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時間仿佛倏地一聲便從我指尖劃過。
這整整一個月,我恍若在進行著一場熱戀,與《你若安好 便是晴天》(林徽因傳)這本書的熱戀。
6月底的時候,我加入了一個微信群,和群里的文友們“群毆”同一本書,每天定量讀書、寫讀后感并打卡。若在群主統計時段內,三天不打卡便要被踢出群。
剛開始真的擔心自己堅持不下來。每天讀書都要寫讀后感,這對于一個寫作小白來說,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兒。加上白天工作的繁忙,一日三餐的瑣碎,人際圈的應酬……好怕”臣妾做不到啊”!
唉!開弓沒有回頭箭,既來之則寫之,硬著頭皮上吧。
每天跟著群主開始系統地讀書,認真地寫讀后感。
對于林徽因傳這本書,之前知之甚少。現在每天讀著白若梅那唯美的文字,一個栩栩如生的林徽因以及她的人生畫卷依次地展現在我面前。
林徽因是民國時期的一位才女。集文學、藝術、建筑才情于一身的奇女子。她是一個在文學上感性、在感情中理性的如青蓮一般的女子。
她一生中得到了三位異常優秀的男子的追慕和愛戀。
和徐志摩的纏綿悱惻的康橋之戀;
與梁思成的穩定幸福的婚姻;
和金岳霖的親密知己之交……
每天讀著林徽因,根據時間和人物線索的發展,我又不停地去扒書本之外的知識內容。
讀到林徽因初識徐志摩,便又找來徐志摩經典的膾炙人口的詩《再別康橋》、《偶然》……再次吟誦、咀嚼,感嘆徐志摩的詩詞才情。
讀到徐志摩愛上林徽因執意要與發妻張幼儀離婚并折磨、摧殘其時,我拍案怒起,大罵徐是渣男!并力挺張幼儀,寫了一篇《感謝婚姻拋棄了你》,才算平息胸中的怒火。
”得之,我幸;不得,我命”
林徽因最終放棄浪漫詩人徐志摩,嫁給了安穩成熟的梁思成。此時我又腦洞大開,八卦出一篇《假如林徽因嫁給了徐志摩》。
每天隨著林徽因的命運發展,我的思緒也跟著在飛揚、起伏。
時而為她有一個安穩從容的婚姻而稱贊;
時而為她有一個默默相守,癡情不改的金岳霖而感動;
時而也為她與徐志摩愛而無果的戀情唏噓……
每天只要讀起這本書,我便走進了林徽因的生活。
徐志摩、梁思成、金岳霖、陸小曼、張幼儀、林洙……這些人物栩栩如生,走馬燈般回蕩在我腦海。晨起是林徽因,晚睡是徐志摩,每天想不記起他們都難。
整整一個月,讀完了林徽因傳。我和群里的伙伴幾乎每天日更,寫下讀書感(有時寫林徽因寫膩了,便看一些其他的書、寫其他的書評)。有時為了寫一篇書評,還要查閱大量的資料,閱讀相關的鏈接文章。
學,然后知不足。
越是看書越覺得自己知識淺薄。
所以才有“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這句至理名言。
通過這一個月的系統的讀書 ,我寫的幾篇讀后感,如:《感謝婚姻拋棄了你》、《時間是最好的良藥》、《命中注定,她建立不了良好的婆媳關系》、《假如林徽因嫁給了徐志摩》、《徐志摩一生中三個重要女人,誰最愛她》等分別被簡書里的《讀書》欄目通過采用。
雖然寫得還很拙劣,但是對于我而言,“今天的我好過昨天的自己”。
通過讀書寫作這種先輸入再輸出的過程,使我獲益匪淺。
一、讀書寫作,使我豐富了知識,開闊了眼界。
二、找到了自己的愛好,生活更加有意義,更加多彩。
三、我的文章偶爾會給別人帶來一絲絲的啟迪和幫助,這也是一種慰藉和滿足。
有人說: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其次是現在。
我說:讀書寫作,最好的時間是十年乃至二十年前,其次是現在。
我們和書本的戀情可以是早戀,也可以是黃金期的青春戀,還可以是黃昏戀……
只要你有心、有情、有愛,什么時候都可以和書本來個熱戀。
? ? ? ? ? ? ? ? ?
? ? ? ? ? ? ? ? ? ? 一一END一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