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染的紅軍
——我讀《喋血湘江》
? ? ? “歷史,有時就像小孩一樣,跌倒了再爬起來,才能長大成人?!?/p>
? ? ? 開篇,我便與彭德懷的侄女彭鋼、左權之女左太北、黃克誠之女黃梅、羅榮桓之子羅東進、陳賡之子陳知建等二十余名開國元勛的子女“站在”一起,從他們的視角、循著歷史的軌跡、沿著作者的思路從頭感悟這長征中最慘烈、最悲壯的戰役——湘江戰役。
? ? ? 你想象過一個師所有團級以下指戰員在一次戰斗中全部犧牲嗎?
? ? ? 你能想象兩任團長在同一天犧牲嗎?
? ? ? 你有想象過敵軍打到我軍團部指揮所門口還在激烈戰斗嗎?
? ? ? 而這所有的情形都出現在湘江戰役中。新圩阻擊戰、光華鋪阻擊戰、腳山鋪阻擊戰是湘江戰役的三大阻擊戰?!靶论鬃钃絷嚨兀┘衣氛?,紅五師與桂軍大打出手。兩天血戰,紅五師損兵上千,團、營、連、排干部傷亡殆盡,猛將李天佑灑淚。”光華鋪阻擊戰的原址處,公路兩邊一馬平川,只有一個孤伶伶的小山頭,善于打游擊戰叢林戰的紅軍居然在這里阻擊了桂軍整整兩天?!白筇保骸赣H當時在紅一軍團,湘江一戰,紅一軍團損失過半!我一想到那些犧牲了的可愛將士,就忍不住流淚,我將在心底懷念他們?!彪[藏在這背后的,是腳山鋪阻擊戰中左權等數名共產黨高級將領跟敵人白刃相接,是警衛員發現敵人距離軍團指揮部幾十米才通知首長倉皇撤退,是林彪心有余悸地感嘆差點成為敵人的座上客……
? ? ? 客觀的講,長征是人類歷史上的一次奇跡。反圍剿的失敗,注定了長征的開始。但沒人知道,這一走,就是兩萬五千里,而湘江之戰更是其中最濃墨重彩的一筆,它上起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后接遵義會議,戰役持續短短幾天,卻足以改變歷史進程,在三年的長征路中大放異彩?!多┭娼返淖髡哂眉o實文學的方式將湘江戰役全景式地為讀者呈現,既有局部細節的刻畫,又有整體宏觀的描寫,既客觀又生動,既詳實又準確,切入點新奇,敘述手段豐富,源于歷史,又高于歷史,具有很強的可讀性和感染力。
? ? ? 比如書中特別引用黃梅原話:“在預想中湘江水面應當是非常寬闊的,沒想到眼前的湘江仿佛一彎靜水,并不起眼。我想在這種并不險峻的江面過江,我們還是犧牲的那么多人,可見當年的戰爭有多么殘酷、多么艱苦!我為不怕犧牲的紅軍將士流淚,他們的精神深深地震撼了我!”從這一段引用中,我們可以從側面感受到戰斗的艱辛和困難,想到江水從我腳下流過,前方機槍密布,向我襲來的子彈密不透風,簡直快要窒息。血戰湘江,對我這個追憶者而言都是一種痛苦,更何況親歷者。
? ? ? 作者也直接吐露了湘江之戰的殘酷。“蔣介石把湘江當成絞索,調集三十萬重兵布下天羅地網——鐵三角口袋陣,欲把湘江變血江,一舉聚殲朱毛紅軍。” “‘這次,一定要讓毛澤東無路可逃!’光頭男人一掌重重地拍在身前的桌面上,兩唇一抿,冷峻的目光中射出騰騰的殺氣?!睆闹苯亓水數谋磉_中,我們仿佛置身案前,真切感受到那翻騰的殺氣。
? ? ? 全書在引經據典的基礎上,不僅真實地還原了歷史,還將史料靈活地運用于行文之中,并恰到好處地輔以大量珍貴圖片,使其充滿可讀性和新鮮感,給那一段歷史的大門修得是厚重堂皇。蔣介石的電令,毛澤東的手諭,林彪的密令,羅榮桓的作戰計劃讓人看得心驚膽戰;阻擊陣地、圍剿圖、各將領照片讓人看得津津有味;彩色旌旗,發動機轟鳴聲、指戰員的喝令、刺鼻的硝煙無不讓人身臨其境。
? ? ? 最初我是在湘江畔的,同各大將領子女一樣,感概萬千。隨后,不知不覺中,我漸漸進入戰役的節奏中。通讀細品發現,書中將敵我力量進行對照的特點能讓人對戰役整體進行很好的把握,正如目錄所陳列的:“陰霾桂北”、“鐵流涌進”、“鐵血阻擊” ,《喋血湘江》的戰歌隨著蔣介石計劃伏擊、共產黨計劃突破和國共喋血于湘江三大主旋律而起伏著。
? ? ? 湘江之戰是短暫而又漫長的。短短幾天,死傷數萬,千秋萬載,不能忘懷。
? ? ? 我看到的是國民黨的制度管理上的腐敗落后,國民黨黨內各軍閥四分五裂互相掣肘。
? ? ? 比如白崇禧手下所過之處勞命傷財:“全州鎮現年八十六歲的老人雷德銘說:‘我當年就是十萬筑壩堡大軍的百姓之一。國民黨縣政府規定三丁抽一出工,若不去則交銀。我那時十三歲,挑不多磚,要從這邊河挑到對面缽盂山頂,一塊磚有二十斤,我一天只能挑一擔?!?/p>
? ? ? 我看到的是共產黨人的團結一心堅毅卓絕,雖困難重重但信念堅定意志頑強。比如紅軍在長途急行軍后馬不停蹄地加修工事:“不多時,山嶺上、松樹下沸騰起來:
? 刺刀、馬刀、大刀、柴刀,五花八門的砍刀乒乒乓乓的砍伐聲響徹山嶺。
? 鐵鍬、鋤頭、掛耙、洋鎬,各色各樣的農具咣咣當當的挖掘聲回蕩山谷。
? ? ? 戰壕在一段段延伸,鹿砦在一根根豎立,戰士們顧不上強行軍的疲勞,顧不上轆轆的饑腸,揚刀奮鎬,挖戰壕、修掩體,緊張地構筑著防御工事。”
? ? ? 然精彩之處不絕于此,給我印象深刻的反倒是作者對強大的國民黨軍隊的還原,對共產黨內部高級領導矛盾沖突的點綴,對戰場環境氛圍的再現。繼續看 :“‘你這是消極的逃跑主義傾向’李德鐵青著臉,狠狠地瞪了周恩來一眼。”短短一句話,把尖銳的氣氛烘托到極點。再比如:“嶺上長滿了碗口粗的小松樹。密集的松樹下,遍布著枯黃的松枝針葉;稀疏的松林處,長滿了齊腰深的灌木叢。小山嶺的南面到界首,是一片更低更矮的小丘陵,根本無險可守。腳山的北面到全州縣城,則是一片平坦的開闊地,不僅無險可憑,更有利于大兵團的展開。腳山一帶原本就是古戰場。明末清初時,李自成的部將郝搖旗曾在腳山大敗清兵。清初吳三桂叛亂,曾在腳山與清兵鏖戰?!边@時,腦海中浮現出苛刻的戰斗環境,不禁讓人捏了一把汗。
? ? ? 正是這些延伸、想象、推理、陳述將整個戰役的總體布局和細節構成雕琢得精妙生動,我才能真切感受到那個年代的戰火和有血有肉的靈魂。
? ? ? 實際上,湘江戰役不是成功的,盡管如此,全書字里行間透露出湘江戰役不可磨滅的時代價值。對革命事業的無限忠誠,英勇頑強的戰斗作風,思想政治工作的巨大威力,從全局出發的整體意識和服從命令和聽從指揮的鐵律,這一條條血與火熔煉出來的作風和經驗絕對是無價之寶!
? ? ? 長征,是宣言書,是宣傳隊,是播種機。長征精神是歷史上空前的偉大精神,湘江戰役幾乎檢驗了所有的長征精神。今天,戰役已經過去80多年,但絲毫不影響,這種劃時代的革命精神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實現中國夢強軍夢所必需的條件,是偉大人民幸福、偉大祖國蓬勃發展的精神支柱。
? ? ? 起初,社會黑暗動蕩不安,共產黨人幾十名,全都是人中龍鳳。
? ? ? 長征結束,大浪淘沙,共產黨員上萬人,個個是英雄好漢。
? ? ? 現在,幾千萬共產黨員,誰來繼承長征精神,如何發揚長征精神,為什么要學習長征精神?
? ? ? 我想,《喋血湘江》已經給了我答案。
? ? ? “湘江之戰,遂成為中國工農紅軍軍史上永恒的傷痕,但年幼的共產黨從此長大成人,并逐步走向輝煌!”
2016年11月5日于綠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