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之不如意,十之八九。
在寂寞的瓶頸期里,如何寫作?
寫作有時會令我們感到寂寞,但我們可以掌控這種寂寞。
寂寞是一種會嚙咬心臟的感覺,無法為旁人所道,所知,所感。
寂寞,就是這樣子的。
假使我們覺得,自己同這個世界,還有一點點的關聯,哪怕是其他和我們一樣寂寞的人,也不會感到寂寞了。
想想看,有誰會讀你的作品,有誰會在乎你的文章?
情不自禁地想要追問,我們寫作是為自己,還是為了旁人,為了我們的讀者?
心中惶惑,惟有寫作方可解答。
在寫作之際,運用寂寞,掌控寂寞,迫使自己用寫作,把自己和這個世界重新連接在一起。
用你的心,去聆聽寂寞的聲音。
把你心中那份隱秘的,想要表達的渴望,通通展現在你的紙筆下。
想象著你身旁有人,而你正躍躍欲試地,想要把你心中所思所想,分享給他們。
當你的情緒陷入低谷,那么你還能做些什么?
當你覺得一籌莫展,無聊乃至厭倦。
當你覺得你懶得看書,也懶得動筆的時候。
不妨改一改一成不變的現狀。
去試著做一些,你平??赡懿惶珪プ龅氖?。
去給你頭發染一種新的顏色,比如把亞麻色染成奶茶或者焦糖。
嘗試一種新的穿衣風格。或者可愛,或者俏皮,或者穩重,或者冷淡。隨你心意,都可以。
試著不用筆記本寫,而是在大張的畫紙上隨意地寫。
穿著睡衣睡褲和小皮靴,從房間的這頭走到那頭。
總之,就是換一個全新的角度,來看待這個世界,來看待你自己。
拒絕借口,只需要你的一個動作
萬事開頭難。
“我害怕面對,我心里那個真正的自己”
“我心里想的東西都太隱秘了,我不好意思寫出來”
“哎,都是當爹媽的人了,哪兒有精力寫啊”
“上完一天班,實在太累了,寫不出啊”
“我寫作的功底,比起那些名家來說也太差了,還是別獻丑了”
都是借口罷了。
向往和激情,就像一點小小的火苗,小心翼翼地燃燒著。
它很脆弱,如果你不能采取行動,來讓它的火苗越燒越旺,它就會慢慢冷卻,然后熄滅。
不要去想你的借口,你需要做的,只是閉上嘴巴,提筆來寫。
哪怕一天只能抽出半個小時,甚至一周也只能抽出半個小時,只要你開始動筆,這就是你的勝利。
重新回過頭,看看那些我們曾寫過的文字
重新去品味那些,我們寫過的詞藻和文章。
我們能感受到那些,字里行間流淌出的生命力。
生機勃勃,充滿朝氣。
重讀筆記,是有好處的。
隨著我們的心智,連同我們的寫作能力慢慢成長,我們可以看出哪些地方原本可以更深入,卻因懶惰而止步不前,而哪些地方又看起來太枯燥乏味,平白令人生厭。
當我們一開始動筆的時候,心中往往激情澎湃,殘留著對文章的熱情。
所以我們寫的究竟是好是壞,我們對此不得而知。
只有在數日甚至數月后,才能一見分曉。
當我們重讀我們的作品時,我們可以把寫得好的地方,整段地勾畫出來。
標注出那些寫得好的金句,把它當成未來寫作的起點。
如果有含糊不清的地方,也可以適當地增加,或者減少一些細節,更加貼近,那時寫作原有的心境。
用無傷大雅的小伎倆,擺脫逃避和壓力的惡性循環
一覺醒來之后,我們可以這樣告訴自己,9點之前,想做什么就去做什么,可是9點之后,就必須把筆握在手里了。
晨起寫作,是一個鍛煉腦子的好習慣。
一覺醒來,不多說,也不多想。
在梳洗完畢之后,就徑直來到書桌前寫。
如果早上來一起來,那就把寫作的時間放到晚上。
在結束了一天的工作和學習之后,是會有些疲倦的,此時我們可以適當地運用獎勵機制。
可以這樣對自己說,如果你現在開始寫作,不管是寫半個小時或者一個小時,你都可以獎勵自己一片巧克力可頌,或者其他你喜歡的小零食。
如果此時,你心中正處于一種煩躁的情緒,那不妨把這種煩躁的情緒寫下來,因為只有這樣,你才可以正視你的情緒,正視你的內心。
其實這世上的許多問題,只要我們去面對,它自己就會潰不成軍。
當你用你的紙筆寫下你的迷茫和不安的時候,你的這些感覺和體驗,都已經被分擔掉了。
再接著,你可以選擇把稿紙撕碎,把這些糟糕的情緒都一掃而空。
或者把它藏起來,塞在某個你平常不會去翻的角落里。
等這些情緒慢慢揮發在空中,最終消失不見。
別相信懷疑的聲音
頹喪,抱怨,這些充滿惡意的文字,總是與懷疑藕斷絲連。
簡直就像是一場折磨。
由此,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懷疑也是一種折磨。
涅槃,可以獲得重生,但很多人都等不到涅盤。
黎明之前的黑暗總是格外可怖,因為你不知道,下一秒是曙光,還會是更加黑暗的黑暗?
就像是出書。
每一本書的出版,問世,它的背后都是成千上萬本書的書稿被廢棄,被嘲弄。
可是,那又怎么樣呢?
如果這一本不行,那就繼續寫下去。
要知道,在更早之前,十年,方可磨一劍。
我能看出你的好,你自己卻不知道
承認你的好。
這話聽起來有點啼笑皆非,你可能會覺得,難道我自己還不了解自己嗎?
有可能的。
很多女孩子在減肥的時候,都會對自己念叨,我想瘦一點,如果能再瘦一點,該多好啊。
可是她們的身材已經很標準,很纖細了。
他們看不到自己優美的體態,而是掉進了一個名為“想瘦”的黑洞。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我們看不清自己,也認不清我們自己的好。
試著用局外人的眼光,來看待自己,感受自己所擁有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