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
去留無意,望天空云卷云舒。
每個人都知道,養成淡定的心態,無論是做人,還是做事,都有益無害。可很多人認為那是高人的事,自己是個普通人,做不到。
其實沒那么難,只是一念之差,觀念的轉變,自然開竅。只要思路解開,普通人也可以達到“榮辱不驚”的境界。
老子:只要思路開竅,人可以達到“榮辱不驚”的境界
放下得失心:不好的事情發生,并不是壞事,不要抗拒它,要轉化它。
老子說,福和禍,是相互轉化的一對,互相依存。
《道德經》第五十八章曰:“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孰知其極?其無正也。正復為奇,善復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
我們的心,喜歡福,厭惡禍,所以得到就高興,失去就難過。這是得失心重。老子稱為“人之迷失”。
老子:只要思路開竅,人可以達到“榮辱不驚”的境界
不好的事情發生,并不是壞事。
比如,我寫作六七年,投稿、尋求出版,總是屢屢碰壁,石沉大海。這是壞事吧。
可是,我堅持下來,一是鍛煉自己的意志力和承受力;二是學會看開,心態變得豁達;三是不斷地積累,讀書,寫作,使自己悟到更多的東西。
這樣做,不好的事情,就得到了轉化,變成好的事情。
老子:只要思路開竅,人可以達到“榮辱不驚”的境界
我們大多數人,不懂得運用磨礪的力量。遇到挫折的反應就是失望和抱怨,抱怨老天不公平,抱怨命運不順,甚至自暴自棄,那是浪費了心神。
老子說:“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老天無私心,不會喜歡誰,也不會厭惡誰,天下萬事萬物,眾生平等。
懂得老子的“福禍相倚”,就能慢慢放下得失心。
好的事情發生,不久的將來,會轉變為不好的事情,所以心里要警醒,未雨綢繆,不得意忘形;當不好的事情發生,也不要太難過,要看到轉變的希望,只要咬緊牙關堅持,事態遲早會往好的方面發展,這是規律。
老子:只要思路開竅,人可以達到“榮辱不驚”的境界
實力有多少,是你自己的事情,不會因為別人的夸獎、貶低而改變。
道家有一個得道之人,叫鬻子,他和老聃同列,語周文王曰:“自長非所增,自短非所損,算之所亡若何?”
一個人的實力,不會因為你自夸,而增加;也不會因為你自損,而真的損失。
這就是事實的真相。
我們很多人,會因為別人夸自己,而得到鼓舞,干得更賣力;因為別人貶低自己,而感到受挫,生氣,沒有心情做事。
老子:只要思路開竅,人可以達到“榮辱不驚”的境界
事實上,就像鬻子說的那樣,你的實力有多少,是你自己的事情。自夸和自損,不增不減;不會因為別人夸你幾句,你的實力就增長;也不會別人貶低你,你的實力就減少。
明白這個道理的人,就不會過分在乎“榮辱”,別人夸我,我笑一笑,不動心;別人辱我,我聽一聽,惡流從心中過,不挽留。自己的心還是原來的樣子,不受影響,做到這些,就是榮辱不驚。
老子:只要思路開竅,人可以達到“榮辱不驚”的境界
每天解讀一篇經典,喜歡的朋友,可以點關注,和我一起堅持讀書、提升自己。本文由易瑾還原創,歡迎轉發,分享給更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