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之前的: ? ?本周的電影看了推薦電影《朱諾》,而讀書則選擇了《海子詩集》。其實一直想讀讀詩。有人說80年代是詩人的時代,那個時代中,詩人是令人肅然起敬的,是浪漫和思辨的代表。現在則不是了。現在若是有人被稱為是“詩人”,那么他一定是愚昧和不正常的代表。詩人絕跡了,沒有了消失了。為什么呢?我一直很好奇這個問題。要是扯開了說,和時代的政治,經濟,文化有關?狹隘的說,和人們的文化訴求有關?往深里說,是人們的信仰沒了?往淺里說,是詩人的質量爛了大街,不得而知。從我淺薄的文化水平來說,詩歌我讀的古詩詞相對多,現代甚至當代的詩歌,寥寥沒讀過幾首,這次選了《海子詩集》,也是想看看這位赫赫有名的當代青年詩人到底如何。他自殺在25歲,就永遠是青年詩人了。
? ? 在說說電影,觀影的長久經驗告訴我,講故事是大多數的電影的基本任務也是終極任務。電影不好看,絕對的故事有問題。《朱諾》,聽了推薦很像一看,原因就是朱諾要為自己未出生的孩子找一個靠譜的家庭,然后送出。這題材太吸引我。
? ? 故事溢出,細節未滿
? ? ? ? ——談電影《朱諾》
? ? 再看電影《朱諾》之后,就自然的去百度搜索了這部電影,了解相關于電影的資料。《朱諾》可以說算是小成本電影了,他的制作經費非常低,而且拍攝時間僅為35天。我不是再說拍攝周期短是多么好的一件事情,相比之下一些國產電影與網絡大電影的制作周期更短,這就有了鮮明的對比。我認為《朱諾》的成功得益于他的故事而非制作陳本和拍攝周期,《朱諾》成功在其故事上,他有一個好故事。也許這會讓那些打著電影特技和CG動畫為噱頭做宣傳的電影自慚形愧吧。
故事框架沒的說
? ? 好的題材決定故事的基本質量,就像是做飯選擇的食材(哇,受著潛移默化的影響),一塊上好的羊肉是做出好吃羊排的基本,要是拿了狗肉頂替就會被叫做“掛羊頭賣狗肉了”。《朱諾》的故事選材無疑是一塊上好的“羊肉”。一個尚未成年的高中生朱諾懷孕,但是居然決定生下來,并且為自己的孩子尋找一個合適的家庭收養。這故事的選擇贊爆了,我不止一次的說,這題材簡直贊爆了。為什么呢,故事還沒鋪開講,朱諾,這個極為獨特的女孩就立起來了。立起來兩件事足以:第一,決定未成年產子;第二決定為孩子找一個理想家庭。多么獨特的人物,有的寫,有戲看。
一些細節還欠缺
? ? 可能是大的故事框架過于強大了,所以會我覺得故事的一些細節處理不足。比如,朱諾的男友,為什么就倆人就那啥了,很突兀,前史沒有介紹清楚;朱諾的父母也太開明了,女兒說啥是啥,可能真是文化差異吧;馬克一家到底為啥一定要領養別人家的孩子,沒說。可能那個時期的少男少女懵懂,做事可能沒有啥特別的邏輯,但是觀眾要看著有邏輯,不然就會有所敗筆。
? ? 好萊塢的洪流沖擊著電影的投資商們,原來他們以為電影特技帶來的視覺享受是可以掙錢的,現在他們以為有個IP電影有了新的噱頭又可以掙錢了,慘淡的票房和網絡評論的浪潮已經在逐漸的讓投資商們的堤防崩塌,作為多種元素作用的電影藝術,每個環節都做到盡善盡美,才是有誠意的熒屏電影。
? ? 我們有時不是一個境界的人
? ? ? ? ——讀海子的《海子詩集》
我看了海子照片,覺得他長得很像一個詩人。
我看了海子的介紹,覺得他是個有天賦的詩人。
我讀了他的詩歌,覺得有的詩我看不了,他不是詩人,起碼有的詩寫得不好。
最喜歡的詩不是《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太瑣碎讀不到濃縮的感情。最喜歡的是這首,叫做《死亡之詩(其一)》的:
《死亡之詩(之1)》
漆黑的夜里有一種笑聲笑斷我墳墓的木板
你可知道。這是一片埋葬老虎的土地?正當水面上渡過一只火紅的老虎?你的笑聲使河流漂浮?的老虎
斷了兩根骨頭
正當這條河流開始在存有笑聲的黑夜里結冰?斷腿的老虎順流而下,來到我的?窗前。
一塊埋葬老虎的木板?被一種笑聲笑斷兩截
? ? 喜歡這首詩的原因是因為看完整部詩集,似乎只有這詩里還能讀出共識。那種高傲的,信心的,不切實際的,倔強的,執拗的人生,我說我看懂了是騙人的,但是我要是說沒有感受,那么也不會有這篇文章了。
? ? 有時候我在胡思亂想,海子要是還活著,活到現在,他會不會去寫歌呢,他的歌一定是樸樹或者許巍唱的吧,但是他終究在鐵道上結束自己的生命,他寫過合唱詩劇,一定會寫點歌,多少都會寫一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