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你有過什么求而不得的遺憾么?恐怕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經歷和體驗吧。對于像我這樣的80后,兒時物質還不夠豐富,想吃而無錢購買的零食、櫥窗看到又買不起的洋娃娃、乃至于一個漂亮的蝴蝶結/衣服/一雙小皮鞋,都有可能成為記憶深刻的遺憾。無法購買的物品可能價值并不貴,但留在內心深處的遺憾和匱乏感真的會影響一生。這不只體現在長大有條件后會用各種方式來彌補自己,還會滲透入一個人的價值觀,進而影響到重要節點上對于人生的選擇。
? ?? ? 對于大部分女孩子來說,恐怕童年時期很早就知道愛美了,不光是外表要打扮、衣服要漂亮、編漂亮的小辮子,還要經常得到周邊人的鼓勵和夸獎才能滿足。而我的父母屬于思想比較傳統和教條的,認為女孩子愛打扮是輕浮、不靠譜外加“妖里妖氣”。作為教師的他們經常給我舉例,班里的哪個哪個女孩子每天就是搗鼓頭發、照小鏡子,無心學習,成績不好未來一定考不上學,考不上學當然未來什么都好不了(關于未來是個啥玩意當時也不懂)。當時已經有愛美意識的我在如此傾向性的引導下,只能壓下自己愛美的心思,接受媽媽安排好的“樸素大方”的穿衣風格,在“大人風”、“運動風”的道路上一條道走到黑。發型常年是“假小子”,衣服基本沒買過幾件,日常穿著的來源主要包括鄰居、媽媽同事的贈送(大孩子穿過的舊衣服)、買布給我做的衣服、媽媽小時候的衣服改小了給我穿... ...(都不知道怎么攢那么多年的!)可想而知,如此粗糙養大的“女漢子”,內心早就接受了自己就是個丑女孩、絕對不會招人喜歡的心理暗示,還慢慢變成了討好型人格。
? ?? ?這種日子一直過到大學畢業去參加工作,媽媽給我買了幾套衣服上班穿。以我貧乏到幾乎為0的審美,根本看不出來好看不好看,跟以前一樣很隨便的就穿了,所以工作的前幾年,我基本延續了上學時的風格,休閑裝+運動鞋加持,真是“質樸”的有一比。后來注意到周圍的同事朋友都打扮的職業、漂亮,經常在一起討論鞋包,我被壓抑多年的愛美心理才開始慢慢浮出水面。我開始熱愛逛街、買買買,在網上研究各種搭配和攻略。但多年的“節儉”思想影響,我還是不敢在花錢和衣服上投入太大金額,所以買的衣服、包包乃至化妝、護膚品都是幾十塊錢的路邊攤,根本毫無品質可言,但因為便宜又有補償心理,每周末我都會去“爆買”一大堆。工作近五六年后,我攢了一衣櫥的“低賤俗”。
? ?? ?后來到京當北漂,愛學習研究的我當然不會放過北京的各種淘衣攻略。北京各種批發市場、早市里十幾塊錢的衣服簡直讓我殺紅了眼,每個周末都是我是我的爆買時光。最終的結局就是,當四年北漂生涯結束,我攢的衣服裝了好幾車才拉回家里!后來算算,光油費都比我這堆衣服貴。。。
? ?? ?童年對著裝的匱乏感不僅直接影響了我對服裝的品味、愛買地攤貨的傾向,還嚴重影響了我價值觀的塑造、生活的質量。我認定自己配不上高大上的衣服、工作乃至生活,會淪落在屌絲階層一輩子,就這么渾渾噩噩度過一生。衣服上我湊湊活活,工作上我對自己沒有高精尖的要求、擇偶對象上更是不敢對對方有什么奢望的界定。因為不會打扮,我對品味好、條件好的男生吸引力基本為0(因為根本不是一類人嘛!)。工作數年來個人形象平平,工作平淡的像一條掛掉的心電圖、看不到未來也沒有規劃,稀里糊涂的戀愛又稀里糊涂的結婚,完全不知道自己想過什么樣的生活。
? ?? ?而我的一個朋友小A就完全不是這樣。她小時候成績不佳,外形黑黑胖胖。大學沒有考好隨便上了個二本,日常還花很多的時間在流行雜志、穿衣打扮上,從小都是被父母當反面案例教育我的。到了該戀愛的年紀,家人催婚逼相親,小A根本不理,逼急了就說“我要嫁個有錢人”!家人和朋友對于小A的條件非常了解,對于這種“理想”簡直不能茍同,但強迫多次無效也只能隨她去了。而我因為愛跟她瞎聊,了解到她為此真是做了很多功課:學習穿衣打扮只是初級,她會報班健身、學習紅酒品鑒、高爾夫球甚至馬術等課程,出沒于一些高端的讀書會、高端俱樂部組織等活動,后來發展到自己報名考入了一流學校的MBA---當時的我覺得是去蹭圈子---最終在同班結識了第二次創業身價數億的某互聯網青年才俊,情投意合交往不久就獲贈寶馬mini,后來訂婚生活甜蜜。這個例子不是在強調結婚改變命運,而是可以看到對于自己有要求的人會一步一步通過提高自己改變現狀----可想而知就算小A沒有遇到這個老公,憑借自己多年積攢的見識、技能和MBA的學歷,一樣可以入職大公司、交往到能力匹配的對象,過上跟父母輩圈子絕不一樣的生活。
? ?? ? 隨著年紀的增長和視野的打開,我逐漸認識到內心深處匱乏感對我價值觀和人生的影響,我會反復追問自己什么才是我想要的未來。我開始查閱書籍、網絡去學習我到底該如何做。我學著斷舍離、學著只給自己提供品質好的生活、物品,寧缺毋濫。對自己各個方面提高要求:工作去最難的地方鍛煉自己;報班學習能接觸到的各種技能;選定好方向打磨自己的一技之長;開始學習理財規劃自己的經濟基礎;衣服要少而精且貴... ...隨著對內心匱乏感的克服,我慢慢改變了自己的價值觀,我知道自己配的上更好的生活、更好的工作和更好的朋友?,F在的我愿意花很多錢支付在給自己的教育上、花很多時間在技能和身體素質的打磨上,慢慢的我變得越來越自信、心態越來越開闊、生活越來越好,對未來也越來越有把握和希望。雖然年過三十才開始這一切,但Better late than never!
? ?? ?親愛的朋友們,你們內心深處是否還保留有屬于自己的匱乏感么?不要讓童年的匱乏感束縛了自己的人生,斷舍離掉這些記憶,好好花錢給自己,我們每個人都要去追求配得上自己的人生,我們值得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