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的時候,很讓我喜樂的事情,是爸爸把我和弟弟放在籮筐里面,一邊一個,然后挑起來,走十來里路,就到了外婆家。等到快要天黑,月牙兒一線的掛在天上的時候,山村的路上,爸爸的肩膀兩頭就是我們兄弟的幸福。媽媽會跟在后面,看著我們。后來,我的那一頭,就給了妹妹,我跟著,覺得自己的長大,心里是蠻留戀那種感覺的。
人生很多時候,和這樣的成長很有關系。被父母的愛關懷著,不論鄉村或者城市,某些屬于人性一致的因素便不分彼此的像春天的風。城里的樹和鄉村的樹都會發芽都會綠意盎然。等我們長大了,以為外面的世界真的值得我們去看看的時候,我們才知道留在身后的那些與情感發生若即若離的關系的人事,會讓我們停下來。
足以讓我們停下來的,其實就是這樣的感情,就是這樣的影響到我們一生的某些細膩之處。一個人,越是記得那些細節,越是以為細節的生活乃是生活的真相,就越是對于人生多了一份感性的眷戀。比如,你在大學圖書館借了一本羅伯特-布朗寧的詩集,等你走到教室,在樟樹葉子掩映的過道上遇見班上的女生,兩個眼睛盯著你,盯著你手上的詩集,你會突然有了一種發熱的感動,你在她柔和的眼光里,仿佛想逃匿一樣,而你又不愿意。她只是盯著你,柔和的眼神都是你懂得的話語。
“我去借,說被人借走了。”她說。
安靜,不說話的緊張。
“是的,我借了,也許我去得早了一點。”
安靜,她的眼神很直接的看著你,很柔和舒服。
那意思其實很清楚。
“這樣好了,你先看,我不急的。”
你會不急嗎?只是觸碰了她的眼神,你便失去了自己。
等她還給你的那天,樟樹的葉子散發著四月的芬芳。
這樣的細節,竟然可以在人生的波浪里從來不會消失,你會半夜里醒過來,對自己說:這是值得眷戀的。于是,你會把她放大到你的眼前,依然是她的眼神,她的單純地在教室外面走廊里遇見你的熱烈的感覺。你會覺得很奇妙,人生走了這樣很長的一段路,留下來的都是一些與你的內心聯系的細節,有了這樣的細節,生活仿佛細膩了很多,一個細節連著一個細節,人生的故事便被穿越起來。你不會慌忙著要去做其他事情,也不會膚淺得無話可說。有一天,你見了她,復活的都是細節,她也許忘記了,卻并不妨礙你的描述,她越是忘記,你就越是得著力量,要把時光里發生的一切還原出來,且要一起看見了這樣的復原。或者,你把人生當做一段旅程,這里一段,那里一程,走了很多地方,有一天要和一個朋友,坐在茶館,或自己的院子里,聊起這些事情,你會無比生動的講述著。
到了一個地方,你得看看那些細節,那些讓生活總是洋溢美好令人眷戀的細膩之處,那些即使經過很多年以后,你依然可以清晰的描述的感覺,甚至,你會帶著一種感情,讓自己融化在里面,讓聽你講說的朋友,坐在一邊,被你感動,以為你這一生很有故事,那些總是漂浮在時間之河的細節像葉子一樣,閃耀著水面的陽光。這個時候,我們都會學習人性中最溫暖的一個動作:回眸。
熱鬧,有時候像酒,不會喝的,會醉,會喝的,也不能縱酒耽飲。而安靜的故事,像溪流一樣,總會在你的兩岸之間流動,半夜里也會發出夢幻一樣的光與色,你會醒來,覺得很有意思,哪怕就呆呆的聽這樣的暗夜里的聲音,被近處和遠方的光柔和至極的關懷著,便幸福知足了。
比如有一次,我到了一個小鎮,一條主街就是這個小鎮最集中的文本,兩邊是小的門面,干凈整潔,很多時候走進去,要等一會才有人從里面的小門走出來,和你打招呼,如果你告訴他,你只是看看,他便會走進小門,一直要等到你真的要掏出來錢包買東西的時候,他才會出來,微笑和第一次見你的時候一樣,單純而樸素。他也會寒暄,不過都是問你的假期,或者你身邊的孩子,很遠的事情,和這里不相干,很大的事情,到了這里幾乎沒有影響。然后,你會以訪問者的身份,來問他“over the moon”這樣品牌的奶酪,有著如何的故事,就這一點,你就把他的自由的時間拿來分享了,時間屬于你們兩個,不會紛爭,或者故意的說,我還有事情要忙。故事,是由他講著,你只管用心聽,用心來分享他的過去,用心來記住一個素面平生的人,怎樣的把你當做時間的賓客,你就會在心里想,這樣的故事其實是一本書,你應該在另外一個時間,和很有緣分的朋友分享,引起他們的興趣,時機恰當,就去這樣的小鎮,并不費力的找到小的門面,也再一次親自聆聽同樣的故事,講的人依然興致很好,你這個新的聽眾,就多了一份敬意,覺得人生無論怎樣的安排,地方在哪里,或者商機在哪里,要緊的是你要配得時間的柔和,在安排好的運氣里,經營自己和生活。
于是,像我這樣的生活旅行者,就會有一點個人的偏愛,到了一個地方,總要和當地的人聊幾句,到那些少人的街道看看,仿佛某些讓我留戀的起了注意的東西都在另外一個地方,印象極為深刻,后來和同樣到同一個地方的人說起來,人家就會說,啊!這地方我怎么不知道啊?我只是笑笑,有了一份驕傲,絕不偷工減料的來回應生活的點滴饋贈。
比如蒲河村,那里有一個南半球很經典的百年酒吧,里面的黑啤和油炸的生蠔合在一起,幾乎是世界上罕見的美味。我和幾個朋友談起來,他們似乎記憶力都不大好,總去,卻總忘記。一個1913年的圖書館,總有意想不到的舊書讓你覺得作為一個讀書人的幸運,而朋友總會忽略,還有河邊的秋千,我去一次,就會蕩一次,有時候正好遇到地方上的小朋友在蕩,他們便十分友好的讓我,帶著熱情指導我的行為,我便在這樣的細節處發現時間的細膩,而朋友覺得那只是秋千,以至于談到這樣的村子,就完全失去感覺。我便很悵然。蒲河的原意是“流水緩慢的村子”,就這樣的名字,聽起來便有了詩意和感情。
所以,聊起來生活的細節,我的感情就會細膩起來,覺得時間很可愛,像孩子一樣,天使的翅膀總在眼前,讓我跟著她往前走,滿腦子都是她的微笑都是她粉嫩的細膩之處,心里莫名的感動著,即使孤獨,也有一種寂寥的空曠,被她永恒而親切的眼神鎖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