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上有人提問:為什么成年人的世界沒有“容易”二字?
其中一條高贊回答讓人扎心:當你步入中年,早上醒來,周圍都是依賴你的人,沒有一個你能依賴的。
人到中年,生活就像是看不見的下坡,開始下滑還踩不住剎車。
個人成長與工作升職加薪的速度逐漸放緩,供房子,養孩子,焦慮著父母的健康,社會新聞中一刀切的35歲裁員,加上大不如前的身體機能,不少人還會強烈的感知到死亡恐懼,這一切的一切,都讓步入中年的人們,沒有最難,只有更難。
身處中年危機,如何調整心態,持續成長呢?在這個自媒體盛行的信息時代,借鑒互聯網產品運營的思維方式,我們需要一些運營思維。
什么是運營
在黃有璨的《運營之光2.0》中,對運營有一個定義:
所謂運營,其實就是為了幫助產品與用戶之前更好地建立關系,以及更好地維系住這種關系,我們所需要使用的一切干預手段。
大家看到這里,一定在想:產品、用戶、運營,這和中年危機有啥關系?
人到中年,每個中年人都已經是一個“產品”,無論是否成形,至少對于你的生活,家庭,工作,朋友,你已經是個“半成品”。而依賴和使用你的人們就是你的用戶。
運營思維就是為了讓你和你的用戶之間,維系更好的關系,所要使用的思維方式。
如何服務好老客戶?如何推廣產品?如何拉新,引流,轉化新用戶?如何進行用戶激勵?如何搞一些活動?
這不對應著我們如何和家人相處,如何與上下級相處?如何給身邊的人帶來驚喜而精心準備一些禮物,活動,聚會之類的?如何拓展自己的人際關系,如何把自己推銷出去,讓更多的人了解自己的價值?于是,我們發現,人生無處不運營。
運營的三個底層能力
人到中年,之所以會有危機,那是因為過往人生經歷帶來的思維沉淀太重。
經歷過坎坷波折,以為堅強了;看見過人情冷暖,以為看懂了;體會過傷害欺騙,以為成熟了。慢慢進入了自以為是,固步自封的年齡,殊不知時代信息淘汰太快,時代淘汰你,連再見都不說。
所以在《運營之光2.0》中,作者介紹了他的三個非常有用的運營底層能力,想要安度中年危機的人們可以借鑒:
1.讓自己擁有對于新鮮事物的高度敏感
2.讓自己擁有對于用戶的洞察
3.學會更具有打動力和說服力的表達
危機和焦慮最大的來源是,你發現很多東西你看不懂了,發現你和你的“用戶”之間,越來越有年代感了,年輕人的世界你完全無法進入也無法理解了。
所以,在運營自己這段中年時光時,請時刻保持對于新鮮事物的高度敏感,多關注一些微博熱搜,百度熱搜,新榜排行,頭條熱榜,多關注主流媒體的趨勢性新聞,只有這樣,你才能拉住這個時代遠去的衣角,你才能了解你的這些老客戶的需求,你才能明白你的新客戶在玩什么。
不然你老呆在自己的舒適區,老客戶不想跟你玩,新客戶不帶你玩,你不危機誰危機?
人到中年,別再像年輕時那樣肆意張揚,唯我獨尊,多想想別人需要什么,多把用戶放在心上,用更讓人接受和理解的方式去表達。
關于打動力和說服力,建議中年人們去看一些銷售、文案寫作的書,學習里面如何用框架化的方式表達自己的觀點,銷售自己的理念,已經過了硬鋼的年齡了,語言表達沒有說服力,連推銷“產品”的時間,用戶也不會給你。
破局的運營思維1:流程化思維
一個優秀的運營和一個普通人之間會存在的一個核心差別,就是優秀的運營拿到一個問題后,會先回歸到流程,先把整個問題的全流程梳理出來,然后再從流程中去尋找潛在的解決方案。而對普通人來說,則更可能會直接拍腦袋給出解決方案。(摘自《運營之光2.0》P.108)
“干了再說”,“在錯誤中成長”,這些說辭,已經離中年人遠去了,再一拍腦袋做決定,會給人一種“不靠譜”的感覺。
人到中年,無論是處理職場的業務,還是家庭的重大問題,需要有一個整體的流程,第一步是干什么,第二步確定什么等等,而且需要學會把一個大問題拆分成無數個細小的執行細節,并做到對所有細節都擁有掌控力。
我分享一個課程設計的例子(默默承認自己也是個中年人),11月28日我需要做一場《演說之禪》的拆書課,面向社會學習者招生。11月2日,我就把整個準備過程設計成了下圖:
基于這個流程,我們可以思考在每個環節中,有哪些事情是要做的和可做的,哪些事情是先做的,哪些是后做的,一目了然,于是就有了下面這張圖:
因為這次我的課程詳情頁是根據課程大綱制作的,而我的3款文案是針對不同的用戶需求,14日當天發出報名鏈接,報名就報滿了。后面半個月我都沒有去管報名的事情,專心準備交付課程的細節。這就是流程化思維帶給我們解決問題的好處。
破局的運營思維2:杠桿化思維
好的運營,其實是有層次感的,你總是需要先做好做足某一件事,然后再以此為一個核心杠桿點,去撬動更多的事情和成果發生。甚至,這個思路,套用到做人上面,也是一樣——我要是先花大量時間先讓自己具備了一項不可替代的核心能力,我就可以以此為杠桿,去撬動大量的資源和機會向我靠攏。(摘自《運營之光2.0》P.113)
人到中年,沖勁十足不再是你要追求的評價了,更多的是閃耀人生歷練后的智慧,學會用杠桿化思維,那就是一種人生智慧的體現,杠桿化思維,就是要求我們找到能夠撬動更多事情和成果發生的關鍵點,撬動更多資源和機會的關鍵因素。
對于中年人,能讓你繼續拼下去的根本點不再是業績突出,而是強健的身體,鍛煉好它,少熬夜少應酬,才是你繼續努力的杠桿點;
對于中年人,能讓你感覺幸福的不再是飛黃騰達,而是有人懂你,有人等你,家庭和美,兒女省心,才是最大的幸福,多花心思在家庭上,這才是幸福的杠桿點;
對于中年人,解決問題不再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而是找到整個問題中的關鍵點,集中所有火力突破這一點,才顯示出自己老江湖能力的杠桿點;
對于中年人,個人提升,不在啥都想學,啥都想了解了,而是知道自己擅長什么,感興趣什么,抓住一個核心能力,深耕細挖,少則得,多則惑,培養自己的深度才是心智提升的杠桿點。
所以人到中年,學會在各項關系、事務中找到杠桿點,并用這個點撬動更多的關系、事務,為我所用。
破局的運營思維3:生態化思維
所謂生態,其實就是一個所有角色在其中都可以互為價值,和諧共存、共同驅動其發展和生長的一個大環境。
而能否成功搭建起來生態,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你要能夠梳理清楚并理解一個生態間的各種價值關系,或者說,腦子里要先有一些生態的概念和模型。(摘自《運營之光2.0》P.114
生態是什么?
生態是一個相互依存,相互促進,能量流通的系統,運營的生態化思維本來是要求運營者在做產品、設計、推廣、銷售、維護的過程中,考慮整個系統中每一個參與者都在為這個系統恭喜自己的能量,那么需要把每個角色的存在感、價值感、安全感都考慮進去。
中年人為什么要有生態化思維呢?
在職場中,你的生態化思維體現在考慮團隊整體的利益和價值,共同發展,為而不爭,功成弗居;
在家庭中,你的生態化思維體現在能看到家人為這個家庭的付出,看到孩子的成長,創造和諧的家庭環境,長而不宰,生而不有,行不言之教;
在人際關系中,你的生態化思維體現在多想他人的利益,他人的所得,自己能給他人帶來的價值,也要有勇氣表達自己的價值,雙贏共生。
生態化就是利他,就是共贏,是他好你好大家好,所以生態化之于中年人,就是幫助別人接近成功。
危機,因為沒有安全感,古典在《拆掉思維的墻》說過:安全感不是要回來的,是給回來的。當你給的越多,被需要的越多,你的內心就越安全。
安度中年危機,這些運營思維總結起來一句話:放下自己,眼中有世界,心中有他人。
中年一樣可以很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