驀然面對偉大的自然或人為的瑰麗奇觀,頓時感動到屏息凝神,毛發豎立。周遭世界忽然靜止,時間停滯——原先一切與之有關的知識、疑惑與期待悉數退位,連語言文字也似乎多余了,天地間只剩下渺小的自我,與那巨大的絕美素面相對……
這般的身心震撼經驗,我能夠清晰記得的至少有四次。依照發生的次序,應該是——萬里長城,金字塔,敦煌莫高窟和印度泰姬陵。第一次與第四次之間的時光差距正好是二十年。也就是說,在我人生不同的階段里,總有這樣的際遇,讓我體會絕對的美感經驗,并且不因年歲的增長,影響到感受的強烈與深遠。
因而想到,類似這樣的經驗,在每個人的生命里,似乎都應該體會一下吧。于是又想:還有什么其他的人生經驗,是一個人一生至少能有一次,才算不枉此生呢? 我隨想隨記了許多則,刪去那些實在并非必要的,最后剩下這寥寥幾樁,卻是我個人的精選……
——在一個全然陌生、語言文化迥異的國度居住一段時日,并且盡可能像當地人一樣地生活。
——對一個人或一群人付出一份重大的、而且絕對不要求任何回報的恩惠。
——談一場奮不顧身的熱烈戀愛。
——投入一種不為功利,而是純屬精神層次的熱情奉獻,無論是宗教、政治,或某類理想……甚至可以只是某類的興趣。
——長夜痛哭。
——全心全意地愛護照顧一個小孩一段時日(那個孩子不一定是你自己的子女)。
——全心全意地愛護照顧一個老人一段時日(那位老人也不一定要是你自己的父母)。
——熟讀一本令你廢寢忘食、感動莫名的書(至少一本,多多益善)。
——完成一樁你一直想做、但始終以為此生絕無可能做到的事(事實上,這很可能也正是上面諸事中的一件)。
寫完了算一算,連同開頭引發我寫下這些項目的美感經驗,總共正好是十項。當然,人們價值觀的差距不可以道里計;若請周遭每個人都列舉自己心目中的‘十大’,必然是林林總總、千奇百異。何況有些事對某個人可能很容易做到,對另一個人卻可能難如登天。能夠達成與否,要憑決心也要看機緣,強求亦不得。
所以,二個人在他的一生中,若能遇上另一個與自己有著完全相同的項目的人,那種近乎奇跡的際遇,絕對可以列入‘不枉此生’的外一則。
至于我自己做到了多少呢?事關個人,可以透露的是絕大部分都已完成了。這樣最好:既不會有此生虛度的遺憾,也還不至于覺得活夠了。何況,即使十項目標全部達成,仍然可以再接再厲,繼續列舉,世間總有做不到的事——能夠領略體會缺憾也是一種美,又是一樁不枉此生之事。”
“不枉此生”,如此深重的一個題目,作者李黎卻寫得輕松平淡而又才情飄逸,并稱自己“十大”之中“絕大部分都已完成了”,這確是作者“心有大美、不枉此生”的美麗證明!
我們從作者李黎列舉的上述“十大”中選取了相仿的三項,作為對和君商學院同學的心靈約請,希望同學們能把這三項當作是“求心靈之大美、讓此生不枉然”的共同約定:
第一、對一群人付出一份絕對不要求任何回報的服務和恩惠,這群人就是全體和君商學院同學。
第二、投入一種不為功利、而是純屬精神層次的熱情奉獻——為把和君商學院辦成一所“中國好教育”的學校,以自己的精神、道德和行為表現,誓開“中國好教育”的風氣之先。
第三、謹記“態度—氣度—厚度”主題,并把“三度”當作鏡子來日日鑒照自己的心態和行為,最終使自己成為“三度修煉”文化的魅力化身。
請你傾聽自己心靈深處的聲音,問問自己是否愿意就上述三項約定作出承諾,做一個更好的自己!
成才之旅:和君商學院的成才理念和教學內容
和君商學院的教學安排和研修氛圍營造,是秉持著這樣的精神氣質、設計思想和成才理念來展開的:
一、理想與立志
理想和立志為何居首要位置?《孟子》曰:“士何事?尚志!”朱子曰:“書不熟,熟讀可記;義不精,細思可精;惟志不立,天下無可為之事。”又曰:“志不立,則一齊放倒了。”
理想和志向何以確立?陸子曰:“今人如何便解有志?須先有智識始得。”梁啟超說:“立志之功課,有數端:必須廣其見識。所見日大,則所志亦日大!”
和君的樸素人生觀是:立身以立志為先,沒有理想主義精神的光芒照耀,人生終將黯淡無光、度日如年!
一個心中沒有理想之火在燃燒的人,是沒有培養前途的。人生在世,連理想和志向都沒有,你只想著享受生活,那還培養你干啥?沒有理想,學什么,為什么學,都沒有依據和坐標。所謂苦讀,所謂寒窗,說的都是一個事兒,那就是說:讀書本質上是很苦的事情,并非總是伴隨著樂趣和輕松,更多的時候是痛苦的寂寞、自律和堅持,是艱難的突破。沒有理想和志向的人,很難把沉潛苦讀堅持下去。
真正的大理想,是一種“登泰山而小天下”的胸襟氣象和浩然之氣。如果沒有這種胸襟氣象和浩然之氣,人生就會很局促甚至會很危險:容易滑落成蠅營狗茍、小肚雞腸、患得患失、斤斤計較的鼠輩,也可能滑落成欲望燃燒、焦慮躁動的狂人。如果那樣,人生永遠都走不出大格局、大模樣、大氣魄。理想主義精神,并不是出世的、超凡脫俗的東西,而是極其現世意義的、很生活化的東西。理想和信仰是魂魄,人生在世,一日理想不立,一日丟魂失魄。只有真正有理想的人,才能站在智慧和靈魂的高處,寵辱不太牽掛,順逆不失心志,良驥伏櫪,伺機而動。
由此理念出發,和君商學院在選人上首先看其是否有理想和志向,在育人上則重在幫助和鍛造學子們“廣其見識,所見日大,所志亦日大”。
二、底蘊的厚度決定事業的高度,合理的知識結構支撐職業高手
首先,和君要求學員們端正學習態度:第一,學習不是為了考試,我們要回歸到學習的本原動機上來,即學習就是為了學習,為了成長和增智,為了武裝能力以便將來能為社會多作貢獻,只有多貢獻,人生才能多得到。第二,學習要遠離流行和“快餐”,要避免浮光掠影、蜻蜓點水。第三,把牢固確立這樣的學習立場當作人生戰略來定位:沉潛內修、蓄深養厚、十年一劍、厚積薄發。
其次,什么叫做合理的知識結構?基于成為一個優秀的企業家、經理人、咨詢師、投行家和投資家的要求,和君倡導建立由下列四個知識模塊組成的復合式知識結構:國勢+產業+管理+資本。為此,和君商學院的教學內容設計涵蓋了經濟學、管理學、金融學、民商法、文史哲等多個專業領域。
最后,如何建立合理的知識結構?第一,和君不致力于教知識,知識層面上的東西,和君是不“上課”的,而要求學員們自己發狠看書以獲得。一入學,和君就給大家列明閱讀的書目單,要求大家養成不可一日不讀書的習慣,沿著書目單讀下來,支撐一個職業高手的知識基礎也就基本上夯實了。第二,和君老師通過講座不斷展示這些知識的實戰應用,激發大家的學習熱情,通過閱讀指引、預習閱讀和復習閱讀等方式來引導學員們進入真正的知識學習狀態。總之,知識基礎的建立,就是看書、看書、再看書,不可一日不看書。
三、實踐出真知:理論是蒼白的,生活之樹常青
十六世紀培根就說過“知識就是力量”。但目前我們的大學教育,從本科一直到博士,所培養出來的人才往往知識不少,上職場后卻表現不出“知識的力量”,往往被人當作眼高手低的傻博士。
職場上表現不出“知識的力量”,原因何在呢?主要原因是:你只有一個個知識模塊甚至是一鱗半爪的知識碎片,而沒有融會貫通的商業邏輯和商學精魂。再往深追究,一是學習的過程中沒有高人和名師指點,結果,學了一堆死知識,卻得不到“點化”和激活。二是學習的過程中學風和態度不正,學得蜻蜓點水,不深入,不扎實,功底淺薄,對知識只停留在“了解”的層次上,沒有進入“理解”的層次。
和君商學院希望,通過展示“真實的世界”和資深人士的心得傳授,能夠激發熱情、激活知識、升華思想,把知識模塊和知識碎片“點化”成一種商業的邏輯和商學的魂魄。所以,和君的教學總是圍繞真相和實戰來展開的,帶領同學們面對和深入本土商業原生態,在真實的商業情勢和管理情景中激發學習動力、激活存量知識、拉動增量知識的學習,感受商業種群無限繁多的宏大交響,聽出其中每一個音符的深沉或輕浮、滯重或歡躍。
基于這一理念而展開的和君課程,總是鮮活、敏銳、洞察,充滿著實踐和事實的質感。
四、建立走向成功的生活常態:激情只能點燃夢想,習慣才能成就理想
成功應該是水到渠成、水滴石穿,而不能依靠激情燃燒或轟轟烈烈的拼搏和沖刺。真正的事業遠行者,必須回到生活常態和樸實無華上來,把對理想的追求、志向的落地、底蘊的蓄積、胸襟氣度的養成等等,轉變為一種天長日久、平淡如水的生活常態。然后,成功就會在不遠處或遠處等你。
和君認定:激情只能點燃夢想,習慣才能成就理想!所以和君極其強調養成一批好的習慣,包括:
1、不可一日不讀書。讀什么書呢?朱光潛說:“許多流行的書只是迎合一時社會心理,實在毫無價值,經過時代淘汰而巋然獨存的書才有永久性,才值得去讀一遍兩遍以致于無數遍。”
2、不可一周不體育鍛煉(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
3、做好時間管理:讓現在的行動擁有未來的意義,不要把時間配置在沒有意義的事情上。
4、始終保有雅興、浪漫、審美和詩意情懷:比如人生不可不春游,懂得仰望星空的意義,亭亭玉立,始終象初戀一樣真誠地投入愛情而不是變成情場油條游戲男女,愛上音樂,我看青山多嫵媚、青山看我應如是······以此類推。
5、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把“熱情待人、成人達己”變成自己的習慣,通過成全別人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6、學會自我檢點和反省:把失敗和挫折歸因于自己,而不是歸因于環境和別人。
7、修行在于細節,小節就是大節:禪即吃飯穿衣。
8、致力于重要的事情而不是應對緊急的事情:養成鍛煉身體的習慣是重要的事,有病了去看醫生是緊急的事;好好學習夯實底蘊是重要的事,臨考爭取過關和畢業時謀得一個好職,則是緊急的事;消防是重要的事,救火是緊急的事。以此類推。
9、真誠、老實、客觀,不偷奸耍滑、不投機鉆營、不撒謊、不沾便宜。
10、在得失觀和獲取路徑上,講究先有耕耘后有收獲,先付出后得到,心思聚焦于如何做貢獻而不是如何謀利益。
11、重承諾,講信譽,不輕諾輕許。
12、做事認真、踏實、負責任,把事情辦實在,不敷衍了事、交差應付。
13、能自律,守紀律。
和君的人才觀是這樣的:天資秉賦各不同,能力才干有大小,知識水平有高低,只要能養成上述好習慣的人,就是值得尊敬、值得指望、值得培養的人才,就是合格的畢業生。否則,天資再好,才干再強,知識再多,都不是合格畢業生,都不能寄予厚望。
蓮花初綻,動人心魄,觀者如云!豈知在絢麗芳華的背后是長久的寂寞等待?寂寞等待總歸是一種心靈的煎熬,能夠在這種心靈的煎熬中堅守,日后看來就是一種成就。
五、對待學生:視為天使、尊為棟梁
和君有一個信念,那就是:人人都有慧根和善結,人人的靈魂深處都睡著真善美的天使和英雄主義的雄獅。這是人之為人的最本原、最深刻、最偉大的“欲”!我們只需要把人人心中的那個偉大而深刻的真善美和英雄主義情結呼喚出來,天使就會翩翩起舞,雄獅就能威風凜凜,那么,力量就會變得源泉無窮,世界就會朝力量感和真善美的方向改變。那么,和君怎樣呼喚呢?很簡單:你保持一個信念,然后就自始至終地把人當天使對待,慢慢地,他/她就會變成天使;你自始至終地把人當棟梁之才重視,慢慢地,他/她就會朝著成為棟梁的方向去努力。
和君認定:尊重、信任和期待是激發學習動力和促進人才成長的最佳力量源泉。所以,盡管和君深知,并非誰都可以成為棟梁之才,但和君堅持這樣的選擇:作為學校和師長,在對待學生的態度上,必須從骨子里、從精神氣質上,懷抱對學生的尊重、信任和恭敬之心,把每一個學員當作美麗天使和棟梁之才來重視和尊重。
與此對應,和君對學生也提出了這樣的要求:敢做棟梁為承重,誓成天使濟蒼黎!
和君商學院往屆教學內容回顧:從上述成才理念和設計思想出發而演繹展開的教學內容,可以簡略歸結為如下:十場大課,二個系列講座,橫跨管理、金融、產業、法律等幾大知識板塊,涉及數十個中國商業原生態案例,輔助性和解讀性的講座、討論和沙龍數十場次,日常化的論壇交流與分享覆蓋信息、知識、案例、體會、感悟和性情等各個層面,每月必做的預習閱讀和課后作業,全員要完成的演講作業,意趣盎然的課前秀,籃球賽足球賽登山遠足春游秋游,濃濃淡淡遠遠近近的師生情誼和同志情誼,無數的感動、溫暖、醒思和觸動······
學員感言:
和君學子甲:西方教育史上有三位圣哲,赫爾巴特講教育是道德的教育,盧梭講教育是自然的教育,杜威講教育是社會性的教育。和君商學院的教育確實是冶三者于一爐的教育,所以顯得靜水流深又蔚為大觀!
和君學子乙:在和君學習是我所見過的教育中最氣勢恢宏的。那種看問題的深度,對中國商業原生態的深刻剖析,那種法無定法、守正出奇的思維,那種大氣磅礴的視野和胸懷,每一次,都深深地震撼著我。每一次的講座,每一次的同學論壇,每一次的交流,甚至每一次的游玩,都能從中學到很多,無論是知識的還是人品胸懷的,讓我這個頑劣不馴的小兒也起肅穆之心,立志正心誠意。我很慶幸自己能成為和君商學院的一員!
和君學子丙:也許將來我不能成為一個有所成就、輝煌的商界或者學術界人士,但是和君的教育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我要立志成為一個習慣良好、品德高尚的人,一個真正的人。
和君學子丁:在和君的一年,我最深的感觸就是“實”,實實在在的情誼,實實在在的課程,實實在在的探討和建議,實實在在的學習和長進。一顆心虛虛飄飄了很多年,終于落到了地上。也正是因此,我會把和君視為此生精神的歸依。一年雖短,但一生都已烙上和君精神的烙印。
王明夫言:和君所教學的東西,在專業上的水準和境界,不需要多少年就將被同學們的成長所超越。但是和君里那種識時務者為俊杰的遠見、追求理想的激情、立志天下的氣概、保持敬畏的正心誠意和精神肅穆、善始善終地把事情堅持做下去的態度、成人達己和樸實無華的路徑選擇,應該是我們一生都不能丟棄的品質。希望我們共同堅守這些精神,哪怕我們在使命面前終歸還是力不從心,這種堅守本身就是我們值得自豪的靈魂桂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