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心得:
這節課我是從另一個角度看待孩子走神兒。
在這節課里,鄭淵潔講述自己走神兒時產生的靈感,使得他獨自一人寫《童話大王》月刊三十三年。作家寫作需要靈感,寫童話故事更需要,怎樣才能夠擁有源源不斷的靈感呢?
鄭淵潔歸功于走神兒,我看到的卻是遺傳以及天賦。因為他媽媽小時候騎車上學路上,就懂得自己瞎編故事打發時間。這不是所有媽媽都懂得編故事的,我媽媽就不會講故事,而我作為我兒子竣的媽媽,也不會。這算是一種天賦,或者能力。
另一方面,鄭淵潔的爸爸愛讀書,也愛寫作,這也是有讓鄭淵潔有愛讀書愛寫作的基因,以及他父親日常生活里言傳身教的熏陶。
若是孩子在上課時老是分神,那就有可能不是讀書的料,天賦或許在于跳舞繪畫運動等其他方面。人會在自己感興趣的事情上保持長久的專注力。
我認為鄭淵潔之所以能夠總有靈感,一個人寫三十多年的月刊,很大一部分原因歸功于天賦,當然還有勤奮和自律。他做了他擅長且熱愛的事,所以對他來說這無所謂堅持,而是一種享受。
若是孩子走神兒時,需要去認真地觀察,孩子出于什么原因走神,是睡眠不足,身體不舒服,還是對上課的內容不感興趣?盡可能找到真正的原因,同時挖掘孩子的天賦所在。
條條道路通羅馬,人生成功的道路有很多條,不必與他人擠陽光道,無人問津的獨木橋風景也很美。正如鄭淵潔在2015年第一期《童話大王》月刊里有一段話說的:“把目光從別人都注意的地方移開去,看沒有人看的地方,那里遍地是黃金。”
計劃實踐:
兒子竣五歲多了,還不會寫自己的名字,教他他就走神兒,不用心寫。兩歲多時給他學習嘰里呱啦英語,剛開始興趣十足,天天學習,發音標準,半年后失去興趣,學著學著就走神兒,我也不強迫他繼續學習。
倒是愛閱讀,有時讓我連續讀一個半小時的書都還沒有累,還喊著要再讀一本。睡前都要讀書才肯關燈睡覺。喜歡玩迷宮訓練書,愛自己搗鼓樂高積木搭建想象中的車子等。
這是前幾天邊看視頻邊組裝,在舅舅的協助下拼裝完成的保險柜,按對按鈕,保險箱就會自己彈出來。專注地弄了一個多小時,孩子對于自己感興趣的事就不會走神了。
我認為,每個孩子都是自帶天賦,獨一無二的。他們來到這世間,不是來實現父母未完成的夢想,也不是作為父母的續集,他們有自己的人生使命,他們有我們無法企及的未來。他們的到來,是讓我們學會理解自己的父母,讓我們治愈自己的童年,讓我們重生成長,成為更好的自己。他們給予我們的遠遠多于我們能夠給予他們的。
看到這樣一段話:“父母親存在的意義不是給與孩子舒適和富裕的生活,而是當你想到你的父母時,你的內心會充滿力量、感受到溫暖,從而擁有克服困難的勇氣和能力,以此獲得人生真正地樂趣和自由。” 這也是我的育兒目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