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是我對,“得到”馬徐俊寫的《火遍耶魯的“幸福課”課程精華》一文的梳理和思考。
快樂是一種刻意被培養的思維模式,而不是一種被強加的狀態。---勞麗.桑托斯
勞麗.桑托斯教授在耶魯開設了“幸福快樂課”,是耶魯史上最受歡迎的課程。由此可見“幸福快樂”確是當下大多數人缺失和想要得到的東西。
文章以“幸福快樂”為主題,分為三個部分:
? 如何建立健康的“心理免疫系統”?
??如何利用時間提升快樂指數?
??有效提升幸福感的三個方法
一,如何建立健康的“心理免疫系統”?
“心理免疫系統”會讓我們的快樂維持在一個穩定的水平。文章中所舉的例子證明不管你遇到的事情有多驚喜和快樂,或多么痛苦和備受打擊,在時間的作用下,我們大都能回歸到自己的幸福基礎值。而這依靠的就是心理免疫系統的自動調節作用。
明白了這點,我們就知道,不論我們遇到什么事情,特別是一些挫折的時候,我們所感受到的負面情緒都是會過去的。這樣讓我們面對問題的時候會更加從容和坦然,也不會讓消極的情緒過多地干擾我們的生活節奏。有兩個比較實用的技巧是:1,當發生不好的事情的時候,去解釋這件事,就可以削弱壞事情帶來的沖擊力。2,行動起來。心理免疫系統在一個人不作為的時候,更難找到令人信服的理由幫助人們平復情緒。因為沒有行動帶來的悔恨,都要比因為做了而感受到的悔恨要強烈。
二,如何利用時間提升快樂指數?
要快樂和提升對生活的滿意度,得學會自己營造“時間富裕”的狀態。而與之相反的一個心理學概念是“時間饑荒”。有太多事情需要做,卻沒有足夠時間來做的感受,被稱為“時間饑荒”。有一種常見的“焦慮”就是因為想要的太多,實現得太少,大概就是“時間饑荒”的一種表現。
營造“時間富裕”狀態的一個技巧,就是“花錢買時間”。牛逼的人果然多多少少在思維上都是有些共性的。談到時間,自然想到李笑來老師對時間和金錢的排序,即,注意力>時間>金錢。文章中提到的例子證明,用錢來買時間,比用錢來買東西,更能為你帶來快樂。
?三,有效提升幸福感的三個方法
提升幸福感的三個方法,其實也是,如何讓你達到目標、如何養成好的習慣的一些方法和技巧。
1,目標的制定和分析---“拆分目標法”。第一步,明確目標;第二步,預先設想在實現目標的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和障礙;第三步,針對可能出現的目標和障礙,來制定解決方案。
2,“正向獎勵”幫助自己建立好習慣。習慣包含三個要素,線索——行為——獎勵。線索就是引導線,一遇到事兒,就啟動這個習慣;行為就是具體動作,而獎勵就是得到的正向反饋,如此循環。
怎樣戒掉壞習慣,培養好習慣呢?就是替換習慣機制里的“行為”和“獎勵”這兩個環節。比如用運動來替換看手機的行為,換來的獎勵是更充沛的體力。關鍵點在于,對自己想要養成的好習慣,一定要設計一個馬上能夠兌現的獎勵,這才是能刺激自己不斷重復這個好習慣,直到機制形成。
3,讓自己成為“責任人”,不論是養寵物,還是照顧植物,都會讓你變得更快樂。對其他人和事物負責,會提升內心的滿足感和快樂。
由此可見,行動力,持續的行動力;正確對待時間;實現目標;良好的習慣;讓自己更有責任感……這些我們常常聽到看到的行為和品質都是“幸福快樂”的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