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
流量清零如何解決?
寫給誰看
所有手機用戶;關心用戶權益的核心話語權人士
寫作的目的是什么
羅列流量清零的難題,尋求解決方式
聚焦人,聚焦困境,聚焦畫面感
訴求:倒推流量清零的徹底執(zhí)行
提綱
兩名律師提起訴訟?
中國移動發(fā)表雞腿論
律師敗訴
三大運營商作出妥協
公眾仍不滿意,輿論開始激變
國外怎么做
總結
(欠缺專家觀點,該怎么對待流量清零?)
兩名律師不約而同的起訴
因為流量當月清零問題,中國移動長沙分公司在同一天被兩名律師告了。
2013年8月初的一天,律師劉明在長沙市天心區(qū)法院對中國移動長沙公司提起訴訟。
2013年6月,劉明辦理了移動20元/月包150mb流量的上網流量包服務。2013年8月初,劉明發(fā)現,7月份,自己有92mb未使用,月底被無情地清零。
劉明的主張有三點:返還或補償已被清零的流量;停止未來的清零行為;賠償其調查取證產生的300元費用。
就在同一天,另一名律師劉丹陽也向天心區(qū)法院提交了內容基本相同的起訴。
經審查,法院決定將兩案合并審理。
流量這只“大雞腿”賣出就不能退?
一紙訴訟,把“流量當月清零”這個頗具爭議的話題,帶入公眾視野。
“病急亂投醫(yī)”!電信運營商的非理性回復,更使其陷入被動局面。
2014年“兩會”期間,中國移動廣東公司董事長鐘天華闡述了頗有意思的“流量雞腿論”,引發(fā)輿論軒然大波。
在接受媒體采訪時,鐘天華如此分析道:“用戶在選擇套餐時,是以較低的價格購買了比較大的流量,比單買要便宜很多,好比在肯德基,你買個全家桶套餐,也比單買漢堡、雞腿要便宜,吃不完,不能說把雞腿退回去吧。”
此言一出,不僅引起公眾的不滿,還導致肯德基“無故躺槍”。肯德基的調皮回應,無形中有力反擊“流量當月清零”的不合理性。在新浪微博上,@肯德基 向公眾保證說:“肯德基的雞腿肯定不會清零。吃不完可以打包、外帶、與他人分享,還可以回家燉湯、燒菜,總之是你的,想咋用咋用。”
敗了訴訟,贏了民心
就在“流量雞腿論”鬧得沸沸揚揚之際,劉明等到了長沙市天心區(qū)法院的判決結果。
一審,他敗訴了。
一審法院認為,原告劉明未足額使用150mb流量不是被告造成的損害,而是原告自行放棄的結果,該損害后果與被告的行為無因果關系。
劉明不服。他繼續(xù)整理材料,向長沙市中級人民法院提出上訴。
在法律上,劉明沒有獲得支持;在民心上,他向“流量當月清零”這種服務強權提出反抗,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
在輿論場上,與劉明統一戰(zhàn)線的網友不在少數。
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85973人參與),97.1%的受訪者認為,運營商將用戶手機套餐流量月底清零的做法不合理。
廣州市消費者委員也開展了“廣州市民手機上網消費滿意度調查”。調查結果顯示,81.1%的手機上網用戶認為,運營商手機流量按月清零的做法“不合理”。“套餐流量剩余部分按月清零,超出部分另收費”,恰恰成為用戶對運營商最為不滿意的方面之一。
電信運營商漸漸妥協
受到輪番攻擊后,電信運營商似乎招架不住了。當初,中國電信、中國移動和中國聯通都堅稱“流量清零是國際慣例”,后來也慢慢作出經營策略調整。在這方面,廣東地區(qū)無疑走在前列。
中國電信廣州公司頗有先知先覺。早在2013年7月26日就推出流量不清零優(yōu)惠活動,但僅面向廣州地區(qū)的天翼安卓手機用戶。雖然此舉為流量不清零這一訴求開了先河,但由于限制條件頗多,依然引來不少非議。
中國廣東聯通也不乏新動作,推出“流量半年包”優(yōu)惠活動,即在6個自然月內,只花100元就可使用1GB流量。
中國移動的管理層則向外界放出風聲,透露正在籌劃“4G套餐余量置換”方案。所謂的“4G套餐余量置換”方案,就是用戶可將每月數據流量存余,置換為語音、短信、彩信、甚至移動應用等。
電信運營商的妥協之舉,讓公眾看到了“流量當月不清零”的曙光。但是,公眾的訴求仍未真正得到滿足,爭議仍在繼續(xù)。
各方爭議流量當月清零的合理性
流量當月清零,是否合理合規(guī),輿論場上爭議不斷。
力挺流量當月清零的聲音不在少數。
資深電信分析師馬繼華提出,流量當月清零“合法,但不夠合理”。馬繼華還闡述了三點主張,分別是:1.流量套餐需權責對等,消費者享受優(yōu)惠套餐就要要承擔承諾的義務;2.運營商也曾經推出過不限量的手機流量套餐,卻給投機者開放了方便之門;3.流量定價是工信部主導的,不能什么事情都扯到壟斷惹的禍。
鈦媒體登載文章《專業(yè)法律意見:移動套餐未用流量被清零不屬壟斷》,從整體利益與個體利益的角度解釋流量清零的和合理性。“從短期來看,對每一個用戶制訂專門的收費標準能夠使每個用戶的滿意。從長期來看,這種做法增加了運營商的運營成本,會造成了資費的高居不下,反而損害了每個用戶的利益。”
反對流量當月清零的觀點也鏗鏘有力。
《山西晚報》刊登《評論:“手機流量用不完清零”是霸王條款》一文,強勢抨擊電信運營商追求“利益最大化”,寫道:“手機上網剩余流量清零,屬于典型的霸王條款。用不完的流量被作廢,是一種損害消費者權益的隱性浪費。不管流量用超標還是有盈余,吃虧的為何總是消費者?說穿了,這是運營商利用自己的強勢地位,千方百計地將讓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西部商報》直言“靠‘流量清零’掙錢沒出息。”在其刊發(fā)的《評論:靠“流量清零”賺錢沒出息》一文中,有這樣一段話:“流量清零更多保證了運營商的利益,卻對消費者利益造成了損害。誠然,運營商進行了事先提醒,‘流量清零’似乎是雙方協議的結果。但要看到,這只是一種‘偽協議’,消費者根本沒有話語權。”
應尋求第三方力量介入解決
媒體和意見領袖紛紛論劍流量當月清零的合理性。爭議之余,如何妥善解決這一問題,更是重要的議題。無疑,尋求第三方的力量,介入電信運營商和用戶之間,不失為一條解決之道。
2013年8月22日,《中國科學報》刊登文章《評論:反“流量清零”不能單靠消費者》。“中國電信行業(yè)在短期內無法通過競爭實現資源的合理配置。最直接的辦法是,將我國電信條例修改成為體現各方面利益的電信法。電信法中明確電信的經營成本計算方法以及基本的合同條款。”
人民網評論員錢兆成則認為,面對流量清零潛規(guī)則,消協不能只說不做。“手機‘流量清零’這類事件,是一種群體性消費者權益受侵害事件,如果消協代表普通消費者出面,既可以讓手機網絡經營者得到教訓,又可以讓普通消費者零成本維權,更可以提升自身的形象。面對這一舉多得的好事,消協不能光呼吁而沒有實際作為。”
流量當月清零與否,將是持久博弈
律師劉明沒有參與網絡上的爭論,他仍在等待法院的二審判決結果。
但是,在網絡輿論場上,流量這只“大雞腿”的打包問題,已經有了答案。“流量不該被當月清零”,早已成為普遍共識。
綜合電信運營商和消費者的立場來看,包月流量是否應該清零,是一個“公說公理由、婆說婆有理”的問題,是一個矛和盾的問題。但是,這一問題也并非不可調和,關鍵在于用戶和運營商是否能換位思考、相互理解。一方面,用戶需要理解“流量”是商品和服務的結合體,而服務則存在使用期限;另一方面,電信運營商要順應民意,讓利與民。
“這或許是一場持久的博弈,希望二審能否一個滿意結果。”劉明依然滿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