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旨在提高全世界的人對環保的關注和重視。自1970年4月22日美國舉行第一次世界地球日活動以來,已歷時50余年。中國在90年代開始加入到地球日的活動中。
回顧歷史,人類的發展(尤其是工業革命以來)對自然造成了諸多嚴重甚至是不可逆的破壞。如今,氣候變化、空氣污染、水污染、土地退化等問題正在威脅著我們的生存和發展。
環境問題涵蓋范圍巨大,小至社區垃圾、排污,大至全球能源、氣候。近幾十年來,人類意識到了環境問題的嚴重性,各個國家開始將環保議題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全人類的共同努力下,環境正在向好,且已經有了一定程度的恢復。
查閱國家統計局的數據可以發現,廢氣中污染物排放量降幅明顯,城市生活垃圾處理能力逐年提升。
但我們的努力還遠遠不夠,水資源匱乏、能源枯竭、大氣污染等問題仍亟待進一步的解決,尤其是在人口不斷增加的趨勢下。
其中,能源問題是我們面臨的一大挑戰,全世界都在尋求化石能源的替代品。
環保紀錄片《人類的星球》中揭示了我們當前在風能、太陽能等替代能源利用上的假象。其中諷刺的是可再生能源的運作系統仍需要煤炭、天然氣等不可再生能源的支撐,所謂的新能源只是一層薄如蟬翼的包裝。比如太陽能板的材料利用開采出的石英與煤炭熔煉;電動汽車的鋰電池依賴“有毒開采”,且充電離不開電網,仍需要消耗不可再生能源。導致“以假亂真”現象發生的根本原因是:以目前的人類技術,仍然無法解決新能源的間歇性、穩定性、壽命短等問題。
另外,水資源短缺也不容小覷。雖然地球上的水是無限循環利用的,但可用的淡水資源是非常有限的(只占地球所有水資源的2%)。據估計,全球約有40%的人口面臨著水資源短缺的問題。這主要是由于全球氣候變化,人口增長和水污染等因素導致的。
根據紀錄片《零水日》的介紹,世界人口的數量正在超越地球的供水量,一些國家已經出現由水資源匱乏引起的社會暴亂。在我國華北地區,過去50年地下水嚴重超采,導致地層下陷最高達到了3.18米,北京是最嚴重的地區之一。
預計到2050年,世界人口將達到90億,而地球上不少含水層將幾近枯竭。據估計30年后美國的奧加拉拉蓄水層將完全干涸。這意味著用以灌溉農田、畜牧的水資源越來越少,人類生存將面臨威脅。如果我們不引起重視,保護好植被,平衡好人類活動和水資源消耗,“零水日”將會提前到來。
不可否認,地球生態正在加劇惡化,雖然目前大部分人對其還感知甚少,但我們的下一代呢?
我們急需采取措施來修復家園。現在甚至有了更“瘋狂”的想法:星際移民。
但從目前的人類技術來看,保護家園似乎更切實際,但也只是相對于星際移民而言。能維持地球的現狀,對我們來說都是巨大的挑戰。為什么呢?
因為地球承受破壞的能力是有極限的,United nations研究表明:人類早已開始經歷“地球的極限了”,比如海洋產品和漁類產品的消耗在20多年前就達到極限,現在我們主要依靠養殖來產出。
還有可用耕地的消耗,也在2000年達到了極限。
種種證據表明我們的家園是“脆弱”的,未來我們必然還要不斷地面對地球的種種“極限”。
環保看似是一個國家層面的議題,實則是生活在地球上的每一個人的共同責任。我們可以從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做起,如減少用塑料袋、節約用水、選擇低碳出行等。同時,我們也可以參與到環保組織中,積極參與公益活動,促進環保意識的普及和推廣。
如果每個人都能喚醒環保意識并采取實際行動來保護地球,我們的家園才能”延遲衰老“、“永葆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