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久沒靜下心來讀書了,這周強迫自己打開了一本小說《倫敦最后一家書店》
看標題,覺得應該也是“寫給書籍的情書”一類的故事,推測講一個人如何通過閱讀來收獲全新的生命體驗。這故事內容特別適合我這種一時找不到讀書狀態的人來讀,期望在故事中也能重獲讀書的初心,體驗閱讀的愉悅。
至于為什么這幾個月我的讀書量突然大幅減少,我自己的總結是心理浮躁的結果。總希望快速掌握一項有用的東西,一本書放在面前最好能一口氣快點讀完,不僅快速讀完還要能記住,不僅能記住還要有回報。在這種心態驅使下,讀書反而變成了任務。總覺得消磨時間是不對的,可實際上卻因為這種急功近利反而一沒記住,又沒享受到閱讀的樂趣,沒法體驗慢生活。
總有人說讀書會帶給人心靈上的慰藉和安寧,可如果是帶著急吼吼的心態來讀,那就只剩焦躁和不安了。
而一本輕松愉悅的小說是最適合用來平復心態的。不會難以理解,不會挑戰智商,只需要隨著主人公一起在故事里經歷事件,起伏情感就夠了。
這本書講書店,講一家開在倫敦的書店,講一家二戰期間開在倫敦的書店。敦刻爾克大撤退后,德軍開始了對倫敦城區的轟炸。小說的主人公是由英國鄉下來到倫敦謀生的小姑娘,在房東夫人的好心推薦下臨時去櫻草山書店幫忙。櫻草山書店的店主是一位不善于言談,喜歡哲學的老頭,妻女因車禍不幸去世,一個人打理著這家遠離書香大街的小書店。在主人公格蕾絲進入書店工作期間,德軍開啟了針對倫敦長達多月的轟炸,在這種種不知生死何日、擔驚受怕的日子里,格蕾絲從一位不讀書的鄉村女孩轉變成一位喜愛閱讀,并用閱讀來安撫眾人的勇敢的“英雄”。她加入夜巡隊,在倫敦城區被轟炸的每一個夜里同搭檔一起夜巡所負責的街區,確保鄰里的安全,組織眾人到防空洞過夜,參與消防和事后現場清理,給不安的眾人讀書,并組織讀書會。她雖然普通,卻不平凡,她盡自己的力量來為國家出力,她是勇敢的,也是可敬的。
故事很感人,也讓人好奇書籍那種能夠影響心靈的力量。每隔一段時間就適合找一本這樣的書來讀一讀,再次體會閱讀的奇妙。
類似的書單:
《查令十街84號》
《刺猬的優雅》
《小小巴黎書店》
《書店四季》
《書樓吊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