臣不能與大王同行了”,字字擲地有聲,對于荀彧而言,永為漢臣是大忠所在,匡扶漢室是為臣之本。曹操強勢稱王并且欲廢長立幼屬意曹植世子之位,此舉將會動搖江山社稷,陷黎民于戰亂災難之中,他必須阻止,犧牲一切在所不惜。
? ? 這是一種深入骨血的信念,出仕三十載,平敵酋,薦賢能,助曹操一統北方,功成名就何重?身家性命何重?后世留名又何重?都抵不過他為臣為人貫穿一生的信念——社稷倉廩足,黎庶享太平,復興漢室。筆者看到此處,淚濕眼眶,悠悠二十載相行相知相伴,荀彧為了人生信念決絕而去。此等大忠大勇,此等氣節風骨,明世道,正人心!
(二)曹操篇
??? “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的曹孟德被今人詬病為“白臉奸人”,梟雄也好奸臣也罷,他在天下大亂時,對內消滅二袁、呂布、劉表、馬超、韓遂等割據勢力,對外降服南匈奴、烏桓、鮮卑等,統一了中國北方,解救無數黎民百姓于水火,使中原社會漸趨穩定;他擴大屯田、興修水利、獎勵農桑、重視手工業、安置流亡人口、實行“租調制”,使北方經濟出現轉機。此重大貢獻可謂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 ? 曹操是一個志向遠大、雄心勃勃的人,他此生的理想信念就是統一天下,安邦定國。年輕時打算建功立業一展抱負,然而生逢亂世、朝政廢弛,英雄無用武之地,可他并未退縮,走上了軍閥爭戰的道路,朝著理想不斷前行。從他二十歲舉孝廉踏上仕途開始,挾天子以令諸候,收黃巾,討董卓,歷經二十載掌管袞州的軍政大權,終于成為一方諸侯;敗袁術,破陶謙,平張邈,殺呂布,滅袁紹,定烏桓,降劉琮,走赤壁,克馬超,戰孫權,收張魯,又一二十載封魏王,棄漢中,最終立朝廷享太廟完成了自己稱王的志向。
? ? 縱觀曹操一生,功成名就完成霸業,不枉此生。
(三)今人篇
? ? 二十載,人生有幾個二十載,從呱呱落地混混沌沌到知曉仁義禮智信,一個二十載過去;為了理想信念奮力一搏,忘卻晝夜,勵精圖治,一個二十載足矣;四十而不惑,人生滋味品嘗大半,為子女為父母上孝下慈,一個二十載恍惚而過;一個甲子才深刻體會到頤養之福可得永年,這剩下的一個或兩個二十載,倍覺時光匆匆如白駒過隙,大部分人都會悔不當初的種種種種……這樣的一生雖不如曹操實現理想抱負那么圓滿,至少曾有過理想信念,并執著的為之努力拼搏過。
? ? 可如今筆者看到了太多渾渾噩噩無知無措的人,他們獨孤的以酒為漿以妄為常,活在自我營造的海市辰樓里,游戲人生,麻痹揮霍自己的生命。也許有人會說亂世出英雄,我們現在的年代和平富足,自然無法與曹操,荀彧等著名大家相比,吃飽穿暖即可,理想信念可有可無,有之不會登峰造極無之不會萬劫不復,無須在意。筆者很是不認同,拋掉學識才能,庸庸碌碌的今人們與古代杰出的大家們其實僅僅一步之遙,那便是擁有貫穿其一生的理想、信念。人的理想可大可小,無論是“今日長纓在手,何時縛住蒼龍”的雄圖霸業還是“暖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的流水人家,把理想化為信念才能照亮一生的路,才能當回首往事的時候,不會因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而羞恥。
? ? 以前筆者認為,每個人在這世上都是孤家寡人,我們需要自我救贖自我成長。新年伊始崗位變更,新環境新挑戰,才發覺自己狹隘了,大部分的孤家寡人是沒有理想信念的,干一份不需要太多智商情商的體力工作,領一份可以糊口能夠溫飽的微薄工資,物以類聚人以群,他們的工作環境造就了生活模式相似的“同類人”,思想的惰性讓他們產生共鳴,抱團麻痹,空虛的生活使自己無法自處,所以尋找同類今日有酒今日醉,時間對他們如溫水煮青蛙,遲暮之年天見可憐。
? ? 請為自己尋得一個理想覓到一份信念吧,它們不僅僅能化為照亮自己人生的明燈,還能變成“磁石”助你找到志同道合的知己,甩掉孤家寡人的罩子。勇敢往前一小步,人生際遇一大步,羅馬何其遠,觸手即可得。
? ? 筆者請所有的朋友們用心珍惜人生那寥寥無幾的悠悠二十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