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零露
日錄:21天計劃|詩詞賞析
作者:辛棄疾南宋詞人和將領,有“詞中之龍”之稱。同蘇軾一樣屬于豪放派詞人,合稱“蘇辛”。本是一個將領,可惜壯志難酬。借寫詩詞來抒發心中滿腔愛國豪情,拓寬了詞的思想意境,提高了詞的文學地位。
今天賞析《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原文如下: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
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
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
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
可堪回首,佛貍祠下,一片神鴉社鼓。
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此詞作于(宋寧宗開禧元年1205年)辛棄疾 66歲,閑置多年的他被啟用為淅東安撫使,表面重用其實只不是利用他主戰派元老的身份招牌做號召,此時的辛棄疾雖知道難有所為,但是到任后依然積極的作軍事進攻,一次他到京口(三國時吳國皇帝孫權設置的重鎮)北固亭做巡視時,登高懷古,心中感慨萬千寫下這首千古佳作。
詞大意:歷史經過幾千年變換,再也找不到像孫權、劉裕那樣子的英雄人物。孫權當年所建的故宮歌舞樓臺還在,當年的英雄人物卻隨著時間的流逝早也不在了。斜陽下,上滿雜草的的樹木的普通小巷子,聽說是南朝宋武帝劉裕曾經住過的地方。遙想當年他領精銳的部隊北伐,先后平掉南燕、后秦,收復洛陽、長安等失地是何等的威武。
可是劉裕兒子劉義隆卻是好大喜功的人,沒有做好準備的情況下就倉促的北伐,兵至長江北岸而被對手重創無功而返,反而讓北魏太武帝拓跋燾有機可乘揮師南下。
我回到南方已經四十三年了,當年金人完顏亮發兵南侵,以揚州作為基地,為了反抗金人入侵戰火逢煙四起。而如今天已經是一片平靜,淪陷區的人們已經習慣了金人的統冶,開始對新的統冶者供奉膜拜。還有誰會記得,曾經為年老的年老的將領廉頗(借喻自己),飯量是否還好?(借喻自己可能和當年趙國大將廉頗一樣境遇,啟用而不信任他,報國無門,壯士難惆)
名家點評:白壽彝《中國通史》:辛棄疾一生以恢復為志,以功業自許,可是命運多舛,備受排擠,壯志難酬。然而,他恢復中原的愛國信念始終沒有動搖,而把滿腔激情和對國家興亡、民族命運的關切、憂慮,全部寄寓于詞作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