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吃
? ? ? ? ? ? ? ? ? ? 春
? ? ? ? ? ? ? ? ? ? 天
小時候在村子里,突然有一天就聽爸爸說“明天吃春天”,覺得很新奇,春天怎么吃啊?什么東西能代表春天呢?
第二天爸爸不知從哪兒采了一把深紫紅色的嫩芽回來,哦,原來這就是“春天”!
老家話里凡是植物的嫩芽或末梢都稱作“巔”,比如豌豆巔、紅薯巔、洋芋巔等等。理所當然地椿芽就叫作椿巔,聽起來恰像春天。
椿樹在我們村并不常見,也不知道爸爸從哪兒知道它的嫩芽可以吃。
就這小小的一把椿巔,也做了兩個菜出來。一大半被切碎了調在雞蛋里放鍋里煎,只需要調一點點鹽就行,椿巔一下鍋就從紅色變為綠色,蛋液也很快成型,這時立即用鍋鏟切碎,翻幾下就出鍋,黃燦燦、綠盈盈,像是一盤“金鑲玉”,香味非常濃郁,有點悶的感覺。
另一小半就切碎了和著火燒糊辣椒加點鹽和醬油一拌,就成了。做的時候聞不到什么味道,吃起來味道就大了,到了第二天都不敢對著人說話。
? ? ? ? ? ? ? ? ? ? ? 野
? ? ? ? ? ? ? ? ? ? ? 蔥
野蔥長得像野草,比一般吃的菜蔥細得多,立春前后就破土了,一般的泥地里都沒有,它喜歡長在松軟的沙土中,是過年時節涼拌菜的絕佳伴侶,不論什么涼拌菜里加一點,分外多一種風味,量多的時候也可以奢侈地用來炒臘肉,很是開胃解油膩。
記憶中的野蔥是又黃又瘦,且難得見到。我并未曾見過村人愛吃野蔥,似乎只有我爸常在年前帶我和妹妹去撬(沒有“挖”陣仗大的我們統稱為撬qiāo,qiāo野蔥,qiāo折耳根)野蔥,真的是翻山越嶺,走到其他鄉鎮地界,往往所得甚少,非常金貴。
誰知多年后我嫁給了桂林人,他老家鄉下野蔥隨處可見,而且一叢叢長得又肥又壯,茂盛無比,像是刻意種植的一樣。當地人們對野蔥也不怎么正眼相看,并沒有幾個人挖來吃。
有一年春節期間我爸媽在桂林鄉下過年,我帶著他們在田野間閑蕩,爸媽看到那么郁郁蒼蒼的野蔥,哪里忍得住,抄起路邊的樹枝就挖了起來,那種興奮完全跟撿錢一樣,每窩野蔥都像是一堆寶藏,自帶光芒,爸媽的目光追隨著野蔥,也興奮得眼里閃著金光。那叫一個貪心啊,挖了一大堆拿都拿不動,爸爸直嘆息,多好的野蔥??!回家的時候我要帶一包回去!我估計那個時候他心里想的是:女兒嫁得真值!
? ? ? ? ? ? ? ? ? ? ? 蕨
? ? ? ? ? ? ? ? ? ? ? 苔
我小的時候蕨菜還沒成為網紅,采來吃的人不多,說它太剮油了,吃多了心里潮(想吃肉的感覺),想吐清口水??墒谴禾斓接筒颂Χ歼^季的時候就只剩下土豆,上頓下頓都是土豆,實在是做不出什么花樣了。
蕨菜一般是焯水后清炒,或干辣椒和臘肉一起熗炒,也可以煮熟后再用清水浸泡,去掉澀味,然后涼拌,都很好吃,口感鮮嫩滑爽。實在太多還可以曬干,吃的時候再發開,又另是一番風味,口感變得勁道,味道竟有點茶樹菇的香味。
其實蕨菜有多好吃對我來說并沒有那么重要,重要的是趁著采蕨菜,我就可以跑到山上到處瞎逛。我們老家的山都是一些小土坡、小樹林子,不過但凡有點小樹林的地方都少不了蕨類。春天樹枝的嫩芽,多半長得像毛筆尖,我們就折來蘸水在地上寫字玩,蕨菜的嫩芽卻打著卷兒,看著像滿山都是成片成片的紅紅綠綠的耳朵,好像躲著一堆精靈在林子里。
那個時節真正能感受到“萬物復蘇”這個詞的質感了,憋了一個冬天,忽然一夜間春天吹了一口氣,千樹萬樹就冒新芽了,地上也是,各種各樣叫得出名字叫不出名字的植物都冒出黃綠色的嫩芽來,遠遠一看像是漾著一層若有若無的綠紗。各種苔蘚、地衣也都在噌噌地飛長,光腳踩上去又松又軟,扎得腳底刺癢癢、麻酥酥的,倒下去打個滾,也不會沾了泥到身上來。這時還沒有什么花開,但林間也充滿了各種春天的味道,潮濕清新的泥土味、各種樹木的木質味、新葉散發的甜澀味一起涌上來,深吸一口,感覺渾身筋骨都舒展了。
閉上眼睛,就能聽到樹木生長的聲音,聽到偶爾一片老葉子漂落的聲音,聽到地下小蟲子活動的聲音,這些聲音都很安靜,輕得像是靜靜的呼吸聲;還有那些林子里的風聲,有時候無聲無息地吹過來(真是五彩斑斕的黑:)),沒錯,松樹林里的風聲就是細密得無聲無息似的,“呼……………………………呼…………………………”非常細小、連綿,只有那些大葉子的樹林才會葉聲如雨“嘩啦嘩啦~嘩啦嘩啦~嘩啦嘩啦~”。
采蕨苔一定要挑還未展開卷卷的,只掐像手掌那么長一段最嫩的,摘的時候你會聽到非常清脆的“咔”的一聲,同時聞到一陣清香,越掐越帶勁,越掐越過癮。蕨菜抽苔后兩三天不采就老了,四五天就變成葉子了,只不過雖說老得快,但新的一茬也出得快,有蕨苔可以采的日子前后也有個把月。蕨苔采完,春天就過去了一半。
? ? ? ? ? ? ? ? ? ? 春
? ? ? ? ? ? ? ? ? ? 筍
春筍在我們老家倒是有很多種,有肥且甜的,也有肥而苦的,也有一種瘦長的,所有筍子都跟蕨菜一樣屬于剮油的菜,對于那時的人們來說,本就沒什么油水,須得配肥肉才抵得住。
我們這些小孩子,最喜歡吃的其實是竹筍蟲,成蟲像蟑螂,它的蛹我們叫筍蛆。我刮盡枯腸絞盡腦汁兒,再想不出有什么比筍蛆更鮮嫩的了。
那時候我們燒煤灶,每頓飯后總有沒被完全燒化的煤塊,稱為碳花兒,小孩子要負責從煤灰里把碳花兒篩出來。我們就用碳花兒來烤筍蛆?!扒边@個字聽起來好像很惡心,其實筍蛆看起來并不可怕,只不過就像一團肥肉而已。
烤筍蛆的香味略微有點像燒頭發的味道,或者像烙肉皮的味道,但又比那個味道更鮮更持久??镜臅r候每個小孩的喉嚨都會不由自主地吞咽。遺憾的是竹筍常有,而筍蛆不常有也。一只筍蛆每人只能分得一小塊,僅夠嘗個味道就沒了,吃完了還恍惚,我到底是吃了什么嗎?唯有嘴里的余香不肯散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