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故事還是寫作業?
一年級的小豆豆,剛從幼兒園走進小學,很多習慣還沒養成,收拾起來速度也比較慢,故而早上第四節課只上半個小時,十一點五十左右便要下課,做好吃飯的準備工作。
若是吃米飯,總要在打飯的時候把米粒灑的到處都是;若是打湯,沿途一定是點點滴滴,仿佛黛玉的淚一般“任他點點與斑斑”;若是大雞腿,總是要在飛速吃完后趕忙排隊看一眼還有沒有第二根;若是吃到不喜歡的木耳、胡蘿卜,那速度堪比蝸牛上樹,半小時了紋絲不動,直到在老師的催促下把飯不情不愿地吃完。
吃飯的速度有快有慢,吃得快的總能在吃完飯后迅速拿起掃帚幫老師打掃衛生,而吃的慢的……后來我就讓他們第一個打飯,一學期結束,竟也偶爾能見到從不加飯拖到最后一刻的小豆豆主動加飯,真是長大了。
吃完飯,是午自習時間。
用官方鈴聲來說,是書寫時間。開學第一天,半個小時的書寫時間,干點什么好呢?
思來想去,畢竟剛開學,一切都還需要時間去適應,先適應生活節奏,再談學習任務,那就講故事吧。
我記得講的是《陪大人一起讀》里面的故事,我模仿了幾個角色,孩子們聽的哈哈大笑,也許是都有睡前聽故事的習慣,孩子們聽著故事,慢慢地閉上眼睛,安安靜靜地睡著了。
連著講了幾天故事,看到學校群里其他一年級的老師們有的在午自習已經開始練字了。心里難免犯嘀咕,要么,我也練練字?
某天午自習,把在走廊里看書的孩子們叫進教室,一本正經的問:“今天中午,想練字還是聽故事?聽故事可能有點沒意思了吧!”
沒想到臺下齊聲回應:“聽故事!”
好吧,那就繼續講故事吧!你們開心就好。
講著講著,開學的熱乎勁兒慢慢被接踵而至的秋風吹散,變成了一天比一天更井然有序的學習生活。
復習階段,每一天都很辛苦,還好我還能抽幾節課時間給孩子們講講故事,講講繪本。只要是語文午自習,基本都是早早準備睡覺。當其他班娃娃們還在瘋跑,我們班已經關燈睡覺了。有一次午休開始的鈴聲響起,班上孩子被鈴聲驚醒,啊?上課啦?
我笑著告訴他,午休才剛剛開始。孩子們大呼一口氣,繼續睡了。
不知道孩子們還能不能記得剛開學我模仿大青蛙講故事的情景。我倒是歷歷在目。看見別的班利用午自習練字而我們班卻早早地講了故事睡覺的焦慮也仿佛就在昨天。
而現在想想,嗨!這幫孩子不過在七歲,能安安穩穩地坐在教室里聽課已經是很大的進步啦!其他的,跟隨時間的腳步,慢慢來吧!
靜候花開,我等著那一天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