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衛(wèi)填海》課堂實錄
? 沈喆老師
一、基于學情導課,聚焦“挑戰(zhàn)任務”
師:同學們,今天這個故事叫《精衛(wèi)填海》,有多少同學聽過這個故事的請舉手?同學們紛紛舉手!
師:幾乎所有的同學都聽過這個故事。因為這個神話故事是我們中國家喻戶曉的一個神話傳說,所以大家?guī)缀醵悸犨^。
師:沈老師的一個同學從事考古工作,他在一篇古文獻上也發(fā)現(xiàn)了這個故事,不過是一篇古文,經過仔細辨認,發(fā)現(xiàn)是《精衛(wèi)填海》這篇古文,沈老師寫在了黑板上。
二、初讀古文,順勢教學生字“曰”
師:這篇古文,其中有一個字,太過于殘破,很難辨認。請同學們幫忙把這個字補上去,我們才能讀這篇古文。誰來猜猜看?這是一個什么字?
生:這個字讀“曰”。
師:怎么寫的?
師:有沒有一個和它接近的字?但讀音不同。
生:“日”字和“曰”比較相似,但“曰”這個字寫出來比“日”扁一些,這個字讀“yue”。
師:板書田字格范寫“曰”,學生書空。
生:生在課文紙的田字格書寫“曰”。
師:書寫姿勢正確,爭取和老師的范寫越像越好。
師:同學們,你們怎么知道這個字“曰”讀“yue”呢?
生:依據(jù)以前學過的文言文,推測出“曰”讀“yue”;還知道這個字的意思是:“說”。
三、古文今譯,借助譯文加標點
師:補充了這個“曰”字,但這篇古文仍然讀不下去,因為沒有標點符號。古人在寫文章時候,沒有標點符號。一篇新的文言文,讓我們試著加標點。
師:師出示譯文,學生試著給《精衛(wèi)填海》這篇古文加上標點符號。
師:誰來給古文加標點?追問生為什么這樣加標點?
生:一是按照譯文加標點,二是依照以往的語言的積累;三是教師引導學生及時糾錯。
四、再讀古文,多種朗讀品用心。
師:標點符號對了,怎樣讀好文言文?讀通句子,讀準字音。
生讀。
(領讀)師:師范讀,生跟讀;師范讀句子,生跟讀句子;師范讀全文,生跟讀全文后,剛讀錯的女生,再讀古文。?
(賽讀)師:三組同學進行比賽讀,讀得清楚而且正確。不著急,先練習練習。
生反饋。
師評價。
(對讀)師:古文讀書,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讀了這么多遍,意思明白了嗎?
師讀譯文,生對古文。
(1)經常叼著西山的樹枝和石塊,用來填塞東海。
? ? ? ? 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于東海。
(2)炎帝的小女兒,名叫女娃。
? ? ? ?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3)女娃去東海游玩,溺水神往后再也沒有回來,因為化為精衛(wèi)鳥。
? ? ? ? 女娃游于東海,溺而不返,故為精衛(wèi)。
師:按照正確的順序來說意思,其他學生對應讀出古文。
生讀譯文,生對古文。
(1)炎帝的小女兒,名叫女娃。
? ? ? ?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2)女娃去東海游玩,溺水神往后再也沒有回來,因為化為精衛(wèi)鳥。
? ? ? ? 女娃游于東海,溺而不返,故為精衛(wèi)。
(3)經常叼著西山的樹枝和石塊,用來填塞東海。
? ? ? ? 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于東海。
五、圈畫“神奇”之處,發(fā)現(xiàn)神話特點。
師:這是一篇文言文神話故事。光讀懂文言文的故事不行,中國有類似這樣的文言文故事:女媧補天、夸父追日、后羿射日、大禹治水,為什么他們被稱為神話故事?他們的故事是事實嗎?
生:不真實。
師:加入了古代人們富有智慧的想象,這些文言文很神奇,所以稱為神話故事。接下來,請在這篇小古文里,圈一圈哪些地方比較神奇?圈完以后,可以和同桌討論一下。
師:我看到有不少同學都圈出了四個字“故為精衛(wèi)”,誰來告訴我,它神奇在哪兒?
生:她說到兩個神奇之處:溺而不返,化作精衛(wèi)鳥。
師:還有什么神奇的地方?
生:她銜的是西山的木石,去填東海,太遠了,普通人不可能跑那么遠,再跑回來.
師:你找到這個,非常了不起。她找到了兩個方位,一個是西山、一個是東海。要銜木石需要到西山嗎?海邊就有,還要往返于那么遙遠的地方,為什么呢,知不知道?
生:東海的木石比較小,西山那里的比較大。
師:你跟我們的古人一樣,你不愧流淌著我們中國人的血液,有豐富的想象力。他想象西山的木石跟普通的木石不一樣,普通的木石填的了海嗎?
生:填不了,所以她特地到西山。
師:其實,這篇故事的原文選自《山海經》,《山海經》里說,這個西山叫做發(fā)鳩山,是一座神山,所以精衛(wèi)才到那兒去,她自己就住在那兒,所以你的想象跟古人不謀而合。
師:還有沒有神奇的地方?
生:東海那么大,她怎么也不可能把東海填完。
師:你產生了一個問題,這些樹枝、木頭、石頭,要填到什么時候去呀。但我恰恰感覺到了精衛(wèi)身上的一種精神,什么精神,大家體會到沒有?
生:堅持不懈。
師:文中有一個字體現(xiàn)出來了,發(fā)現(xiàn)沒有——(常)。大家很聰明,什么叫“常”,是不是一天兩天?對,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往返于西山和東海,去填海,她身上有那種頑強的毅力,帶著這種體會我們再來讀這篇古文。
六、趣味引導示范,層層深入“講故事”
①有趣的指導——
師:正因為有這樣的精神品質,這個故事才流傳到現(xiàn)在。我們也有義務把這個故事講給更多人,先自己搭個小房子試試看。(生練習)注意,講故事可不是講文言文的意思,講故事可不一樣,誰來試試。上來講,講故事要講給大家聽。
生:炎帝的小女兒名叫女娃。
師:我提醒一下,你講故事一上來就“炎帝的小女兒”,人家會產生很多疑問,你今天來干什么的?先要開場白一下:今天我給大家講個故事,重來——
生:大家好,我今天給大家講個精衛(wèi)填海的故事,炎帝有一個小女兒,她叫女娃。女娃到東海上游玩,不小心溺死了,她再也沒有回來過,她溺死之后,變成了一只精衛(wèi)鳥,她很痛恨東海,為了不讓更多人像她這樣被海水溺死,她就常常跑到——
師:跑?
生:她就常常飛到西山上銜木石,把東海填滿。
師:掌聲先送給他,我發(fā)現(xiàn)他在其中講了兩點非常重要的地方,讓這個故事更加有意義了,誰聽出來了,他講到了什么,是文章里面沒有寫的?
生:他說到精衛(wèi)為了不讓其他人像他一樣溺死,就跑到西山……
師:對,他這樣說有一個好處,讓我對精衛(wèi)鳥就更加——敬佩、欽佩,更加喜愛這只精衛(wèi)鳥,而且他前面還講到一個,就是溺死以后他非常痛恨大海,講得非常好,請坐。
②有益的示范——
師:但是,要真正講好一個故事,這樣還不夠,可能剛才準備的時間還不夠,但是你已經非常了不起了,加了自己的一些經驗進去。想不想聽老師來講這個故事。我來講講,大家注意聽,老師講的哪些地方是更好的。
? ? ? 今天我要給大家講一個中國傳統(tǒng)的神話傳說——精衛(wèi)填海。在很久很久以前,大約有五千年以上,那個時候,中國有很多了不起的部落領袖,其中有一位,嘗百草的神農氏,又被人稱為炎帝,也有人說,炎帝是太陽神的化身。炎帝有一個活潑可愛的小女兒名字叫做女娃,女娃不但活潑可愛,而且很喜歡挑戰(zhàn),所以呢,有一天她就來到東海游玩,雖然東海波濤洶涌,但是她沒有害怕,她還是想下去嘗試一下。但是,東海是殘酷的,無情地把女娃給吞沒了,她淹沒在了大海里。女娃可不是普通人啊,她是炎帝的女兒,所以她的靈魂就化作了一只精衛(wèi)鳥,這只鳥,頭上有些花紋,嘴巴是白色的,腳是紅色的,長得有點像烏鴉,為什么呢?我剛才說了,炎帝是太陽神的化身,而我們古人認為,太陽里面住著三足烏鴉,就是三只腳的烏鴉,所以呀,有人推測精衛(wèi)之所以化成這樣一只鳥,就是跟這個有關。她化作精衛(wèi)鳥以后,非常痛恨東海,她心里想,如果不把東海填平的話,今后它還會奪去很多像我一樣年輕的生命,所以精衛(wèi)下定決心,雖然自己的力量很弱小,但是要每天從自己住的發(fā)鳩山上,銜來樹枝和石頭,扔到東海里去,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不停地做這樣重復的工作。因為她想,即使我現(xiàn)在填不平它,只要我堅持下去,一年,一百年,一萬年,甚至一億年,我總有一天能把大海填平。這就是我們流傳至今的精衛(wèi)填海的故事。謝謝大家。
師:聽完了,你覺得沈老師講得好在哪里?
生:加入了精衛(wèi)的外形,還介紹了炎帝。
師:這樣講有什么效果?
生:能吸引觀眾。
師:老師還加入了很多東西,當然這些不是我瞎想的,是我平時看課外書積累的。你還想說——
生:開頭點題,說明這是神話故事。后面加上謝謝大家,有始有終。
③有效的提升——
師:請大家再搭起小房子,等會兒我們再來看看,誰是故事大王。
(生再練,再講)
師:誰發(fā)現(xiàn)她加入了兩個我們剛才都沒有提到的部分,你來說。
生:她加入了子孫
師:對,她加入了自己比較合理的想象,雖然我一個人填不滿,但我的子孫后代能填滿,看來她的閱讀量也不少。的確,傳說精衛(wèi)后來遇到了海燕,它們確有很多子孫后代,女兒都像精衛(wèi),兒子都像海燕,它們的子孫后代持續(xù)著精衛(wèi)的工作。聽得不過癮,再請一位——
(生講故事)
師:她更厲害了,加入很多我們不知道的內容。聽了你的故事,我有一種感受,第一,我為女娃溺死在東海里感到悲傷,因為你前面介紹了很豐富的背景;第二,我覺得精衛(wèi)填海的這種精神很了不起。掌聲再次送給這個女生。
七、背誦古文,跳出文本悟道
師:剛才老師說了,中國有很多神話故事,還記得這些名字嗎?
生答。
師:這里加了一個新的——盤古開天地。你們發(fā)現(xiàn)沒有,中國古代神話有什么共同點?
師:都是人和大自然之間產生的關系。我們再來看課題,精衛(wèi)和海放在一起就顯得特別——
生:渺小。
師:是的,精衛(wèi)是那么渺小,海對她是多么巨大。其實,我們的古人要面對很多大自然嚴峻的考驗,就像人類在大自然面前顯得——
生:非常渺小。
師:但是我們的古人面對大自然沒有害怕。剛才那個同學說到神,西方的一些神話,面對大自然他們覺得克服不了,總是把大自然化成各種神,是碾壓人的,凌駕于人,而我們中國人不一樣,你看看這些神話,都是想辦法去克服困難,去征服大自然,或者和大自然和諧相處。所以說這里面蘊含著我們古人身上的一種智慧和一種頑強的精神。我們應該感到很自豪,因為我們跟圖畫上的這些神也好,人也好,流著相同的血液,我們都是——
生:炎黃子孫!
師:所以讓我們帶著驕傲的心情再來背背這個故事。不用看,閉上眼睛——
(生背誦)
八、布置作業(yè),落實學以致用
師:老師要送給你們兩個贊,今天回去兩個任務:把這個故事背下來,并講給你身邊的人聽一聽;用上你今天學到的方法,同時再去了解一些你感興趣的中國古代神話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