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成為愛生命的人。《再見了可魯》是大學的時候看的一本書,深深記得看到可魯離開的時候,心里疼痛的那種感覺。那個時候是十分畏懼死亡的。
現在對于死亡依然害怕,但是好像沒那么畏懼了。所以生命教育中死忙的話題,一直都沒有怎么和孩子展開討論。小朋友5歲的時候,養的一個金魚死了,就是公園10塊錢撈20分鐘然后帶回家5條,在這之前他已經養死過很多金魚,不論是公園撈來的還是專門買來的。于是那天就想到了要告訴他那個是死亡。給他講生命的死亡,就是不在了,也回不來了,具體講了什么,已經忘記了,就記得小朋友哭得傷心欲絕,然后我準備帶他去埋葬他的金魚,就在他種的椰子樹下。可是姥姥看不過去了,說“不就是一個金魚么,死了就死了,至于把孩子弄得哭成這樣么?!蔽一貞敖痿~也是生命呀。”然后就下去埋魚了,回來,孩子不再哭了。關于死亡,該如何去引導,我也沒想好。家里關于死亡的繪本,都暫時收了起來,最近的這個暑假,才把《大衛之星》和《鐵絲網上的小花》拿出來講。他好像知道是死亡,又沒太深入去討論,就一帶而過了,我記得3歲多還是4歲多,我拿出《獾的禮物》給他看,他是不要看的,因為太傷心了。
帶讀提到孩子對生命的不重視,那個優秀的女孩玩藍鯨自殺。又讓我想起《勇敢者的游戲》之后,四個人躺在床上聊天,因為這個故事是從一個游戲開始的,讓我就想到了藍鯨,在未知不可掌控的世界,只有提高孩子自己的分辨能力了。于是聊到藍鯨這個游戲最后一關是自殺。孩子爸爸說我知道你想表達什么,但是暫時和《勇敢者的游戲》不太融合。今天聽帶讀,突然覺得,兩者都是游戲,但是是不一樣的,《勇敢者的游戲》里面,最開始,因為沒有大人的參與,男孩被帶走了,女孩逃走了,直到他們成年了,又一對小男孩和小女孩的游戲,把那個男人帶了回來,最后兩個小男孩和小女孩,是在成人的幫助和支持下,結束了這個勇敢者的游戲。而男人積累的豐富的經驗,也給挑戰這個游戲做了很多貢獻。可是藍鯨呢,從最開始就要求孩子不可以把秘密告訴家人,因為家人分辨的能力會阻斷這個游戲繼續下去。我一直好奇是什么樣的家庭的孩子會去玩藍鯨呢?缺乏溝通,缺乏愛,等等之類吧。如果表達被接納,被理解,他們也許不會關閉自己的心門,去尋求另一種方式。那個學霸女孩,她的家庭環境是什么樣的呢?成績優秀,可是父母關系是否和諧呢?家庭氛圍是否融洽呢?溝通是否暢通呢?
《當鴨子遇見死神》早就知道一直沒買,因為那個死神,不知該如何講啊。但是聽了唯迦女兒的解讀,覺得孩子和大人的視角真的不同,可以來試試這個故事。
完結篇,完美勝利收官[勝利]
當年埋小金魚的椰子樹,現在這么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