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淵潔,童話作家。1978年開始童話創作,至今已經42年。在這四十多年的時間里,他大約創作了兩萬字的作品,平均每天寫一千三百字。在這四十多年的時間里,他幾乎沒生過病,這受益于他在學齡前,在父輩及祖輩的引導下養成的好習慣。
他的祖父和外祖父都是中醫,尤其是外祖父,叫劉潤甫,是個名醫,曾在上世紀20年代末,與其他京師名中醫創辦華北國醫學院,并任教,培養出不少京師良醫。外祖父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用一句話概括中醫,那就是防病。所以,鄭淵潔從小就有防病意識和行動。
具體說來,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飲食習慣
鄭淵潔小時候,在父母的身教下,養成了不停喝白水的習慣,不停小口喝水,人就不容易感冒。鄭淵潔手里永遠有個水瓶,走到哪里都帶著,隨時喝水。他說,白水像警車,進入身體后,抓住破壞身體的“壞人”,然后送進馬桶。所以,鄭淵潔戲稱,他到世界各地區旅游,留下深刻印象的不是景點,而是世界各地的衛生間。
鄭淵潔認為,大腦是最重要的器官,所以要吃對大腦有好處的食物,比如白肉、堅果、蔬菜。大腦最害怕的食物是糖,所以他不吃甜食,不吃冷飲,從來不碰碳酸飲料。
進食食物的順序也非常重要。他吃飯,總是先吃幾口菜,再吃肉,再吃菜。這樣能夠減緩進食時血糖升高的速度,有利于保護心臟。
鄭淵潔還強調,盡量不吃加工過的食物,如香腸。
解便習慣
每天固定時間大便一次,比好幾天才大便一次的人,患直腸癌的概率低很多。
前面講過,鄭淵潔養成了不停小口喝白水的習慣,喝水容易產生尿液,不能憋尿,要及時排出體外。如果喝了水不憋尿,隨時去小便,喝的就是靈丹妙藥。如果喝了水憋尿,喝的就是毒藥。
個人衛生習慣
大家通常說“飯前便后要洗手”,很有道理。但是鄭淵潔認為,便前洗手也很重要,我們的手接觸了很多物品,有很多細菌,如果在上廁所之前洗手,會減少很多傳染疾病。
作息習慣
早睡早起是鄭淵潔家的祖傳生活習慣。《童話大王》月刊1985年5月創刊,鄭淵潔一人寫作三十多年。最初他上午寫作,后來發現上午雜事多,不利于靜心創作,所以改為凌晨四點半起床寫作到六點半。清晨沒有社會活動,沒人打擾,萬籟俱寂,靈感噴涌,便于寫作。
弘丹老師提倡我們早起寫作,我已堅持一段時間,所以我目前特別能夠感受到早起寫作的效率。早起倒逼早睡。為了早起,鄭淵潔每天晚上九點睡覺。我沒有特殊情況的話,晚上十點前睡覺,我兒子每天晚上九點半關燈睡覺。
結語
鄭淵潔的這些好習慣,都是在學齡前養成的。如果養成這些好習慣,孩子將受益終身。正如鄭淵潔自己所說:“在孩子學齡前,讓孩子養成好習慣,比背古詩背英語單詞重要。”
如果家有學齡前寶寶,暫停背古詩背英語單詞吧,將這些好習慣的培養放上日程。如果孩子已上學,也不用焦慮。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其次是現在。就從現在開始,加強這些好習慣的培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