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時呢,人們習慣將戀愛關系說成「談戀愛」。以前小時候不懂事啊,現在才發覺,會聊天,撩的一手好妹/漢子,那么關系就能處的好;冷群小能手和聊天終結者,通常都是形單影只。即便是有了對象,三句話噎死對方的節奏,也讓關系岌岌可危啊。
所以說,能不能談戀愛,談戀愛的結果如何,首先要有過硬的「談」的技術,也就是懂得溝通,尤其是和(潛在)親密關系對象溝通。
那么,要如何跟對象溝通呢?為什么這兩口子經常吵架呢?這些都是有原因的,也有對應的解決方法的。接下來就來說說親密關系中的溝通。
說什么,重要;怎么說,更重要
「修電腦」的梗想必大家都很熟悉。包含這個梗的段子大多展現了女生以修電腦的名義,試圖拉近和男生的關系,但男生卻沒有領會,只是埋頭干活,干完活就走人,就是這么耿直。這種情況的出現,一方面有男性在談話中采用「工具性特質」居多,直接把邀約當成人一項任務理解。但還有一方面,也就是這次要講的,那就是人們在說話時,并不是最原始的微信聊天一樣——只有文字——只是充當一個內心想法轉化成文字之后讀出來的發聲筒,而是會有許多「非語言溝通」。
非語言溝通包含兩大類,一類是副語言,即除了言語過程中的詞語之外,個體發出的各種聲音特征。另一類則是一些面部表情和細微的肢體動作。如果在溝通中(以男性為主)只注意對方的說了什么(語言溝通的內容),而沒有注意對方的非語言溝通(對方怎么說),就會無法完全理解對方意思的情況。這方面的例子要屬情景喜劇《生活大爆炸》中最多。謝耳朵由于只理解其他人說了什么忽略了對方的非語言溝通,從而鬧出很多笑話。最近熱播的電視劇《人民的名義》,每當角色們不用正常的方式說話(副語言有所變化),多半是別有深意。
如今,用微信聊天成為了面對面交談之外的一種溝通方式。如果說白綠底色的對話氣泡是面對面交流的語言溝通,那么表情包和符號、顏文字,則是非語言溝通。舉一個例子,雖然是段子,但卻生動的表現出線上溝通時,人們如何傳達非語言部分的信息的。
《正確解讀網聊中的“哈”》哈(同意)哈哈(不好笑)哈哈哈(不太好笑)哈哈哈哈(忙著回別人)哈哈哈哈哈哈(蠻好笑的)嗷啊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太好笑了)啊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啊哈哈啊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啊哈哈哈哈哈哈哈(究極好笑!生活中極少出現!務必分享到群聊!)
如果從字面上來看,上面的這些「哈」們傳達的字面都是笑的意思,但根據數量上的不同,會有不同的含義。會有這么一種情況,男生在看到自己覺得好笑的段子之后,分享給自己喜歡的女生,作為一種幽默感缺失的補償。但是,可能女生對段子無感,但又出于社交的禮貌(一是要給別人回復,二是不能直接說不好笑)只能回復,所以出現了上面實際含義是不打好笑的「哈哈哈」。這種情況也反映了,兩性交流中,比起特意展現幽默好笑的一面,自然順暢的交心,女生會更有好感。
其實,走心很簡單
說到交心,就涉及到親密關系溝通中一個重要的概念,自我表露。
自我表露 (self-disclosure) 指的是向他人透露個人信息的過程,它是親密程度的指標之一:如果兩個人彼此之間不共同擁有一些私人的、相對秘密的信息,他們的關系就稱不上親密 。
無論是好友還是男女朋友,發展過程都是從對一個人知之甚少到熟知的。這其中,自我表露便起到關鍵的作用。也就是說,自我表露對有意向親密關系發展的兩個人而言,都具有強烈的暗示意義。如果對方向你自我表露,述說自己的過去和私密的情感體驗,那么就表示,對方對你足夠的信任,想要和你更深入的發展。反過來也是,如果在心里已經把對方當成好朋友/男(女)朋友的話,自我表露便是自然而然的事情。自我表露涉及到談話的深度問題,那么寬泛的來看,向對方表白則是自我表露中的典型。
但是告白并不是你說了,對方就會答應了。任何的自我表露都需要以看準了兩人關心為前提,才會發揮它的積極作用。人際交往是需要選序漸進的,就像剝洋蔥一般,先從表露在最外邊的信息開始了解,比如一個人的外貌、穿衣品味、談吐和工作等。然后是通過交流和相處,開始觸及表層之外的信息,比如一個人的價值觀,對待不同的人事物的看法。再深入可能就是一個人的家庭背景,他的過去等。在不同的階段,做不同程度的自我表露,才是明智之舉。
而告白的失敗,大多數是因為告白是一種越級的自我表露。比如兩個人只是朋友關系,卻用親密關系中合適的愛情告白。從這方面看,告白是一種當事人在無法看清兩人關系的前提下,帶有賭博性質的自我表露。如果對方認為兩人達到可以向對方說「我喜歡你」的自我表露,那么告白便是兩人關系的正式確認;如果還沒到,那只能被拒絕。
人際關系中的升級需要循序漸進這一道理,對于處在親密關系初期的伴侶們還有一個重要意義,那就是更多的自我表露,更多的幸福。在之前講吸引力的時候,有提到吸引力基于獎賞意義的假設。適當的自我表露也是一種獎賞。一方面,人們傾向于向喜歡的人自我表露,另一方面,也有可能自我表露的越多,越喜歡對方。
自我表露還可以跟「人們喜歡和自己相像的人」相互驗證。伴侶之間的自我表露讓雙方更加了解對方,而這種了解是對方和自己想法/做法是相似的,那么自我表露的好感和相像的好感便能夠疊加,加深喜歡的程度。
但有些可惜的是,相當一部分男性(包括我)不擅長自我表露。歸根結底,自我表露歸屬于表達性特質,而表達性特質是所謂的「直男」所欠缺的。這也在一定程度驗證了為何女生更愿意和 gay 蜜交流而不是直男:gay 蜜比起直男,有更高的表達性特質,自我表露的技巧更為嫻熟。畢竟,在親密關系中,女性更看重表達性的溝通技能。
在內心里,直男還是很想和妹子們好好聊天,聊出共鳴,聊出火花的。在知道了大的原則之后,是否有確實可行的技巧呢?
最強的溝通技巧,就是沒有技巧
這或許不少談論技巧的書/文章最終會繞回到的觀點,最強的技巧,就是拋棄所有的技巧。這句話不能說全是瞎扯淡,它含有深刻的道家思想,在滿足了某些條件下,確實能夠做到。
但那是高人的境界,當發現自己與他人的溝通并非十分順暢的時候,用「大道無形」的方法指導自己的實踐,無疑是不合適的。
了解自己的情況,根據自己的情況改進自己的方法,才是當務之急。
我想每一對都曾經吵架過。可能有伴侶沒有發生過爭吵,那屬于特例暫且不談。而爭吵的原因,可能很瑣碎,也可能只是表達方式的不合適。其中有一種常見的便是伴侶借題發揮,由一件事情為由頭,引申為對伴侶個人的全盤否定。而這樣的思維方式,可能雙方都沒有注意到,是伴侶在「精確表述」上偷懶了。
如果他們抱怨某事,很少能準確到位;相反,他們傾向于數怨并訴 (kitchen-sinking) ,即同時談及幾個問題 (以至于談到許多問題但反而忘記了剛剛抱怨過的事情) 。
如果只是表達方出現問題,有時候問題還好解決。但是,傾聽方也使用了錯誤的傾聽方式,使得原本就錯誤的溝通開端離有效溝通原來越遠。
他們很少有耐心仔細思索伴侶所說的話,反而倉促地得出結論 (常常假設最糟糕的情形) ,并根據自己揣測出的伴侶意圖突然改變做法。其表現之一就是讀心術即人們想當然地認為無需詢問就能理解伴侶的思想、情感和觀點。所有的親密伴侶都會表現出某種程度的“讀心”,但苦惱的伴侶卻以挑剔和惡意的方式來“讀心”;中性或積極的動機往往被他們解讀為存心不良:“你這么說就是要惹我生氣,是因為昨天的事向我報復”。不幸福的伴侶比幸福的伴侶更多地以消極方式打斷 (interrupt) 對方的談話。并不是所有的打斷都會引起人的反感,為了表示贊同或者要求解釋而打斷伴侶,溝通實際上仍能愉快而有效地進行。但如果打斷談話是為了表示反對意見或轉換話題,就可能會顯得不夠尊重和欣賞伴侶 (Daigen & Holmes, 2000) 。
一旦戰火點燃,有的人做法是通過積極的反擊或者消極的防衛對抗。其中有一個很有趣的現象,更多的是發生在男性身上,那就是「石墻」。
他們會拒絕說話,在面對一團糟的境況時,退守到石頭般冷漠的沉默中 (Christensen et al., 2006) 。人們或許會認為不作進一步的爭辯會改善當前的情形,但伴侶沒有反應更令人生氣 (Williams, 2007) 。石墻一般傳達出的是“反對、冷冰冰的距離、沾沾自喜”,而不是對伴侶抱怨的適度認可和關注 (Gottman, 1994b, P.94) 。
以上提到的溝通障礙各個都是讓人焦頭爛額的問題。但不是沒有解決方法,甚至上文提到自我表露,存在著一個可以直接套用的公式。這個公式結合了精確表述和個人態度的表述,大多用第一人稱而不用更具有攻擊性的第二人稱,被稱為「XYZ 陳述」。
XYZ 陳述格式如下,“當你在 Y 情境下做 X 的時候” (標準的行為描述) ,“我感到 Z ” (第一人稱陳述) 。
這樣表述的好處在于,避免了個人大方面的否定(從對一件事的不滿變成對個人的不滿),并且把情緒只限定在個人表達上(不是「你讓我很失望」之類的)。如果女性對男方下班回家后鞋子亂放不滿,那么應該這么說:
你回家后沒有把鞋子脫在玄關,而是坐到哪兒脫在哪兒,我都要幫你歸位,覺得很麻煩。
解決完了說的問題,溝通的問題還有可能發生在聽的環節。雖然和說話一樣,是大多數人與生俱來的能力,但好好的,認真的傾聽對方說什么,并不多。而且在聽的過程中,用了太過主觀的方式解讀了對方的話語。要想解決這個問題,可以嘗試「復述」的方法。
復述的方法其實很簡單,經常在職場和客服等場合使用。它將我們所理解的表述出來,和對方確認,從而最大程度上避免了理解的偏差。當兩人在溝通時出現沖突時,試試用復述的方式確認自己所理解的,是不是對方所所表達的。
多提一個問題,少爆發一個問題。
其實溝通技巧不止以上兩個,還有很多。在學習技巧的同時,還有一個最重要的,非技巧的技巧,也是處理親密關系中出現的任何問題的根本原則,那就是尊重對方。處于親密關系中的兩人可能在很大程度上是相像的,但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所以總會有不同的地方。而這些小沖突,最好的解決辦法便是在尊重對方,同時不觸及自己原則底線,不讓自己不開心的情況下,寬容對方。
比如伴侶不滿意對方打呼嚕,如何回應比較好呢?首先,先表達自己對伴侶不滿的接收和認可,「是的,我打呼嚕會吵到你睡覺,影響你睡覺了」。接下來才是你個人的表達,「打呼嚕并不是我能控制的,所以你要理解我不是故意吵到你的」。如果有想到的,可以在最后提出自己的解決方案,和伴侶商量。「改天我們一起去醫院看看,你跟醫生說說我怎么打呼嚕的,看能不能治一治。」
到最后,吵架是可以,但不要一碰到事情就吵架,能商量就商量,對大家都好,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