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忽已晚,人間又立秋。
立秋,是“二十四節(jié)氣”之第十三個節(jié)氣,也是秋季的起始。在每年公歷8月7、8日或9日。2024年的立秋,在8月7日這一天。
“立”開始之意。讀到“立……”這個詞語的時候,腦子里浮現(xiàn)出來的,竟然是孔子的“三十而立”。“立”,原來是一個意味深長,稍稍琢磨,便儀態(tài)萬千的動詞呀!
“秋”為禾谷成熟。整個自然界的變化是循序漸進的過程,立秋是陽氣漸收、陰氣漸長,由陽盛逐漸轉變?yōu)殛幨⒌霓D折。在自然界,萬物開始從繁茂成長趨向成熟。立秋是二十四節(jié)氣中僅次于大暑小暑的第三熱節(jié)氣。
立秋意味著降水、濕度等,處于一年中的轉折點,趨于減少或下降。從立秋開始,陽氣漸收,萬物內(nèi)斂。立秋與立春、立夏、立冬并稱“四立”,也是古時“四時八節(jié)”之一。
二十四節(jié)氣,七十二物候。每個節(jié)氣有“三候”,立秋“三候”是:
一候涼風至;
二候白露生;
三候寒蟬鳴。
你看,自然多么敏感,你瞧,我們的先人如此智慧。草木蟲魚,雨雪風霜,這一絲一毫的變化,都逃不過古人的五官,還有敏銳的直覺。
立秋日,走在回家的路上。一叢黃花,灼灼其華,燃燒著我的眼眸。它們,就這樣兀自開放,不為別的什么,就是想要開花,開花,還是開花。綻放,綻放,還是綻放。
在并不肥沃的土地上,在十有八九被忽略甚至是遺忘的路邊,它們,借用了太陽的一抹色彩,點亮了人們以為的寂寞。
這些日子,一下子就嗶嗶啵啵地燃燒起來了,像除夕夜里的煙花,卻又比煙花更長久,更燦爛,更耐人尋味。
立秋日。這些樹,還在我必經(jīng)的路旁,挺拔,蔥蘢。白楊,最是常見。一篇《白楊禮贊》,讓白楊精神不朽。如擎天柱的白楊,讓我想起了兒時就讀的小學。新建的校園里,是我們,栽種下一棵棵白楊。日升月落,寒來暑往。白楊在土里扎根,知識澆灌著我們成長。當我們羽翼豐滿,飛向遠方的時候,白楊,依舊守護著校園。
樹猶如此,人何以堪?
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
庭中有奇樹,綠葉發(fā)華滋。
攀條折其榮,將以遺所思。
馨香盈懷袖,路遠莫致之。
此物何足貴,但感別經(jīng)時。
……
小小的樹呦!挺拔的樹呦!承載沉浮光陰與五味人生的樹呦!
立秋日,這些花,多姿多彩,治愈人心。
汪曾祺說,你來看我,如果我不在,就請你在院子里坐一會兒,讓我的花兒陪陪你。以花為友,以花為伴,就算兩廂無言,依然美得令人心動。
兩人對酌山花開,一杯一杯復一杯。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來。
在花叢里舉杯暢飲,是何等瀟灑!這份瀟灑,大概只有李白才能將其發(fā)揮得淋漓盡致。
天生李白,浪漫李白,瀟灑李白,自信李白……李白是一個王朝最閃亮的勛章,是文學地圖上巍峨的高山,澎湃的大河。
草,在結它的種子。風,在揺它的葉子。我們站著不說話,就十分美好。是的,沉默,是另一種美。
野花,遍地是。雜樣兒,有名字的,沒名字的,散在草里,像眼睛,像星星,還眨呀眨的。
立秋日,是秋天理論上的開始。當然,人生也沒有太晚的開始。因為,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其次就是現(xiàn)在。詩人說,沒有比腳更長的路,沒有比人更高的山。出發(fā)吧,在秋天。
帶著希望,感動,力量,還有明亮的底色,奔赴山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