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拜、西班牙、葡萄牙、希臘、意大利、巴厘島、瑞士、日本、韓國、云南、九寨溝、長白山.....前兩天我姐和我講了她這些年的旅游經歷(還有很多地方我不記得了),她講的特別投入,講得時候眼神中發光,毫不夸張地說可以用演來形容了。她和我描述了迪拜需要用潛艇下去的海底餐廳,形容了北海道的冬天,馬德里的建筑、雅典的帕特農神廟、韓國樂天的海盜船……明年她還準備去黑森州和青海,還計劃去冰島。聽到她那些經歷,我的一顆很浪的心就更浪了。我也多么想去看看這個世界。
小時候不敢有這種想法,大人們總說等我長大了以后有的是機會。我很聽話,乖乖地做著我的作業、上著我的課,對于我來說大學畢業了才是我人生真正的開始,我才有資格擁有夢想。然而等我真的畢業了,真的踏入了社會,我感覺自己仿佛被騙了整整二十幾年:工資不夠,沒有假期,更沒有人陪,尤其是小伙伴們都在廣告圈,以后要在同一時間去同樣的地方就更難了。等我攢到了錢,等我title匹配的假期足夠我去游世界的時候我想我已經不再青春了吧。
我以前有個同事,他喜歡到處跑,一有時間總能想到地方來一場自由行,哪怕是在上海也能找出各種新鮮的視角。他活的很多彩,不單單是他自己,他身邊還有著許許多多性格迥異的朋友。所以我那時候很喜歡找他一起吃飯,飯桌上他總能講出一大堆有趣的經歷。雖然我的人生不夠精彩,雖然我沒有那么多精彩的朋友,那么聽聽別人精彩的人生也是相當過癮的。我這位同事的朋友遍布世界各地,每次他的自由行總有當地的朋友熱情款待。我不知道每次是他的突發奇想還是來自對方的邀請,總之我很驚訝他為什么會有這么多的朋友,又為什么那些朋友會對他那么好?我羨慕極了,嫉妒極了,時間一長,我發現自己這種欲求不滿的心理就更加變態了。
看到朋友圈里曬著各自旅行的照片,看到留學的同學和她室友的城市一日游,我每天都有一種想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沖動。我有個朋友說過“年輕人通過網絡,能見到這世界各種璀璨繁華,但憑借自己的實力,實在難以達到能享受這些事物的能力,于是焦慮便產生了,這就是這個時代年輕人焦慮感尤其突出的原因,遠勝于過去。當野心沒有足夠的實力支撐,就是一場劫難。”是的,我正在這場劫難中煎熬著。
我還有個同事,前不久離職了,離職后開始了自駕游,看他的樣子大概是準備要游遍全中國吧。我很看好他,總覺得他不應該拘泥于前份工作。一方面為他做出了正確的選擇感到高興,另一方面我從心底涌上了一股強烈的失落感,不僅僅是因為對他的不舍,還有不甘!因為他能夠閑云野鶴、縱情山水,而我不能。他是一只放飛的自由小鳥,我卻執意要做籠子里的金絲雀,但我又渴望外面的花花世界。理性和感性發生了沖突,欲望和現實形成了對比,焦慮愈演愈烈。
以前我看破紅塵,視愛情如糞土,覺得男朋友是一件很多余的事。但隨著我身邊的人一個一個深陷其中后,約她們出來玩就難上加難了,她們經常以“二人世界”為由拒絕我。有人和我說我這種想到處玩的心情需要找個男朋友作為固定玩伴,想想覺得的確挺有道理,我居然開始有了一點點小小的幻想了。可是我天生是有排斥心里的。我始終認為戀愛是戀愛,結婚是結婚,這是兩件不同的事情。于是,想與不想兩種極端充斥著我的每一個細胞,膨脹,然后爆掉。
工作也是如此,一心想要向上層階級邁進,但事與愿違時,焦躁、惶恐、不安又不約而同地席卷過來。
突然感慨,其實“醉后不知天在水,滿船清夢壓星河”的狀態也挺美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