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
與一位許久不見的朋友聊天,他對我說:你比以前平靜多了,沒那么焦慮了。
我想了想,說,可能是因為自由。
對啊,就是因為自由。
品嘗到自由的芬芳,是從真正脫離職場開始。
雖然立即陷入其他各式各樣的困擾,但是,突然降臨的身心的自由,讓人如沐春風。
自由就是——
過上了不再起早貪黑加班無度的日子。
可以隨心所欲去做靈機一動想做的事情。
有時間系統地審視自己。
完全自主地安排所有的日常事務,記事本上可以為一天安排20個行程,也可以只安排1個。
終于追隨內心指引,去了那些在旅行計劃清單中列了好久,卻一直沒機會去的地方。
有沒有錢不要緊,有的是時間。
細細觀察四季變幻中城市的不同風景,感受每一縷陽光的溫度,聆聽每一朵花開的聲音。
軀體和靈魂匯為一體,身隨心動,而不是身未動心已遠。
有足夠的時間好好的盤點日子,好好的計算手中的余糧,好好的思考要走的路,好好的規劃未來,好好的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
舍棄了沒有意義的社交應酬, 生活成本突然降低了很多。
安靜自在的吃一日三餐。
……
自由就是——
一旦你品嘗到了它的甘甜,就不愿意再套上枷鎖。
離開
近期,又有幾個小伙伴陸續離職。有裸辭的,有跳槽的。
裸辭的,開始在家享受久違的愜意日子。沒多久,心里漸漸泛起隱憂,總有人對他說,職場空窗期不能長于三個月,至多半年。
跳槽的,開始適應新的文化,不斷地調適,努力地融入。然后在暗夜里頓悟:高明的企業都是相似的,爛慫企業則各有各的糟亂。
有人說,自由職業者并沒有什么不好,他們會慢慢進入到新的圈層,累積起新的人脈,搭建起新的人際交往系統,從不同的渠道獲取收入。只要妥善解決了養老醫療等基礎保障問題,培育起相對穩定的收入流,他們相比工薪族來說,內心更容易得到平靜。
有人說,在職場上,即使你聲望再高,某一天一旦離開,塵歸塵,土歸土,除了所謂經驗,其他的一樣都帶不走。在職場上建立起的人脈,往往和你在職時的職權相關,一旦你離開了屁股下坐的那把交椅,曾經貌似粘度很高的人脈關系,也都會慢慢消散,不知所終。所謂人走茶涼,大抵如此。
衣著光鮮位高權重的職業經理人,沒日沒夜忙碌,耗盡全部時間精力,為他人做嫁衣。天天焦慮于無法平衡工作與家庭、事業與興趣,看似實現了個人價值,地位、財富雙豐收,然而生存于職場傾軋,輾轉于辦公室政治,除非有非常強大的心智建設能力,否則難以獲得內心的平靜。
想起我早年做培訓師宣導企業文化的時候,恨不能把所有洗腦利器都用上,課件做得極其煽情,講到動情處,自己眼圈都紅了?,F在想來,關于忠誠度、歸屬感、平臺論、集體榮譽、社會責任等等的言辭,都頗有幾分自娛自樂的意思。
企業之于員工,從本質來講,是安身立命之所,是“為稻梁謀”的通道。員工之于企業,忠誠是應該的,付出是應該的,但一定是建立在彼此尊重取授有度的基礎上。我看過太多在最后一刻撕破了臉皮傷透了心而寂寂離去的背影,那一剎那,再去回想當初純真的情感,就覺得象是一種禁錮,一段綁架,一個笑話。
無論會不會再進入職場,每一次離開,都是無奈的舍棄,看透的凄涼,也是對自由的擁抱,是找一條路走下去的信心和勇氣。
財富
很久以前接觸了收入流的概念,一直記得。如今人到中年,更日日思紂,未有遺忘。
就是說,你想要湖泊甚至大海那樣的財富,都需要先從一條條小溪流的培育開始,讓溪流生發流動,最終匯集。
除了那些含著金鑰匙出生的官二代富二代之外,沒有人天生擁有財富的大海。絕大部分的人,還是得要靠著付出全部身心,才能換得一份安身立命的坦然與安全感。
尤其是七零后和部分八零后,父輩從苦日子中千辛萬苦地跋涉過來,傾盡所有買房、供子女上學受教育,再傾其所有給子女結個婚交個房子首付,就已經差不多耗盡畢生心血了。
要改變命運,還是得靠自己后天的努力。
大部分人也仍然象父輩一樣,兢兢業業工作,賺取或豐厚或微薄的工資,謹小慎微,生怕丟了工作,失去了收入來源。
而收入流的觀念,一旦建立起來,事情就有些不一樣了。
比如,你在父母資助下買了房,然后,自己租個小的,把大房子出租出去,以租養貸,靜候房價攀升。房子作為不動產,是很多人最基礎的收入流。
比如,你筆耕不綴,利用業余時間在多個寫作平臺上寫文,讓愛好盡情釋放的同時,積累、整理、沉淀自己的思想,終有一日,或許有機會集結成冊,碰巧銷路不錯的話,就會有版稅收入。假設線上書城也一并發售,只要有點擊率,就有進項。當然前提是你得有寫作方面的特長。
比如,你略積攢了幾個閑錢,投入到相對保險的理財產品中,每月換得一些碎銀,也能積少成多,至少能用來支付每年的旅行費用。
比如,你碰巧有某方面的一技之長,又碰巧有小伙伴邀請你以技術入股他的實業,定期提供咨詢,享受企業發展紅利。
……
此外應該還有很多。
在所有的收入流之上,也要建立起醫療養老之類的保障體系。這就象是保險栓,在人生某些緊要關頭,當戰斗打響時,全得靠這個裝置,才能啟動戰斗并贏得主動。
作為普通人,得給自己建立起這樣的基礎,才能生活無憂,或至少不至晚景凄涼。畢竟我們還想要在身體健康能吃肉喝酒的時候,去踏訪世界。
一旦收入流體系建立起來,自由也就如影隨形,幸福日子在招手了。
當然,前提是,你要足夠努力。
習慣
我并不是說自由職業者就更自在,上班族就更受束縛。我只想粗略地探究這兩種狀態,兩種心境。
自由是美好的,也是要付出代價的。你需要極高的時間管理能力,你需要冷靜而客觀的自我管理。
在自由自在的日子里,你要不間斷地給自己列出短期或長期的目標與計劃,避免日子陷入平庸與無聊,不讓時光白白流逝;你要習慣于隨身帶著記事本,那上面寫著每天要做的事情;你要習慣每天晚間盤點當日收獲,檢視一天中已完成的事情,同時規劃第二天要做的事情。
這和工作日志一個道理,那些日?,嵤?,已完成的打鉤,未完成的打叉或半對。然而心情卻大有不同,工作完成,縱然會有成就感,未完成時,則不免失落或懊喪。而自由的你,則不必對自己那么苛刻,因為你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遵從內心指引,沒有屈從或扭曲。
所以,越來越覺得,自由,并不是一個相對的概念,這是一個絕對的概念,是指身體的不被禁錮,是指內心的無拘無束,是指靈魂的隨性純粹。
人最終要追求的,不就是自由二字嗎?就象前人所說: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論,二者皆可拋。
無論你的心境處境如何,你都得為這兩個字而拼盡全力。
這是一個非常高的境界,我們終其一生,也只能觸到它的一點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