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一篇文章,該記錄什么呢?在過去的一年,我的時間都用在哪里?三分之一給了孩子,比起我的兒童文學事業,孩子也是很花心力的。對于男人來說,孩子只要自自然然長大,而對于女人來說,孩子每一天的成長都需要掛懷,關注的點滴甚至會影響到孩子未來的走向。女人總是想的很多!
在每天乘坐的車上,都會聽到同事們談論孩子的成績,很想屏蔽卻越發屏蔽不了,后來才發現不必如此。就如回避談錢,可生活中又處處離不開錢,包括老公的工作變故,又似乎是缺錢導致的。與其糾結要不要關注分數,不如接納這些刺激,允許自己多思考分數中務實的成分。對于往常,我的思維便是,錢是你努力工作的附屬品,人不該為金錢所奴役。于是我和老公的金錢觀很不同,他的務實,我的理想化,在他看來工作不過是掙錢途徑而已,這樣的想法應該也是很多人的金錢觀或者說就業觀。所以我們會看到賺快錢的網紅,忙忙碌碌的人群中,很難去想所謂的工作意義。我不希望我的孩子成為被工作的人,在他有能力進入社會前,他能找到了自己天賦之所在。無論這天賦是什么?但我也不希望他像我這樣過于理想化,毫不考慮生活的需要。
我常常感謝兒童文學的陪伴,我一直相信,并愿意以它作為未來人生要走的路。對孩子的理解,對自己的認同,對世界的眼光,都因這門學問而熠熠生輝。無論它掙錢不掙錢,無論它對未來發展如何?就像法布爾研究昆蟲,只有自己能體會其間的樂趣,而能夠用自己熱愛養活自己,并影響到別人,這是多么了不起的事啊!
我思考著我對兒童文學深入的軌跡,從2012年借考研學習了大量兒童文學專業知識,當年也取得了兒童文學考研單科131分高分。之后雖然沒有繼續深造,但在自己教書的單位,做了三年每周一次的讀書活動(2014-2017年),讀了大量兒童文學的作品。2018-2019年備孕到生娃期間,畫了許多兒童插畫,讓兒童文學變得更加有藝術鑒賞力。2019-2022年則是走向專業閱讀推廣人的幾年,從籌辦閱讀活動,到報名中級閱讀師,一步步在朝著兒童閱讀課程化方向發展。而且也是從去年下半年開始,越來越堅信自己要走的路,成為一名兒童文學創作者兼學者,平常的工作便是做閱讀推廣。正是這個清晰的目標,讓我未來生活充滿著期待。
想著這種靠近理想化的路徑,內心總能被同頻的人所激動。我也多么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走向類似的路,一個熱愛籃球的人才更會被邁克爾?喬丹傾倒,一個做兒童文學的人,才能在聽到“蔣風”“朱自強”“梅子涵””彭懿”“任溶溶”這樣的名字有多激動。當某一天在一場大會上看到真人出現,有多么自豪。我期待孩子也有我類似的體驗。所以在孩子很小的時候,我要給他介紹很多角色,那些有趣有靈魂的人物。如淘氣包尼古拉一樣的“瑪德琳”,如趙大霖一樣重視兒童的“甘伯伯”,還有如《好臟的哈利》一樣的逃跑小喬,在《活了一百萬次貓》里去體會愛和自由,如《小王子》中的飛行員成為孩子們麥田的守望者,《長襪子皮皮》抑或者《窗邊的小豆豆》永遠都有守護住她們純真的大人······童書里有趣的角色太多。
前幾天看到朋友圈一段林徽因的文集摘抄“太感性過不了柴米油鹽,太理性則過不了風花雪月,余生只愿,手執煙火以謀生,心懷詩意以謀愛,過成自己喜歡的樣子。”除了追求理想化的童書的詩意外,我也深刻認識到期待孩子也很務實。去華師讀公共管理,另外一個目的,便是實證研究,保持感性與理性的平衡。無論是兒童文學還是公共管理放在整個大道之中去理解就會發現其實也有相通之處,在北師大王泉根老師一篇學術論文中提到“兒童文學以善為美,而成人文學則是以真為美?!彼詫懡o孩子的作品,一般結尾處會做出柔和的處理。公共管理是以政府為主,市場及第三部分等提供公共產品和服務的活動,其目的也是為了追求效率同時兼顧公平,同樣追求善,可能這種善是大部分人的善,而無法像文學尊重到每個個體。一個是感性化的文學,它追求大道;一個是理性化的管理,它追求落地。這世間學問的確都有其可愛之處,也有其相通之處,我也希望孩子能在未來人生路上做好務實和理想化的平衡。
這樣想想,我對孩子還是有期待的,我期待他追求學問,做一個既務實又有理想情趣的人。期待他做人,像他的名字一樣,做一道風景一樣,既有遺世獨立的傲骨又有與山川草木為伍的隨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