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手機正上方顯示00:00的時候,時間的刻刀劃到了2017年的中元節,俗稱鬼節、七月半,我不知道這樣一個祭奠先人的日子為什么還有一個“節”,或許,這對我們這些活著的后人來說,這確實是一個“節”,失去了自己的至親,這是人生中的一個突出的節點。
? ? 人生在世三十余年,第一次覺得這樣的一個日子,和自己真的有了關系,因為時至今日,是老父親離開的第222天,說他老,未必準確,他離開的時候距離60周歲的生日還差整整2個月。如果,還在世,今年正好是他的本命年,可惜,他的生命車輪終究沒有碾過一個甲子的周長。
? ? 從我記事的時候起,我們就是一對天生的對手,事事談不攏,大大小小的爭執隨著他的衰老、我的成長,非但沒有減少,反而愈加劇烈,這種狀況一直持續到我成為人父也沒有停止,甚至沒有有所緩解。直到我送他入院,在醫院的兩個月左右時間里,我們才真正回歸到了父子的角色,在陪他的白天和夜晚,說起以前的是是非非,完成了最后的和解,他終于懂了我,給我說了一句“你也對得起我,我也很滿足了”;而我,在他去世之時,終究還沒有懂他。
? ? 在他離開之后,聽很多人說他在生命中最后一年里,卻不知腹腔裝著巨型的惡性腫瘤,依然頂著大太陽拼命的勞動去多掙每一分錢,聯想著他那時候給我說的話,我終于懂了他。他不是不懂我對他的埋怨,只是,他一味覺得,有些事情他不盡力,但是,他可以用錢來彌補。在醫院里,我給他講,我們在重慶獨擋一面的艱難,特別是最困難的時候,趁著休假,兩個人,一個帶孩子,一個上班,一邊自己裝修房子,大夏天的背著孩子跑遍建材市場的艱難。為了接收裝修材料,忍著重慶的高溫,大中午抱著孩子提著奶瓶,坐一個多小時的車,那時候多想有人可以搭把手。他聽到這里,只是埋下頭,什么也沒說,現在想一想,那時候給他說這些,其實,也真是有些殘酷了。
? ? ? 他走了這么久,卻極少走進我的夢里,偶爾的夢見還是在醫院里陪護他的日子,他在那邊的日子過的怎么樣,從來沒有通過任何方式告訴我。也許,一輩子沒有出過遠門的他,這種間隔幾千公里的距離,無論生與死,都是天涯海角,他永遠無法追尋到我的腳步。
? ? 現在才明白,男人之于家庭的成長有三個階段,成家的時候,為人父的時候,而最后一個階段則是“子欲養而親不待”的時候,聽再多的道理,經歷了這三個階段,懂得的或許會比道理更透,才明白“父母一生都在等孩子道謝,而孩子一生都在等父母道歉”的無奈。
? 魂歸天國,父親,千古!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喀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