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稻盛和夫在出任日航CEO的時候,看過央視對他的人物專訪,打乘捷運上班,座駕是一部老式的豐田皇冠。節儉和在日本企業圈崇高的地位是這次專訪他留給我最深的映像。但對于他整個創業的經歷卻知之甚少,所以通讀了這本半自傳的《干法》。
兩天的時間,讀了這本自傳一樣的書,日本這位經營之王以自身創業經歷為案例輔助,從如何工作成就一番事業,更多的從心態方面,不管是堅持還是目標,不管是成功還是挫折,稻盛和夫都給我們提供了他的經驗總結。其實總結起來就是愛,對于工作的熱愛,對于產品的摯愛,對于事業的狂愛。如此。
當然,這是出發點。高中的時候讀過朗達.拜恩2006年出版的《秘密》,書中核心的思想和稻盛和夫的觀點幾乎一樣,不過是切入點的不同罷了。《秘密》一書已經交代了“決定宇宙中一切秩序和你經歷的每一件事情的法則”,拜恩在《秘密》中說,吸引力法則就像重力一樣,是宇宙的一種基本法則。而吸引力法則重要的核心就是稻盛在書中所提到的,只不過他沒有點出來罷了,同時稻盛也提出了具體實踐的案例,甚好。
吸引力法則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了。柏拉圖、伽利略、貝多芬、愛迪生、卡耐基、愛因斯坦都知道這一秘密。上個世紀,華萊士.沃特爾斯、拿破侖.希爾等人就表達過類似的內容。幾乎所有成功的人都曾有過這樣的實踐,就像《干法》里第一篇推薦序說的一樣,這是一本泄露天機的寶書。
稻盛說,他寫這些內容很大的原因是因為在90年代末日本年輕一代的浮躁和迷茫。其實,這何嘗不像當下我們中國的年輕人(包括作者我啦),所以書中的很多都身同感受也醍醐灌頂。
愛你的工作,愛你的產品
這是稻盛和夫的勞動觀,也是貫穿全書的核心的思想。當然,我想強調的是這種愛是需要那種發自內心的,只有內心原驅動力的愛,才能克服成功路上的崎嶇從而觸摸成功。其實自己創業是比較容易做到這點的,反而作為一個公司的員工內心是比較難做到的。因為自己創業,不管是產品還是其他,都是自己一點一點做出來的,看著公司一點點做大,產品從無到有,會有一種自己兒子的感受,但作為員工,很少有種感覺,所以這就是很多人工作不幸福的原因。但我們仔細想想,這何嘗不是一樣的呢?做運營,我們不就是在帶孩子嗎?我們做好他,看著用戶增長并使用我們的產品,能幫助到用戶。我覺得這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我會從心中泛起自豪感,這就是一種愛呀。
最近很火的拿著百萬年薪卻想離職的文章中說得很好!
“每個人不一樣。對我而言,把時間花在編程上,是我覺得最有意義、最開心的事。自律對我而言,是我貼近我想成為的樣子的手段。所以我越自律越幸福?!边@是一個拿著百萬年薪的臉譜網的碼農說的。這世上大約有很多人沒有體會過,做一份熱愛,擅長,出產價值的工作,然后從中自我實現是怎樣的感覺——所有的快樂,來自學習、積累、進步,來自打磨一個產品,不斷把它變好,看著它把世界變好。他們沒有體會過,不知道這種感覺存在,他們只能看到他們看得懂的,錢。
所以年輕的成功人士在他們眼里,僅僅是工作很辛苦,賺很多錢。
如果努力本身不能使你快樂,漫漫前路,便只剩壓力和痛苦,每天調節自己的負能量都來不及,談何出類拔萃?任何行業,努力至多幫你存活,不會幫你出類拔萃,只有發自內心的愛會。
不論什么行業,在自己的領域做好自己,剩下的都會水到渠成。
所以,只有這樣,我們才會有堅持的動力和對完美的偏執,才會有更高的目標,才會有對未來有美好的遐想也才會“更具創造力”的工作。
當然,這些都很重要,但我覺得只要做到熱愛,這一切都是自然而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