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學者、教育家、編輯等多重身份,以主編《西方世界的經典》和指導第十五版《大英百科全書》編輯而聞名于世的莫提默· J·艾德勒和原哥倫比亞大學教授查爾斯·范多倫合著的第二版《如何閱讀一本書》,是一部指導性很強的實用類書籍,其目的在于為有志于通過閱讀增進個人理解能力的人提供切實可靠的訓練指導。
這一部分筆記主要包含了基礎閱讀、檢視閱讀和分析閱讀的部分內容。
一、閱讀的心態、目標及方式
閱讀的目的,除了獲得資訊,更重要的在于增進個人的理解能力;閱讀是由作者和讀者共同完成的信息交互活動,因此閱讀效果的好壞除了書籍本身的原因,還取決于閱讀過程中個人所付出的努力和技巧;大多數人都是在老師缺席的情況下進行的閱讀,因此只有知道閱讀的規則和技巧,才能真正達到閱讀的目的。
二、閱讀層次的劃分
閱讀包括四個層次:
1、基礎閱讀:通過接受基礎的閱讀訓練,獲得初步的閱讀技巧。
2、檢視閱讀:在短時間內對書的類型、重點、架構、組成進行劃分。
3、分析閱讀:即對一本書做完整的優質閱讀。
4、主題閱讀:做與某主題相關書籍之間的分析、綜合與比較。
三、基礎閱讀
基礎閱讀主要包含閱讀準備、識字、字匯增長與運用、已有技巧的精煉和增進四個階段,通常完成于小學和初中。精通基礎閱讀的人可以進行獨立閱讀,但只有進入檢視閱讀的層次才算是真正意義上閱讀活動的開始。
四、檢視閱讀
檢視閱讀主要強調在短時間內快速的審視一本書的可讀性,其規則在于通過系統性梳理,了解一本書的整體架構和作者觀點。內容包括「略讀」和「通讀」兩個部分。
略讀的過程分為六個步驟:
1.快速瀏覽書名、序頁、副標題和其他的相關說明,對書籍主題形成大致判斷。
2.通過目錄了解整書的基本架構并做概括性理解。
3.通過檢閱書籍索引,快速評估議題范圍及所涉及的書籍種類和作者。
4.通過書衣了解出版者的介紹。
5.閱讀與主題關系密切的章節,并特別注意開頭或結尾的摘要說明。
6.略讀整書內容,尋找主要的論點訊號和主題脈絡,重點關注最后兩三頁的內容。
通讀則是在略讀完成以后,將書籍內容正式的從頭到尾瀏覽一遍,過程中主要將注意力集中在能理解的部分,而避開艱澀內容。
檢視閱讀是一種有系統的速讀,其所要做的是對書籍的類型、主題和論述結構進行大致的了解,同時也是為進一步"理解"整書內容打下基礎。
五、一個自我要求讀者的基本素養
閱讀的本質是一種活動,閱讀的獲益與取樂之間存在著本質的差異:前者所追求的是理解能力的增進,后者所追求的則是好奇心的滿足。
主動型的閱讀行為圍繞四個方面展開:
1.全書主旨及關鍵議題的分解思路
2.作者細部的主要的想法、聲明與論點
3.作者論述整體或部分的正確性
4.這本書對自己的價值所在
只有以自己的理解掌握了書籍整體或部分的道理與意義,才算真正完成了一本書的閱讀。也只有達到這種程度,才能成為一個真正意義上有自我要求的讀者。一個有自我要求的讀者,會遵循一定的規則進行勤奮的練習,并最終將技巧提升為習慣。
習慣是第二天性,知道規則并不等同于養成習慣,所謂擁有技術的人,是指那些講技巧內化為習慣的人。遵守規則的練習,是培養習慣的唯一途徑。對于規則的了解程度則是能否養成技巧的關鍵。
規則的多樣化本身,只意味著養成習慣的復雜程度。當練習達到一定的階段,所有分開的動作會自然形成一個完整的動作流程,此時也就代表了習慣的養成。當所有分開的動作不再分離并融為一體時,學習者才具備了達成目標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