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波爾多葡萄酒發展史 | 美酒評論周刊

?

美酒評論周刊:

穿梭大街小巷

這一段段光陰

記在心里不忘

更要靜下心來讀書

碎片化的時代

文:陳粟

編輯:偈玎

干貨滿滿的一篇文章

波爾多(Bordeaux),是法國西南的一個港口城市,位居巴黎、里昂、馬賽之后的法國第四大城市,以盛產優質葡萄酒波而聞名世界。

Bordeaux取自法文的“au bord de l'eau”,“在水一方”之意,?這塊土地在吉隆河(Garonne)的左岸,再往外就是大西洋了。

?波爾多是由凱爾特人于公元前300年左右建立的,當時稱之為“Burdigala”,意思就是“居住在低洼的地方”。這個名字說明了波爾多的地理情況。

?公元前60年,波爾多被羅馬人統治。當時已經是一個繁華的港口,名叫布迪加拉。與西班牙和不列顛聯系尤多。

公元1世紀的時候,波爾多就開始了葡萄的種植,但真正飛速發展得益于12世紀,阿基坦公國(領土包含波爾多)的女公爵阿里耶諾改嫁給英國的亨利公爵,婚后不久便繼承皇位,成為亨利二世國王,波爾多變成了英國領土。由于英國的自然條件不適合出產高品質的葡萄酒,而當時的英國正是一個新興的富裕航海國家,女公爵成為皇后,既帶來大片的領土,更帶來葡萄美酒,波爾多獲得了貿易優先權,葡萄酒能夠享受稅收的減免,在英國的銷量大增。波爾多酒走上國王的餐桌,皇室和貴族鐘情于波爾多葡萄酒,商人和老百姓也能夠享受到物美價廉的好酒,波爾多葡萄酒產業進入蓬勃興盛期。

?后來的百年戰爭法國戰勝英國,重新奪回波爾多,但是當時的陸路交通還是沒有海上交通發達和便利,雖然法國的貴族也都是愛酒之人,巴黎和波爾多的距離卻成了障礙,事因當時的關稅和距離是成正比的,波爾多的葡萄酒要比其他地區如香檳和勃艮第來得貴。波爾多商人只能集中于發展國際市場,荷蘭和英國成為他們的主要出口國。值得一提的是這兩個國家分別扮演了塑造現代葡萄酒性格和品質的角色。

?

?在16-17世紀,精明的荷蘭商人也來這里從事葡萄酒的貿易,最重要的是,他們帶來了圍海造田的技術。當時波爾多也實行貿易保護,不允許其他國家的酒商在波爾多城內經營業務,而這難得倒別人卻難不倒荷蘭人。

?荷蘭的名字“Netherlands”就是低洼地的意思,來到波爾多難免有同病相憐之意,你實行貿易保護,他反而心中竊喜。排水造田可是他們的長項,荷蘭標志性的風車就是水利工程的工具。

現在波爾多最著名的產區梅多克(Médoc)當年還是一片沼澤地,Médoc 一詞來源于拉丁語“medio aquae”,意為“在水中央”。

正是荷蘭人將洼地的積水排干,讓土地浮出水面,種上葡萄,于是,梅多克四大名村:圣朱利安(Saint-Julien)、瑪歌(Margaux)、波雅克(Pauillac)和圣埃斯泰夫(Saint-Estephe),在曾經的廢地上站立起來,變成波爾多葡萄酒最精華的產區。

?梅多克產區

梅多克產區威名的樹立得益于法國國王拿破侖三世。

葡萄酒世界里的江湖:小時候聽《說唐》,最吸引的無疑是隋唐十八條好漢的排定,眾豪杰各為其主卻同列一個榜上,并且不像職業網球手的排名還有爆冷的機會,在英雄榜上排名高者就是排名低者的克星,有取其生命的絕對權利。而《水滸傳》里怎么看都不像是一班好人,卻因為那梁山英雄排座次、一百單八將英名留。更不用說《射雕英雄傳》中東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誘發了多少青春年少的白日夢了。

是否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封神榜》的情結?葡萄酒世界也不例外。

1853年拿破侖三世發布命令:法蘭西要于1855年舉辦工農業博覽會,以慶祝歐洲和平40周年(自1815年滑鐵盧戰役結束)。拿破侖三世認為所有出色的工農產品都從根本上與藝術有關,因此同時舉辦藝術博覽會,他強調這才是首屆真正的世博會。

當時波爾多商會選取了一些葡萄酒送展,并且提供了一張責成葡萄酒經紀人公會制定的波爾多名酒分級表,旨在介紹波爾多葡萄酒的豐富性和優秀的質量,以起到推廣作用。

波爾多五大一級名莊

分級榜并非憑空建立的,而是根據市場約定俗成,與酒莊的名聲以及售價有著直接的聯系。事實上從17 世紀初波爾多就以擁有最高質量、最高聲望、最高價格的酒莊為基準標定價格,當其時在葡萄酒最重要的英國市場最知名的酒是產自格拉夫的奧比安酒莊Chateau Haut-Brion,其后梅多克的拉菲(Chateau Lafite Rothschild)、拉圖(Chateau Latour)和瑪歌莊(Chateau Margaux),也都由于品質的無與倫比而名聲遠播,價格遠高于其它波爾多酒,因而自成等級人稱:“一級酒莊”,占得先機,后來者只能稱為二級酒莊、三級酒莊,到19 世紀中已經分到了五級。這個分級體系成為當地葡萄酒貿易的基石,釀造者、酒商和經紀人,都對每個酒莊的等級、聲望、相應的價格耳熟能詳,成為業內人士的商業指引,也在社會上流傳。1855年只是趁世博會的機會為皇帝作了一次招安,這又是葡萄酒世界里的水滸了。

?1855梅多克列級名莊分級榜,一直受到世界葡萄酒界的尊崇。因為它將復雜多樣的波爾多葡萄酒變得簡明易了,用等級制度規范了葡萄酒的質量,也成為葡萄酒愛好者入門的提綱,讓人更容易了解、找尋、確認與自己的口味、地位、經濟能力相對應的葡萄酒。

波爾多葡萄酒成為葡萄酒世界的坐標,吸引了最多的消費者,都與這分級榜有著莫大的干系,成為法國葡萄酒成功的關鍵,也為世界葡萄酒業立下了典范。

Grands crus classés en 1855 Médoc,這個分級榜其實就是梅多克的分級榜,除了奧比安酒莊來自南部的格拉夫,其余酒莊都位于左岸的梅多克。當時右岸的圣艾美隆(Saint-Emilion)和玻美侯(Pomerol)葡萄酒的名望和商業運作還沒有那么發達。

?左岸右岸

據說波爾多左岸、右岸的概念是英國人首先叫出來的,以當時葡萄酒世界的后起之秀圣艾美隆和玻美侯對應傳統美酒產區的梅多克和格拉夫。波爾多一共有三條大河,吉隆河(Garonne)與多赫多涅河(La Dordogne)匯流而成芝朗迪河(Le Gironde),然后奔大西洋而去。決定河流左岸、右岸的原則是按照水流的方向確定上游、下游,而順著河流左手一側為左岸、右手一側為右岸。

?在法文里La是陰性冠詞,多赫多涅河洄轉曲折確實如女性般的婉約,滋潤呵護著北方的土地與葡萄園,此區的土質以黏土最為豐富,石灰質、砂質地及礫石等混合相間,特別在玻美侯更適合早熟易種的美樂(Merlot)葡萄的生長,釀造出的酒溫柔豐盛、甜酸怡人、果香突出、丹寧如絲綢般順滑可口,肉感濃郁,深具女性化的特質。

Le是陽性冠詞,象征著兩河匯流后芝朗迪大江西去的雄放,河水恒古的奔流沖刷、河流因近海常有改道的變化,造就了此區滿布礫石圓丘的地貌,土地貧瘠但排水佳,礫石既反射陽光又能儲存熱能,葡萄更容易向下扎根,特別適合強壯、不易成熟的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的成長,釀出的酒雄厚、勁道與深度十足,平衡感、陳年的潛力、豐富性與復雜度皆無與倫比,梅多克最是經典。

梅多克有2個地區性法定產區:梅多克法定產區和南部的上梅多克(Haut-Medoc)法定產區;6個村莊級法定產酒區:圣朱利安、瑪歌、波雅克、圣埃斯泰夫、利斯特拉克-梅多克(Listrac-Médoc)和慕里斯(Moulis)。

?中級莊(Cru Bourgeois)

Cru Bourgeois,在法語里,Cru亦為酒莊之意,Bourgeois為資產階級或中產階級之意。

Bourgeois這個詞從12世紀已經開始出現了,那時的波爾多慢慢發展成為一個批發商人云集的城市,這個階層的人被稱為資產階級。在英法統治時期,這群人通過金錢和商業想方設法提高社會地位,爭取擁有土地的權利。十五世紀以后法國資產階級家族在梅多克地區已經擁有不少優良的葡萄園,這些出自資產階級的葡萄園此后被稱為“Crus des Bourgeois",后改為“Crus Bourgeois”。

?1932年由波爾多工商協會和農業委員會列出了一個名單,共有444家酒莊,組成了中級酒莊聯盟,Cru Bourgeois從此確立。

“中級酒莊”的歷史就是一筆糊涂賬,自設立以來一直在酒莊、工商協會、立法部門之間喋喋不休、爭議不斷。多年來不停地立法又推翻,修改又重來,無奈地,后來的“中級酒莊”只好自我認可,質量是介于波爾多左岸最高等級的“列級名莊”與普通“波爾多AOC酒”之間的產品,而非實際的酒莊級別標志。

波爾多酒莊為何以“城堡”(Chateau)為名?乃是因為它的葡萄酒歷史,首先是以皇室、貴族在此建城堡、瓜分土地開始,這是列級名莊的發端。

資產階級其后興起,能買到的不可避免是次一等的土地了。這對于講究“風土”的法國人而言,是無可置疑的,再開墾的葡萄園的品質、酒的品質都不僅僅是略輸、稍遜了。波爾多“中級酒莊”對名分的爭取、退讓,既是中產階級彬彬有禮之社交行為,但也暗示出有欺騙性的隱瞞或掩蓋。等級劃分一向不是讓人相信,而是叫人服從,不太關心品質的真實,只是使勁說人們應當遵守它,付給它一個好價錢。

?Cru Bourgeois,一般翻譯作:中級莊或者明星莊。現行的制度由2010年批準實施,官方將名稱定做:梅多克“士族名莊”分級制度,每年以上市之前那個年份的葡萄酒為評審對象來確定酒莊入選資格,并取消了名單內的三級細分制度。

2017年的最新消息是又有了新的方案,新方案將每五年重新評選一次,以酒莊過去5個年份的葡萄酒品質為評選依據;通過“盲品”方式評審并入選的酒莊,將在以后的5年內獲得梅多克士族名族認證,5年后再重新評審認證,名單內的酒莊再細分三個級別。

兜兜轉轉,別說消費者了,就連葡萄酒專家們也至今摸不著頭腦,不知折騰到啥時才是個盡頭。

最新的名單,年份官方評選結果,共有271家酒莊獲得梅多克“士族名莊”頭銜,來自7個AOP產區。好吧,關于中級莊,以后改叫:士族名莊,到此為止。

?

?一條小溪形成的一方風土:名字叫做“Jalle du Breuil”的溪水,和兩側的碎石丘共同形成的微氣候,將Chateau de Breuil、Chateau Cissac、Chateau Cos d'Estournel、Chateau Lafite Rothschild等酒莊相連,共享自然的饋贈。

從波雅克北行,公路左手邊依次是木桐堡、拉菲堡,右手邊則是Chateau Clerc-Milon,因為酒標上是兩個人在舞蹈的畫面,被稱為:雙人舞堡;繼續北行,跨過一條小溪上坡,右手邊就是熟悉而又讓人訝異的混搭亞洲風建筑的愛士圖堡(Chateau Cos d'Estournel)了。

?拉菲堡1354年才建園,在十四世紀時已相當有名氣。到了1675年由當時世界的酒業一號人物希剛公爵(J. D. Segur)購得,此時的他同時擁有波雅克頂級的名莊拉圖堡(Chateau Latour)、木桐堡(Chateau Mouton)和圣埃斯泰夫的凱隆世家(Chateau Calon-Segur)。法王路易十四曾說希剛家族可能是法國最富有的家族。 1855年拉菲堡位列一級名莊之首。1868年由詹姆士·羅斯柴爾德爵士(Baron James Rothschild)在公開拍賣會上以天價四百四十萬法郎中標購得,該家族擁有拉菲莊一直至今。

?愛士圖堡是由一名叫路易斯-加斯帕德·愛士圖爾(Louis-Gaspard d'Estournel)的葡萄酒愛好者建立于1811年。此人不算十分富有,但葡萄酒抱有無限的熱情。他非常仰慕拉菲堡的成功,就在拉菲堡的對面購買了一塊坡地,建立了自己的酒莊,1855年位列二級名莊。

“Lafite”名字來自古語方言“la hite”,“小山丘”之意,愛士圖堡的“Cos”也是類似的意思,只是一丘還比一丘高。兩丘之間的這條小溪名字叫做“Jalle du Breuil”,一衣帶水,將波雅克和圣埃斯泰夫連在一起。

?小溪往下不遠就匯入芝朗迪河了,此處一溪之隔,一邊是二級莊的愛士圖堡、一邊是一級莊的拉菲堡和木桐堡、再加四級莊的杜哈米隆和五級莊的雙人舞堡,再往上就是與小溪同名的博萊堡(Chateau de Breuil)和斯薩克堡(Chateau Cissac)。

溪谷低處是流水、草地和樹林,充滿碎石的緩坡至高處則是葡萄園,表面為砂礫土,下層是石灰巖和粘土質土壤,近處是芝朗迪河,遠方是大西洋,這一方水土構成一片獨特的微氣候區,影響著葡萄的生長和葡萄酒風格的形成。

因為離得近,這幾家酒莊葡萄園的歷史也多有糾結。

?雙人舞酒莊1855年被評為五級酒莊,當時的擁有者是Jean-Baptiste Clerc,Milon則是所處的小村名,現在屬于拉菲堡擁有的Chateau Duhart-Milon也在此處。

1863年,Clerc先生不幸逝世,此前酒莊的一部分出售給了Jacques Mondon,剩下的一部分則為Clerc的遺孀擁有。盡管Jacques Mondon只擁有很小的一部分,但通過官司成功地獲得了“Chateau Clerc-Milon”的名稱使用權,并將酒莊改名為Clerc-Milon-Mondon。原來的酒莊逐漸衰落,葡萄田也幾經易手,產權旁落。

Jacques Mondon則發展興隆,1895年在波雅克村拉菲堡的西北邊購買了一塊田,1899年Mondon家族又在臨近的斯薩克村購買了一塊田,二者合并而成:Chateau Cissac。

?1940年Mondon家族的女性繼承人去世,財產被女兒繼承再傳給兒子成為Vialard家族的物業。后來Marie Vialard繼承了Chateau Clerc-Milon-Mondon,并在1970年賣給了對面一條馬路之隔的木桐堡。木桐堡持續收購周邊原本就屬于Clerc的田,去掉Mondon恢復原來的名稱Chateau Clerc-Milon。

Marie Vialard的兒子Louis Vialard則繼承了斯薩克堡,勤奮經營,并在1966年晉身中級酒莊,1968年他的女兒Danielle Vialard開始執掌酒莊,之后創立Domaines Vialard,從事葡萄酒貿易,開展國際行銷。

1987年,Vialard家族收購了與斯薩克堡相鄰的博萊堡,成為自己的旗下品牌。

?博萊堡(Chateau de Breuil)的歷史可追溯至6世紀,是梅多克地區最早開發種植葡萄的地方,正因為歷史悠久,所以酒莊和小溪都以博萊命名。酒莊內古老城堡的殘骸仍然讓人印象深刻,而發生在10世紀有關城堡與愛情的傳說變成了鄉間的鬼故事,依然在流傳。1932年產生的第一份中級莊名單,博萊堡就位列其中。

?斯薩克堡(Chateau Cissac),在18世紀時也曾經是一座雄偉的城堡,建立在羅馬人留下的遺址上。

斯薩克堡與所在的村莊同名,博萊堡則與流經此處的小溪同名,于此可見這兩個酒莊在當地的歷史和地位。

?前文說過,波爾多葡萄酒的成名史與英國皇室的認可大有關系,當擁有波爾多領土的女公爵成為英國的皇后,波爾多酒走上皇家餐桌,從而名聲在外的。此一營銷手段一直在被復制。在酒類發展史上,英國的口味可謂居功至偉。

“有些葡萄酒可以一天喝一次,有些可以一年喝一次,Petrus則是一生才能喝一次的葡萄酒。”現在被稱為波爾多酒王的柏圖斯也是因為被英國皇室的認可,才確立地位的。

柏圖斯酒莊(?Petrus)位于法國波爾多右岸的波美侯,不在1855年梅多克列級名莊的范圍,最初只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酒莊。直到1925年,艾德蒙·羅芭夫人(Madame Edmond Loubat)購得酒莊,輝煌歷程才由此開啟。羅芭夫人首先將酒帶進她的朋友圈,在法國的富商、高官等高級社交圈流傳,打響知名度。再帶進更具話語權的倫敦,標個高價放進一流餐廳的酒單上,在英國上流社會引起話題。隨后進軍英國皇室,柏圖斯成為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與希臘的菲利浦親王訂婚宴上的杯中物,羅芭夫人甚至在1947年女皇結婚大典時成為了皇室的貴賓。羅芭夫人高超的社交手腕,讓柏圖斯一舉成名。

?

?而在1997年,伊麗莎白二世與菲利普親王50年金婚紀念宴上,唯一指定用酒則是斯薩克堡:Chateau Cissac 1986,只是中級莊的斯薩克也因此一舉成名。

這段淵源,使得波爾多美酒與大不列顛皇室的傳奇緣分依然在延續。

英國皇家宴會從來都不是隨隨便便,宴會選酒也是大有文章。伊麗莎白女王擁有的皇家酒窖建于?1908 年,目的很簡單,就是為了女王、首相和外交大臣們隨時能夠拿出頂級佳釀來應付頻繁的外交宴請,所以它也被稱為是 " 英國外交的秘密武器 "。美國總統奧巴馬就因為受邀來這座酒窖參觀而大感興奮。

酒窖擁有一個豪華管理陣容:?4 位葡萄酒大師和 1 位前外交官,他們每年都會開會 2-3 次,決定近期應購買哪些酒、哪些酒已到巔峰期應該喝掉等。他們同時也為酒窖里的藏酒分級,分為 A1、A、B、C,最高級別的 A1 只在皇室重要活動和重大國事訪問中使用。

?五大名莊之首:拉菲堡和門前的池水

?二級名莊愛士圖堡的亞洲風

?愛士圖堡門前的葡萄園,左上是拉菲的堡尖,樹林和草地就是博萊溪谷

?前方的斯薩克梅多克產區,斯薩克堡和博萊堡的葡萄田

?春天的梅多克,老藤儲勢待發,等待著萌芽

?夏天的梅多克,葡萄掛果,累積著養分

?

?秋天的梅多克,果實累累,自然的饋贈

Chateau Cissac:斯薩克堡品質早就躋身中級莊的前列位置,一直被譽為最具性價比的士族名莊,多次獲得各類比賽大獎。在Louis Vialard的努力之下斯薩克堡得到蓬勃發展,在英國市場暢銷了幾十年,現在有超過80%的產量供應國外市場,幾近一半的銷售在亞洲地區,被廣泛采用于高級場合和國際航空公司商務艙頭等艙專供。

現在的斯薩克堡有超過50公頃的葡萄園,葡萄品種的種植比例是:70% cabernet sauvignon, 22% merlot, 8% petit verdot;平均每公頃的株數是7000棵葡萄藤,平均樹齡超過40年。人手采摘,控溫釀造,按照自家比例的法國橡木桶陳年18個月,30%的比例是新桶。正牌酒年產量240,000瓶。副牌酒為Reflets du Chateau Cissac AOC。

斯薩克堡紅葡萄酒集力度和優雅于一身,其酒液呈亮麗的紫紅色,以覆盆子和草莓等紅色水果香氣為主,入口柔順,單寧緊實,結構感強,還散發出煙熏和咖啡的香氣,余味悠長。

打開酒莊的官網,一行字赫然映入眼簾:“我們永遠在追求品質的路上”。而且斯薩克堡堅持要做的普通消費者都能買的起、喝的起的酒,自然饋贈不應該只是少數人的杯中物。

?Chateau de Breuil:博萊堡約有20公頃的葡萄園,種植面積:52% merlot, 41% cabernet sauvignon, 7% malbec;平均樹齡超過25年。和斯薩克堡一樣注重田間管理,追求葡萄的質量,分地塊、按照成熟度分批采摘,使用小型發酵罐,低溫發酵,完成后在法國和美國橡木桶陳年一年,10%的新桶。

?日本市場極受歡迎的博萊堡,特意指出博萊堡和拉菲、愛士圖堡的位置

在以博萊為名的小溪和兩邊的山丘共同構筑的微氣候里,上游的斯薩克堡、博萊堡,下游的愛士圖堡、拉菲堡,共享大地的恩澤,而氣候、土壤、種植者又通過葡萄、通過葡萄酒將自然的恩惠帶給我們。

誠如博萊堡的格言:“葡萄酒是快樂的象征,為人們帶來愉悅感是葡萄酒最初和最終的使命”。

?END????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剝皮案震驚了整個濱河市,隨后出現的幾起案子,更是在濱河造成了極大的恐慌,老刑警劉巖,帶你破解...
    沈念sama閱讀 227,882評論 6 531
  • 序言:濱河連續發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現場離奇詭異,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過查閱死者的電腦和手機,發現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閱讀 98,208評論 3 414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 “怎么了?”我有些...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175,746評論 0 373
  • 文/不壞的土叔 我叫張陵,是天一觀的道長。 經常有香客問我,道長,這世上最難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62,666評論 1 309
  • 正文 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辦了婚禮,結果婚禮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還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們只是感情好,可當我...
    茶點故事閱讀 71,477評論 6 407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上,一...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4,960評論 1 321
  • 那天,我揣著相機與錄音,去河邊找鬼。 笑死,一個胖子當著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內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決...
    沈念sama閱讀 43,047評論 3 440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響起,我...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42,200評論 0 288
  • 序言:老撾萬榮一對情侶失蹤,失蹤者是張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劉穎,沒想到半個月后,有當地人在樹林里發現了一具尸體,經...
    沈念sama閱讀 48,726評論 1 333
  • 正文 獨居荒郊野嶺守林人離奇死亡,尸身上長有42處帶血的膿包…… 初始之章·張勛 以下內容為張勛視角 年9月15日...
    茶點故事閱讀 40,617評論 3 354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戀三年,在試婚紗的時候發現自己被綠了。 大學時的朋友給我發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飯的照片。...
    茶點故事閱讀 42,807評論 1 369
  • 序言:一個原本活蹦亂跳的男人離奇死亡,死狀恐怖,靈堂內的尸體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詐尸還是另有隱情,我是刑警寧澤,帶...
    沈念sama閱讀 38,327評論 5 35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島的核電站,受9級特大地震影響,放射性物質發生泄漏。R本人自食惡果不足惜,卻給世界環境...
    茶點故事閱讀 44,049評論 3 34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處隱蔽的房頂上張望。 院中可真熱鬧,春花似錦、人聲如沸。這莊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4,425評論 0 26
  • 文/蒼蘭香墨 我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三九已至,卻和暖如春,著一層夾襖步出監牢的瞬間,已是汗流浹背。 一陣腳步聲響...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5,674評論 1 281
  • 我被黑心中介騙來泰國打工, 沒想到剛下飛機就差點兒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東北人。 一個月前我還...
    沈念sama閱讀 51,432評論 3 390
  • 正文 我出身青樓,卻偏偏與公主長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敵國和親。 傳聞我的和親對象是個殘疾皇子,可洞房花燭夜當晚...
    茶點故事閱讀 47,769評論 2 372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