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鳥朝鳳》本是流傳于八百里秦川,以嗩吶為主要樂器的名曲,師父只會將這首曲子傳給藝品人品俱佳的一個弟子,嗩吶樂隊則以“班”的形式游走于鎮子附近的大小村莊,紅白喜事,少不了高亢響亮又婉轉低徊的嗩吶聲,而《百鳥朝鳳》則一曲難求,是唯有德高望重者才配享受的祝福。素日墾地紡線的莊戶人,唯有聽見焦三爺和他的焦家班吹的嗩吶聲,才能在生計活兒里挺起一會兒身子,才能從骨頭縫兒里抖落一身的風沙。那日焦三爺把自個兒學徒的第一把嗩吶傳給了徒弟天明,他說「咱們嗩吶也是匠活兒,是匠活兒,就得有人把責任負起來」。毛頭小孩兒聽得眼里直掉淚,他那時只管自己的師父是天底下吹嗩吶的第一把好手,他后來才知道,焦三爺也是這世上頂珍貴的頭一號匠人:是藝術家,是傳道者,是捍守的靈魂,是遺世的背影。 電影中第一個打動我的場景,是少年天明把著師父割來的蘆葦稈兒,要從河灣里吸上一口水。蔥綠的蘆葦上浮動著柔軟的白絮,湛青的湖水中托起一個小小的少年,少年郎與大自然,正是中國文化基本精神中之“天人協調”,不免使人去想,這灣河水邊跪坐過多少個虔誠的娃娃,才使那一把嗩吶之音傳到如今。第一日吸水不成,臉蛋被汗水和泥漿糊花的天明悻悻返家,師父立馬把他碗中的白飯刨去了大半,師娘勸慰師父「娃正是長個兒的時候呢」,師父激他說「我哪個徒弟不是從娃開始的」。一年又一年水草豐茂,一代又一代嗩吶情長。 在《百鳥朝鳳》中,枝葉聳動的小樹林間,焦三師徒在百鳥聲中用木葉和口哨戲訪著鳥雀們一應一答,閉上眼,布谷四聲一度,鴛鴦低咯徘徊,百靈鳴聲高亢歌喉婉轉,金翅雀則高翔云間,且飛且鳴。嗩吶匠靈巧的聲音則仿佛眾鳥之王的呼喚,應和著各色飛禽,原來所謂百鳥并非虛言,而真正是黃土高原上的美妙生靈!吳天明導演手下的故事淳樸且雋永,但幸福又孤獨。在結尾,伴著黃土地上蒸騰的熱氣和無雙鎮里油綠的青草香,焦三爺家的嗩吶聲和一座矮墳前天明吹的《百鳥朝鳳》,將傳統文化的靈與美、哀與殤發揮到了極致。焦三爺從太師椅上站起身,頭也不回地消失在嗩吶的樂音中,吳天明導演也在這曲『百鳥朝鳳』之后羽化,民族的文化將何以為繼,智者無言宿儒淚,余音繞梁青松心。 我也學習一下嗩吶的知識。《百鳥朝鳳》是流傳于魯、豫、皖等地的優秀民間嗩吶曲,因曲中多有模仿鳥鳴之聲,所以得名 電影中的嗩吶,以“班”的形式游動著演奏,誰家有紅白之事,嗩吶班子便替他們吹奏一場,紅事不多,白事為主。白事,便是替死者演奏,死者的身份越是高貴,吹奏的陣勢就越是高級,二臺,四臺,八臺,所謂《百鳥朝鳳》,便是為最為尊貴的死者準備的曲目。焦三爺有他的價值觀。即便是任職四十年的村長,焦三爺認為他也擔不起這首曲子;因為他排擠他人。所以給他多少錢都不吹那首《百鳥朝鳳》。而為了為民獻身的高貴的靈魂,哪怕是焦三爺扛著病重的身軀,也為他奏完了《百鳥朝鳳》。作為一部文藝電影,它真正能夠引起國人共鳴的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傳承,是一個以匠人、匠心、匠品為根本對傳承的堅守……記得北京高考作文題關于秦腔。當時我就想起了看過的中篇小說《百鳥朝鳳》。終于趕在沒有從電影院畢影前觀看到了。秦川出故事啊。無論是《白鹿原》還是《百鳥朝鳳》都體現了那里的民風,民俗,還有那風骨……
匠人、匠心、匠品~~觀《百鳥朝鳳》有感
圖片發自簡書App
最后編輯于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 “怎么了?”我有些...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上,一...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響起,我...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5號深夜,我在刷朋友圈的時候,看到有位同學發了一張照片,里面是兩張電影票,美隊3的。那個時候已經十二點半了,而且第...
- 一個時代的老去,一個時代的堅守,兩代人的匠心?還是消逝在歷史的長河里,而我們這個時代,唯有大寫的“尷尬”二字!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