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書童?
這里,“覺知”一詞來是在瑜伽學習時學到的。隨著學習地深入,越覺得,身心靈合一的覺知,是要隨時隨地保持,而不限于習練習瑜伽的時候。
目標
吃什么,要有覺知:什么時令吃什么最好,是什么體質,什么食物對自己的身體好,而不僅是滿足口舌之欲的肥甘厚味;什么是自己想吃的,而不是隨便;選擇新鮮的食材,并不一定名貴;搭配什么最好,什么做法能達到現有情況下的最美的味道,火候掌握到什么程度才最好,用什么餐盤裝才是最賞心悅目的;餐桌裝點成什么樣,才是最有食欲的。
住在哪里,要有覺知:選擇一座城市,一個城區,一個小區,一套公寓,而不是只因為不得以,而勉強自己。要什么樣的樓層、戶型、采光如何、是否有陽臺,都要有覺知。公寓大小,要適合自己,哪怕小到40平,也要盡量設計成Graham Hill那樣,有主臥、客臥、廚衛、會客空間。要自己參與設計裝修,這樣才可能適合自己。細節要重視,小到電源插孔做幾個,位置在哪兒會最適合,都要有一定的想法。不必成為設計師,但是只有你有想法,有覺知,好的設計才能分辨出來。
對于時尚,要有覺知:什么衣服好看,什么妝容美、發型時尚,流行色是什么,心里要有數,但是什么能最好地修飾臉型、展現身材、遮蓋瑕疵、襯托皮膚、表現你的美,才是更關鍵的。不為了別人看著好,追著時尚走,而是為自己穿著舒服、得體。要見什么人,地點、時間要了解,打扮適度。配飾、包包、鞋子都要恰當,如果漂亮與舒服矛盾,看場合有多關鍵,相權衡,不重要的場合,都以舒服優先。不過,舒服的,也有同時也漂亮的,該不斷提升審美水平,替換掉不漂亮的。
交什么朋友,要有覺知:要想清楚,能給別人什么,不要計較付出了多少,當時是你想給的就好。時間久了,圈子里的人也會幫你選出合適的,能繼續交往的人。此生的使命,是要奉獻的,積累后自然會有收獲,所以不要著急,更不要醉心于變現。有實力,肯付出,有方法,錢會自然來的。最關鍵是,是要讓自己變得有價值,此時有,明天有,一直有價值。為此,就是要不斷學習。向生活學,向領域專家學,無論年紀長幼。
與什么人相愛、結婚,要有覺知: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為人處世的方法要一致,不要急。不是什么人都可以愛,可以結婚。不是好人就能幸福地過一生。對方愛不愛你,細節中都能看出來。你愛不愛對方,你的心會知道。只要努力向對方的方向走,你們自然會手牽手。之后,自然會并肩前行,風雨相伴。你們有共同的話題,沉默也是在交流,漸漸地默契。理想狀態下,沒有什么能讓你們分開,即使死亡降臨。
即使遇到不測,對方是個癩蛤蟆,差不多冷靜一段時間,也要再繼續:吻過癩蛤蟆,也不是不可饒恕的大錯,又能怎樣?但是,從此你不愛生活了,不想再愛人了,不想戀愛結婚了,則是你自己的問題。
如果一切都好,只是不結婚,但你們都只有彼此,而不是什么第三者,不涉及道德問題,不結婚也不是問題。
無論是否在計劃中,有了孩子就好好照顧,給寶寶該有的生活指引,讓他或她從小也學會過有覺知的自主生活,愛自己,愛生活,有事做,有人愛,也愛他人。
沒有遇到愛情前,就要學會自處。看書,運動,是必須的,不值得炫耀,但是別人不這么做也不用鄙夷——人家自有人家的長處。多看別人的優點。會打扮,會唱歌、會跳舞、會演講、會做飯、會裝點家、會設計、會用軟件、會做手工、會與人交談,會與人打成一片,遇到難事兒,有人幫著扛……看起來有的并不值得一提,但實際上卻都是很好的優點,值得仔細觀察學習。
一個人,也要好好作息、吃飯、工作、生活,因為,只有你自己,——而不是父母、親友、孩子——能陪你一生。學會享受孤獨,安靜祥和地自處,是一輩子的修煉。
手段
當然,能過上上面所講的生活,首先要對經濟有覺知,才可能有底氣。這并不是金錢至上,而是經濟基礎決定精神風貌。學會讓自己值錢,不辜負自己的才華,在專業圈內有過硬的技術,達到最頂尖的程度。
如果做不到,就要有兩三個技能,把每個技能都練到前25%的水平。如果這幾個技能之間能夠互相配合,那就是稀缺人才。
如果也沒有,就要在現有的基礎上,加上寫作、演講能力,把學過的知識、看過的書應用到工作生活中的能力。寫作和演講如果非要二選一,選寫作,因為雖然演進能更吸引人,更容易產生共鳴,更能滿足你被人“看見的欲望”,但寫出來的,才更接近于你深思熟慮的精華,更可能不朽。
有了掙錢的能力,還要學習如何理財。支出=收入-儲蓄,把儲蓄做好計劃,有重大支出,要提前備好資金,或是要有相應的收入提升計劃。盡量保證儲蓄只增不減,一旦有減少,就要相應加倍地補回去。然后就是如何把儲蓄打理好,不斷增值。債券、股票都要配置,國內國際都要有比例投資。設止盈止損,保護好本金及收益。
看好了投資機會,比如性價比高或是有相當大的升值空間時,考慮學區、地段、租售比,可適當地買房。
除了資本方面的理財、買房,在一定的階段,也可以參與合適的項目的參股投資,甚至準備創業。
創業并不一定是要在一個獨立的公司開始,可以在現有的崗位上,每一天的工作中,帶著創業精神應對每個任務;把現有的工作當成創業的起點,做好近中遠期計劃。達到什么程度的完美,不是領導對你的績效評價,而是自身對成長的要求。
真的覺得自身成長與組織不匹配,那就開始真正的創業吧。只要有好的產品,輔以適當的推廣手段,總是可以成功的。
如果沒有創業的產品或是技術,那就寫作。選擇你喜歡的平臺,以一個為主,其余的導流。即使不愿意去給平臺做寫手掙錢,只為自己而寫,寫得多了,也自然會有人來找你。不為功利的寫,是個好方法,可以更輕松地寫;但是,如果有機會,能有出版社合作約稿,收入不菲,你又偏偏像巴爾扎克那樣有才華,靠寫作償還巨債的同時,還留下了傳世經典,是更好的方式,也更有寫的動力。但我們往往只是普通人,只能靠寫真情實感,如果碰巧,像魯豫對讀書的建議那樣,能寫出千古不變的人性,文采也不錯,還真的有可能成為經典了呢。要期待,但不要被它折磨;同時,也不要對自己設限,一切皆有可能。
持續的輸出,是可能把輸入不足的人榨干,所以要不斷的看書、學習、應用轉化。暫時看不懂的,可以放一放,不要強迫自己去讀完,因為眼睛也會反抗的。能看完的,要寫出筆記,不只記書里的遣詞造句,而是要列出梗概、觀點,哪里啟發了你,最好再加上與已知或已讀的書的頭腦鏈接。筆記可以是圖文,導圖,還可以是純圖。只要能滿足鏈接的功用就好。只要你想發展的核心技能不是筆記本身,不必一味追求筆記本身美侖美煥,美固然好,但寶盒里的珠子才更重要。
行動
每天所做的,要為三個月后的你服務。如果不能快速進步,只要沒有股東或投資人的壓力,沒有同業公司或產品的飛速迭代競爭,其實慢一點兒成長也不會有太大問題。不要強迫自己,有經濟基礎,帶著對目標的憧憬,設立了長中短期計劃,那就開始行動吧。
計劃要是你努力可以實現的,不可以強迫自己做實現不了的,也不要每天的時間都要花在這上面才可能完成。要留出生活、娛樂、發呆、可能出現意外的時間。也不可以是非常容易實現的,要對自己稍稍狠一點兒。然后就是用紀律保障計劃按時或是稍微超前完成。行動中,如果發現不合適,再微調計劃。如果超前了,下面的進度節奏可以繼續保持,而不要懈怠放松。如果超前是個常態,可以把整個的節奏進度調快。
三個月后,一定會有很大的不同。加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