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文心聲
木文昨天更新了一篇文章后,原先心里還在忐忑,大家是否愿意去看,畢竟都參加過PTT培訓。結果,沒有想到大家對我是大力的支持,木文在這里向各位大大們表示萬分感謝!感謝各位長期以來的關注,感謝各位對于木文創作的肯定,感謝各位對于木文后臺的鼓勵,甚至有親還發語音對木文進行鼓勵,同時也歡迎大家有好的原創文章或者好的建議在后臺進行投稿!謝謝大家了!
好了,說了這么多,木文無以為報,只好更加細致和精彩的帶領大家一起來回憶自己那段美好的回憶!
第一天我們帶著重重的作業和深深的一分鐘演講視頻回到了休息的地方,我知道肯定有很多小伙伴,那一晚休息的并不是很好,首先先分析了自己一分鐘演講的不足,深深的強調自己下次一定注意,其次對于明天3分鐘演講內容,斟酌不定,突然間發現有題比無題難多了,終于想好了題吧卻不知怎么去表達演講湊夠那可惡的3分鐘,看著室友在那也在刻苦構思,或者看著室友在那蒙頭大睡胸有成竹,自己更加的著急了!終于演講主題和演講稿都準備好了,最后,有多少人按照要求進行預言未來?有多少人在預言未來一遍都沒有的情況下悄然入睡?
第二天的課程開始是對第一天課程的回顧,然后就進行了每個人都有準備的三分鐘的演講,每個學員在上一位作演講時,要先在一旁演習“開心金庫”,上臺后,要先背對大家,(這時負責攝像的助教應及時調整好攝像機,)然后轉身,面對大家并且微笑——使人感受喜悅的氣氛。
按照要求,第一句話必須是‘我今天的題目是……’演講最多是三分鐘,你應該注意控制時間,老師會在兩分三十秒時搖一次鈴做提示,三分鐘計時器響,這時要結束你的演講,如果不結束,老師會每十秒鐘搖一次鈴,直至演講完畢。
演說之后同樣要從講桌上拿一張問卷,即是B表立刻作答。不要理會你的下一位表現如何。先答完問卷B再理會他人。大家有沒有想起自己的三分鐘演講,木文記得我的三分鐘演講題目是我的傳銷之旅,本應是悲情悲慘的,結果在我的演繹下成為了好玩有趣的了!你的三分鐘是什么樣子的呢?
三分鐘演講結束后,又是同樣的分組討論,針對B表的相關問題進行了總結制作海報以及發布!我們這時候發現我們這次的演講比第一次的一分鐘要整體好了很多,這就是第一天的PTT課程的功勞!
演講和小組發布完后我們在老師的帶領和領導下認識和了解了兩個詞匯:理性了解和感性認知
老師通過意識三層次(微信關注PTT演講回復"意識"即可看到故事)的講解讓我們充分感受到了理性了解和感性認知對PTT演講效果的重要影響
我們都記住了這樣的一幅坐標圖
演講在只有理性了解的方法里,雖然清楚,但覺沉悶,因此印象不深刻,他們會很快將所學到的東西忘掉了。
在只有感性認知的方法里,學員只記得事情的片段,覺得很 過癮,但仍不 明白要學習的要點。
‘如果沒有理性了解,也沒有感性認知,這樣既不清楚又沒趣,自然覺得混亂煩燥。 ’
一般講師的授課,要么 “ 清楚/沉悶” ;要么 “好玩/刺激。 ” 而一位卓越的講師,應該既有理性了解,又有感性認知,從而使自己的授課效果達到最佳效果。所以老師有了講師、僵尸、講事、講死的區別!
那么理性了解和感性認知分別是什么?或者是如何做到演講中包含他們,還記得嗎?別急,往下看!
理性了解
1.先寫下將發表之內容重點
2.設計大綱,并有系統地組織要點
3.收集相關資料,以充實發表內容
4.試行發表,是否需要修正
5.請他人協助,就題目發問
? 理性了解→內容→叫好…What(什么訊 息)。
任何課程和演講,如果想要感覺好,并易于接受 ,僅有理性的了解是不夠的,還必須同時具備感性認知。
感性認知
圖表
故事
舉例/案例
比喻
游戲
活動
? 感性認知→技巧→叫座…How(如何表達)
理性了解是想要說什么,感性認知是要 如何去表達(內容+表達),也就是說,當考慮到一個主題要講什么內容時,就涉及到理性了解,而如何將所要講的內容表達出去,就要運用感性認知的技巧。
‘要做到“ 感性認知” 我們可多用畫圖,多說有關的故事,多作舉例及比喻,還可以做游戲,令學員覺得 印象深刻而且 過程有趣。說到這里,又要求講師要善于的授課形式及內容上予以創新,才能增加授課的表達效果。(微信關注PTT演講,回復“效果”安利給大家一款表現效果完爆PPT的簡單好用的免費軟件)
講師舉相關創意的案例來解說 “ 邏輯加創意” 的重要性。
講師可根據課程需要,介紹一個感性與理性結合較好的案例再次闡述該主題。
當然要想成為一名卓越的講師做到既有理性了解,又有感性認知,在準備課程內容時,還有以下幾個要點需注意:
不要說你本身不理解 的題材
想清楚要說些什么(理性了解)
計劃怎樣說(感性認知)
一般來說,計劃怎樣說比預備說些什么更需花時間精力作準備。
無論如何艱澀的內容,多么理性的課題 ,我們都應做到既有理性了解,又要運用一定的技巧,達到 感性認知,并且后者對我們尤為重要,因為一般情形,我們都較偏重理性,因此做到理性了解,對我們并不是一件難事。但如果我們在已有理性的基礎上,能夠運用 生動形象的方法,也就是感性認知的各種技巧,我們的課就能講得既叫好,又叫座,既條理清晰,又生動有趣了 。
看到這里第二天的課程基本上就全部結束了,最后我們又通過抽簽的方式得知了自己第三天5分鐘演講的題目,還記得我們拿到題目的那種想法嗎?這題目怎么這么變態,都沒聽過,木文記得當時的題目是豬八戒與紅繡鞋,臉上一個大大的懵,還記得你的題目嗎?
隨后老師帶領我們做了一種小組互幫互助的活動,讓我們突然感覺原先非常別扭的演講題目不再是那么難了!那么活動如何做呢?大家還記得嗎?
1.利用十分鐘的時間,盡量想出與你的題目有關的內容,并將它們寫下來,現在開始。 10分鐘后助教老師喊停
2.分組,然后各自想清楚你在哪一方面需要別人幫助。是內容(理性)?還是表達方式(感性)?或其它。用一分鐘 記下你 需要幫助的地方。
4.對于提問者:告訴小組成員你需要什么幫助?然后認真聽取別人的見意并寫下來。當別人為你提供幫助時,你 不能回嘴,更不能反駁,只要記下就是了。切記,你在任何情況下也不準開口。但整個過程結束后,你要對大家表示感謝。
5.對小組其他成員:學員代表發問時,不能開口給意見,當然澄清問題除外,并且,在為發問者提供意見時,一個講完下一個再講,現在大家清楚我的要求嗎?
注意:時間:每個人五分鐘時間
通過這個活動我們肯定會覺得原來這個演講題目并不是很難,如果可以的話還可以演繹的非常頗非特
最后我們分析了這個活動的啟發:
傾聽
聯想
無壓力
無須堅持自己的看法
對題目可以更清晰
當我們不回嘴,我們便能靜下心來,認真 傾聽別人的意見,不管對方的意見是對是錯,都可能引起我們的 聯想。因為無法辯解,所以便 沒有對與錯的壓力,因此聯想的范圍更擴大了!先前十分困難,茫無頭緒的題目,現在也就逐漸清晰明朗起來,做起來也就容易得多了。 ’
另外,一個啟發就是我們不要自滿,就算向不在行的人請教,對我們資料收集也同樣大有幫助,無怪乎人說 “ 三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 ”
最后老師又給我們分享了一種理念:
學問有兩種:
1.原已深植于腦海中,清晰深刻的部分
2.懂得自我要求,主動尋找、收集發掘而得者創意=經驗+新知
但人如果僅有第一種學問是不會有大長進的,我們應該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主動學習別人的長處和優勢,多方收集資料,發現差距,充實自我,而在進行資料收集時,每個人都是我們請教的對象,都有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只有真正擁有這種放低姿態,虛心學習,主動探求的態度,才能使自己的知識和能力得到大的提升,并且也能產生更多的創意,就是我們前面說到的:創意=經驗+新知。
最后老師再次規范了第三天5分鐘演講的規則:
發表的內容都要做到理性了解,要有一個道理,一個結構,并要清清楚楚敘述出來,要有感性認知,至少要講出兩個例子,也許是故事、比喻、也可以通過畫圖 ……
“你要運用自我管理的技巧,針對五分種的作業發表,你要運用預演未來的方法,一個階段一個階段,按步就班將所有的行為和過程完整地體現出來,同時你也要運用 “ 開心金庫” 調整好自己的情緒,并帶動全場氣氛。 同時還要注意控制好時間 ”
“在發表的過程中,你可利用投影片,海報紙等一些輔助工具,使你的發表更生動更豐富,并能引起學員的興趣和注意。但發表時不能看稿。 ”
總結一下,五分鐘演講要有以下內容:
1.理性了解
2.感性認知
3.預演未來
4.開心金庫
5.時間掌握
6.輔助工具
好了,第二天的PTT 內容全部分享完了,是不是感覺有點回憶起了當時自己的那段時光了,不過不要著急,木文會帶領大家一起把這四天的內容慢慢細致分享給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