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在我十歲左右,一年夏天我就站小橋旁邊的東大道上,看到南山那面的藍天的白云一團團向上涌起。后來我去過很多地方,每次看到那像巨大的棉花糖一樣的白云,那十歲時童年的景象就會在我腦袋里復活,后來我發現不只是棉花糖一樣的白云。我看到落日就會想起某個黃昏在姚太偉他家那個西大道路口我看到的西面石喇子山的夕陽余暉。一遇到秋天干爽晴朗的天氣,我頭腦里浮現的就是我初中的某一天回到山市南頭,從西大道轉過來,看到許健家對面的一垛苞米秸稈。后來我很少看到銀河,上一次看到銀河應該的記憶還停留在晚上我從西大道往家走的路上看到的一片銀光閃爍。
? 后來讀過一些書,有些書的故事情節都記不清了,但是書里對作者故鄉的描寫我卻記憶猶新。讀高爾泰的《尋找家園》,我現在只記得寫他的故鄉高淳的石板路,還有河塘野地里飛的野鴨,讀《靜靜的頓河》那些拗口的人物名字我現在就記得主人公叫格里高利,他情人叫阿克尼西亞,他老婆叫娜塔莉婭,還有他嫂子達麗亞,他哥哥彼得羅,你以為我記得多,其實那本書里人物多的很,我只記住這幾個。那首描寫故鄉頓河的歌謠我雖然沒有記住文字,但當時閱讀的時候有一種被閃電擊中一樣的共鳴,一本書流傳近百年,我與肖洛霍夫不同種族,不同地域,不同年代,不同經歷,我想那首歌謠之所以讓我感動就是我也與作者穿過時光共同感到對故鄉的眷戀和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