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時間,我最喜歡的是夜晚。
它令我放松,令我能做想做的事情。
我可以在月光下散步,可以和朋友談天,可以和家人一起共度,還可以徜徉在書海。
這天地唯有看書讓我感到愉悅和滿足。
在書店我看到了安意如的書,情不自禁掏出了銀子。
我喜歡安。這個擁有古典詩詞造詣的女子,文章精致,叫人歡喜。記得第一次讀到她的書,是在2009昆明回武漢的機場,女兒挑選了她的《當時只道是尋常》,滿篇是清朝詞人納蘭容若的情事分析。我讓女兒選《人生若只如初見》,女兒卻執意要買這一本。
也許,人都是有執念的。彼時,女兒豆蔻年華,如我當年一樣,突然對詩詞起了興趣。
我也是中學時代從港臺文學里讀到他。那個華美而清冷的錦衣少年,在我的腦海里有一幅畫卷,他在梁羽生的《七劍下天山》形象,吻合了我的臆想。
讀他的詞,心情是要蜷曲的,就好像在一個狹窄的通道,為了尋找那一線光,要匍匐著行進。那種克制和忍耐,就是他那說出口和說不出口的情懷。
就如這句“人生若只如初見”,多少人喜歡!短短七個字,就沒了故事的尾巴。像一篇極簡主義的小說。
人生來時的路,沒有懸念,卻有玄機。很多選擇是無從選擇,很多決定是難以決定。相愛和相怨的人最后在奈何橋上遇見,誰還記得誰是誰的因誰是誰的果?
前塵本無因,來世也無果。
安的作品,無疑最好的解讀了納蘭容若所有綺麗的才情,以及那如海深沉的相思寂寞和無常的生生死死。
前半生,我們不懂得人生,冷淡了眉眼。后半生,我們了解了生活,潤色了容顏。
人,到了最后,一定會與歲月和解。
我們懵懂無知的改變不止來自于社會的磨練,更是源于自身對靈魂的求索。
你想做個什么樣的人,取決于你自己。
我只愿像棵植物一樣自在又美麗,和喜歡的一切在一起。
在別人的眼中,我買一些對生活似乎毫無幫助的物什,是一種浪費??墒?,我很喜歡這樣的浪費。一個人,倘若能在世上成全自己的喜歡,浪費也即是享受。
這個認知不是我一人。
當我自嘲地對店主說,買回來的書看完了束之高閣好像是浪費的時候,店主說:“”怎么會是浪費呢?看書的好處很多啊,它可以提高文化修養讓人變得漂亮。你看你的皮膚這么好,就是受到書的熏陶啊。書,起到了精神上的美容作用?!肮?,我不禁莞爾一笑,這個年長的店主,他可真會說話,居然能句句有理字字動聽,一定也是受了書的熏陶了!
其實,書何止這一點妙處呢?但凡愛看書的人必和我一樣,窮其一生,哪怕看書看到眼瞎,也執迷不悟。
如今洛陽紙貴,書的價格不菲,時代又迅速,電子書崛起,有閑情買書有逸志看書的人亦不多了。休閑時光里大家更熱衷在茶樓酒肆牌桌游玩中消耗。我這個所謂的“不會過日子的女人”,一個人在書的世界里,??菔癄€,天涯海角。 買書,看書,藏書,象添衣一樣那么自然,那么心安。
那些陪同我出嫁的書,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地在角落里等待我。我默默地翻閱,仿若在檢視我的青春。
我沒有遺忘什么。
我一定記得什么。
我最好的時光,就在這寧靜的時刻,淅瀝的雨聲,桌上的梔子香里。
背燈和月就花陰,十指飛舞,遺忘紅顏漸老的殘酷。
總有一些被留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