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任何一種理論都是對時代現象或者前代思想的總結,不會是永遠的真理,其剩余的普遍性適用價值可能會對后世有引導,指引的作用,并在后世的不斷補充中保持住其合理地位。
2.詩歌的體系也是一種理論,也遵循這個道理,筆者所述的現代詩體系只是對一定時期,一定范圍詩歌體系的籠統概括,不可能包容所在時代或之前的一切,也不可能對后世有統領制約的能力,只可能是后世補充的墊腳石而已,拋磚引玉而已。
3.劃分任何東西的根本方法都不是看其形式而是觀其本質,詩歌亦然。詩歌的本質在于語言,詩歌的體系只不過是詩歌語言的外在表現形式。筆者認為詩的語言(語言實質)應是”婉轉,隱晦,激情“三者兼具的,以此區別于其他文體。
4.中華詩歌發展大體經過三個階段:古體詩—近體詩—現代詩;也就是在詩律上經歷了散而自由到專而集中又到散而自由的過程。其中體系最嚴明的要數近體詩,從歷史上來看古體詩就是近體詩體系發展的一個臺階,古體詩發展到近體詩可謂是一種成熟。近體詩這種體系的最終形成也必當是在長時間的詩歌歷史發展過程中不斷積累不斷完善而來的。而筆者今天要講的現代詩(也可稱白話詩,自由體詩)在我國僅僅發展百年有余,還很不成熟,還處于幼年階段,要形成真正的體系很難,但我們可以根據其發展趨勢,以及現有的資料進行總結,摸索,比較分析。形成一個當代現代詩體系的初步綱領,或者說初步的體系模型,至少讓人了解在此時此刻,在當代,什么叫做中國現代詩。
5.題外話:筆者認為根據中國詩歌的發展趨勢,現代詩未來發展方向也會先散后精,規范越來越明,韻律越來越嚴,也就是最終朝著專而集中的方向發展,只要發展到一定的階段,達到質的變化,那時現代詩體系才能真正形成。對于現代詩與古詩,筆者認為中國詩歌只有語言方式(由文言文到白話文......)的改變,但其骨子里的東西(韻律、節奏、美感)不會有太大改變——而且韻律這種東西是詩人寫詩不可避免的,很多詩人在寫詩的過程中會自然而然的使他的詩讀起來更順口,更舒服,這也就是在下意識的進行韻律調整。在這個過程中也是個煉字的過程,煉字是詩歌的命脈所在。真正的詩人不在于你寫的詩有多么多,而在于你是否會思考,是否把詩歌當作一種藝術,是否會錘煉文字,詩歌的文字是一定要精的,詩歌不是信筆涂鴉,詩歌的創作是需要時間、需要思索的,這個過程就是個煉字的過程或者說是推敲的過程。只有懂得如何推敲,進而形成自己的特色——在創作詩歌時詩人自身享有的一種靈感式的慣性思維,才可以說是一個真正的詩人。
正文:
當代現代詩總概念:一種白話文運動前后受我國傳統自由體裁詩歌和西方詩歌形式以及思潮影響的具有中國語言特色的現代化詩歌形式。該種詩歌寫作倡導自由,但并非絕對的自由,書寫時下意識會受一定的傳統漢語語音節律影響,但相對于格律森嚴的古詩而言(音律)更為自由。此種詩歌隨著白話文的日益成熟,其下意識的音律漸趨明顯化,著重表現在節奏、停頓和尾韻(讀者可以從現代詩人艾青的《水鳥》、阿垅的《纖夫》、余光中的《深夜聽山》、卞之琳的《無題》、徐志摩的《再別康橋》、冰心的《紙船》、汪國真的《但是,我更樂意》、鄭愁予的《錯誤》、北島的《回答》、《觸電》等詩歌中去體會)等上。另外隨著人們思想的自由化,詩體也漸趨散文化......
1.關于現代詩這個稱謂:
現代詩,又叫新詩,自由詩體,白話詩。當代越來越多的學者從語言學的角度也更精確的稱之為漢語新詩。但筆者認為,作為大家習以為常的“現代詩”這個名號在當代還是有必要繼續存在的或者說是可以繼續使用的。眾所周知現代詩這個稱謂最早是1953年由臺灣詩人紀弦提出的,源于現代詩社,而從根本上講現實詩社的出現正伴隨著現代(或后現代)主義思潮的盛行,也就是說現代詩這個稱號迎合了現代主義思潮在我國的大范圍傳播,因此這個稱謂具有一定的時代象征性,從而受到當時詩人的中肯,沿用至今。當然,現代詩社本身那種敢于打破傳統,開拓創新的精神也有一定的影響 。(但從根本上講筆者認為現代詩這個稱號跟某個個人或詩派沒有本質上的聯系,只有名稱上的象征性意義而已。)另外筆者認為現代詩這個名號可以繼續沿用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我們都知道我國的新詩真正的可考究的起源應該是1918年《新青年》刊載的胡適、劉半農等刊載的八首白話詩以及1920年胡適出版的《嘗試集》,在胡適以及早期新詩人的帶動下,現代詩才逐漸發展開來。也就是說新詩真正起源和發展應該就是在(1919—1949年)“現代”這個時期范圍內,也可以說現代時期是新詩的奠基時期。通常來說,把一種起源于某個時代的文學藝術形式用那個時代來命名是極其合理的,像唐詩、宋詞、元曲諸如此類等等,所以現代詩這個稱號在某種角度上來講也具有一種時間上的合理性。另外在現代漢語詞典中:現代與古代是相對應的,我國有古詩(傳統化的東西)這一稱謂,對之于現代詩(現代化的東西)也是很合理的。所以從各個方面講把新詩或者說自由詩、白話詩統稱之為大家都耳熟能詳的了的現代詩這個稱謂是不需要有太多爭議的,學者們也沒必要因為一個稱謂過多的去糾纏,而更應該去深層次的豐富和發展這種文學改良后的新的詩歌體裁。
2.現代詩分類:
廣義:
短體詩:
????????現代短體詩就是我們通常意義上的現代詩,因為現代詩歌之所以區別于散文、小說等其他文體,不僅在于其層次分明,語言優美,我覺得更重要的是,現代詩是一種藝術的凝結,一種文字的高度運用,它能用寥寥的幾個字合理的使五六個抽象的意象有機的組合起來,完美的表達出作者想要的意境,想揭示的深刻道理,想表達的真情實感。這是其他文體無法比擬的,這也是現代詩的精髓所在。所以現代詩的本質要求就是短、精、凝練。寫現代詩的最高境界,也就是越寫越精,越寫越短,越寫越凝練。以此為判斷的話,現代短體詩也就無可厚非的成為現代詩的代名詞。
長體詩:
???????現代長體詩應該說是現代詩歌不斷發展的產物,它使詩歌內容更加充實,形式更加多樣,表現手法更加獨特。現代長體詩可分為敘事詩,散文詩兩種。敘事詩又包括詩體小說、史詩、敘事歌、田園詩等。散文詩又可分為哲理(寓言)體、抒情體、敘述體等。
【詳解】:我國現代詩從出現到現在已經有了近百年的歷史,詩歌樣式,詩歌體系不斷翻新。但由于詩歌發展過于自由化,很多詩人形成一種懶散的,無系統的,隨意的風格,致使現代詩界百草叢生。人們對到底什么是現代詩,現代詩有沒有體系產生懷疑。更可悲的是產生一種人人都可寫詩,寫詩跟玩沒什么兩樣的觀點。不少人借助它們那些表面精美絕倫其實沒有一點現代詩實質內涵,詩不詩、文不文的東西來鄙視現代詩學,鄙視現代詩人,實在可恨。
???????所以作為一名當代詩人,我認為我們每個人都有責任,有義務維護詩歌本應有的體制內涵。我們應堅定現代詩歌是一門學問,是一門藝術,不容褻瀆。
????????回歸正題,我今天要論述的就是現代詩歌體系不容缺少的一部分,現代詩歌的分類問題。
????????其實,現代詩歌總體來說可以分為兩大類,既現代短體詩和長體詩。
????????短體詩特性:內容簡單、精、凝練??????長體詩特性:內容復雜、美、生動
????????現代短體詩就是我們通常意義上的現代詩,因為現代詩歌之所以區別于散文、小說等其他文體,不僅在于其層次分明,語言優美,我覺得更重要的是,現代詩是一種藝術的凝結,一種文字的高度運用,它能用寥寥的幾個字合理的使五六個抽象的意象有機的組合起來,完美的表達出作者想要的意境,想揭示的深刻道理,想表達的真情實感。這是其他文體無法比擬的,這也是現代詩的精髓所在。所以現代詩的本質要求就是短、精、凝練。寫現代詩的最高境界,也就是越寫越精,越寫越短,越寫越凝練。以此為判斷的話,現代短體詩也就無可厚非的成為現代詩的代名詞。
????????現代長體詩應該說是現代詩歌不斷發展的產物,它使詩歌內容更加充實,形式更加多樣,表現手法更加獨特。現代長體詩可分為敘事詩,散文詩兩種。敘事詩又包括詩體小說、史詩、敘事歌、田園詩等。散文詩又可分為哲理(寓言)體、抒情體、敘述體等。
????????<敘事詩作為一種詩歌體裁,它用詩的形式刻畫人物,有比較完整的故事情節,通過寫人敘事來抒發情感,與小說戲劇相比,它的情節一般較為簡單。這種體裁,用詩的形式和體裁,又有故事、人物等小說的內容,而且情景交融,兼有抒情詩和小說的特點。這種詩情節完整而集中,人物性格突出而典型,有濃厚的詩意,又有簡練的敘事,有層次清晰的生活場面。
??????????詩體小說作為敘事詩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具有小說特點的一種敘事詩。是用詩的形式寫成的小說,與一般敘事詩比較,它不僅篇幅長,更主要的是它像小說那樣,要比較細致地描繪人物性格,有完整的情節結構。但它是用詩的語言描寫的,能抒發更強烈的感情,而描寫又往往不如小說細致具體。 ?外國文學中著名的詩體小說甚多,拜倫的《唐璜》,普希金的《葉甫蓋尼?奧涅金》,彌爾頓的《失樂園》,荷馬史詩的《奧德賽》《伊利亞特》,以及現今流行的《芒果街上的小屋》,語言富有韻味,清新雅麗,婉約流暢,都是詩體小說的典范。
????????至于散文詩兼有詩與散文特點的一種現代抒情文學體裁。它融合了詩的表現性和散文描寫性的某些特點。在本質上它屬于詩,有詩的情緒和幻想,給讀者美和想象;在內容上它保留了有詩意的散文性細節;在形式上它有散文的外觀,不像詩歌那樣分行和押韻,但不乏內在的音韻美和節奏感。散文詩一般表現作者基于社會和人生背景的小感觸,注意描寫客觀生活觸發下思想情感的波動和片斷。這些特點,決定了它題材上的豐富性,也決定了它的形式短小靈活。>——摘引
?????????以上,我從宏觀上、大體的將現代詩的分類以及一些名詞知識進行了簡單的介紹,希望大家對現代詩的輪廓有個較清晰的認識。當然,在此、我還要向大家解釋一點,就是短體詩與長體詩的界限問題,其實我說的"短"與"長"不但是指詩的內容的多少,還有一層涵義就是指:詩的語言的凝煉程度,內容的濃縮程度,情結的簡潔程度以及片段感(就是截取每一片段比較后,具有短體詩的特性就屬于短體詩,具有長體詩的特性就屬于長體詩。當然在區分時還要綜合考慮所選片段在選取時所占的比例)。
?狹義:
現代自由體詩:起源于新詩運動初期,由于新詩人缺乏詩歌體系建設經驗,急于打破舊的傳統,宣揚白話文,片面地追求現代詩的絕對自由化而形成的現代詩體裁。其代表人物有胡適等,代表言論如 “作文如作詩”等,其意義在于解放了幾千年以來森嚴的格律對詩歌的束縛,倡導詩歌創作自由化,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人們的思想,并為后來散文詩、長篇敘事詩的出現奠定了基礎。但正如世界上不存在絕對的事物一樣,絕對自由化的詩歌也不存在。自由體詩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種錯誤的概念,其妨礙了中國現代詩體系的建設,而且所強調的自由不可能是絕對的自由,因為詩人在書寫詩歌時根本擺脫不了下意識的傳統漢語語音節律的限制,如節奏、停頓和尾律等。所以其實質應該是相對的自由,詩歌內部還是受傳統漢語語法的影響的,還是有一定的格律的,只不過格律不明顯化,下意識化。
現代格律體詩:產生于新詩運動初期,新詩人在過分地進行絕對自由化的現代詩歌的書寫過程中,受中國傳統詩歌文化及西方現代詩內部韻律體制的影響,逐漸刻意追求一種規范化、模式化,講求一定韻律的中國現代詩體裁。其代表人物為聞一多(“三美”理論)、李金發(象征派)、李金發、穆木天、梁宗岱、戴望舒(純詩論)、穆旦(“十四行詩”)等。代表言論如“無韻則非詩”等,其意義在于為中國現代詩體系化發展添磚加瓦,更加注重傳統文化的繼承和中西文化的融合。
(這樣的詩歌有:聞一多《死水》?徐志摩?《我不知道風是在哪一個方向吹》??朱湘???《答夢》?汪國真?《感謝》??舒婷?《好朋友》等)
3.中國現代詩與西方現代詩之比較
【引子】現代詩在中國的發展已百年有余,詩歌體裁、樣式不斷翻新,進入21世紀以來,中國現代詩更是蓬勃發展,已然成為中國詩歌的新主流。可追根溯源,大多數人認為中國的現代詩是西方詩歌的舶來品,擺脫不了西方詩歌的影子,根本沒有一點民族的東西。因此,就對現代詩有所介懷。
當然,大家這種說法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并沒有什么過錯。我們雖不能說中國現代詩就源于西方的詩歌,但至少中國現代詩的發展深受西方詩歌的影響。
那我們怎樣看待“中國的現代詩是西方詩歌的舶來品”這一觀點呢?我們應該承認西方詩歌對中國現代詩的重大影響,但西方詩歌畢竟是西方詩歌,中國現代詩畢竟是中國現代詩。中西方文化本來就不同,就算是同一粒種子,放在東西方不同的土壤里,也會生出不同植物。也就是無論出現早晚,都是同一起源的不同發展階段。就像人種起源一樣,非洲是人類起源的發源地,歐亞各洲是后來人種的流散地,但我們不能說,非洲人種的存在,就不存在了亞系人種,歐系人種。
中國佛教的發展,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也可證明這一觀點。我們完全也沒有理由說,禪宗這種佛教理論在印度佛教圣地仍存在,因為這已是中國的東西。我們更不能說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是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因為這也是中國的東西。
這樣來說,我們就好理解“中國的現代詩是西方詩歌的舶來品”這一觀點了,文明起源不分前后,但發展有前后。我們要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詩。使中國現代詩脫胎換骨,獨立于世界詩壇,重新豎起我詩歌千年大國雄風。
當然,這種有中國特色的現代詩就是民族的東西。我們要繼承傳統,開拓創新。就像很多支持中國現代詩源于中國古曲詩經的人一樣,發掘本民族文化,融入到中國現代詩當中去。當然,我們也要瞄準世界詩歌發展大潮,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融會貫通。打造含有中國文化,適應世界口味的新一代的中國現代詩。
誠然,每一個中國詩人需要努力了,我們不要盲目,不要心急,而是要穩穩當當的坐在那多看書,仔細品味生活,關注世事發展。將知識融入首歌,用生活演繹詩歌。打破傳統,立意創新。開拓中國現代詩新紀元。
正文:
西方現代詩也叫無韻詩(Blank verse)或者自由詩(Free verse),其出現于世界文學的現代運動時期(英語文學的現代運動大約開始于1880年,更早可追溯到1800年英國的浪漫主義運動)也是詩歌藝術的大變革時代——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與中國現代詩相比幾乎早了整整一個世紀,其中浪漫主義詩歌可以說是西方現代詩從古典詩歌到現代詩歌的過渡,浪漫主義運動在這其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雪萊、海涅、歌德等在詩體獨創性方面也激進了很多。但那時并未真正形成我們現在所說的的西方現代詩,真正的西方現代詩可以說是從法國的波德萊爾,美國的愛·倫坡、龐德、惠特曼以及艾略特等開始的。最初的西方現代詩和我國早期的現代詩在本質上是一樣,都是在試圖突破傳統的束縛,無韻詩的對詩行的押韻方式的弱化,自由詩強調詩的聽覺形式和視覺形式的改造等都是對傳統詩體的改造,但西方現代詩并未像我國初期現代詩那樣過于追逐絕對的自由形式,而是一直在一種準定型詩體的自我追求中行進,更加重視藝術的自足性和詩人的詩體獨創性,更加強調一種內在律,更加注重詩的抒情性和口語化。強調表現主義、自由主義和個人主義。但不是在強調無韻無律的現代詩,不是在強調絕對自由,而是強調在自我創作中的個體創新性——詩體的創新,本質上是對詩體的豐富,增加詩體多樣化,倡導詩體的自由化。筆者認為把西方現代詩可以翻譯成現代漢語的“自由體詩”這個名稱,更具合理性。“自由體詩”貴在其中的體字,自由而有體也。而且我們也可以對自由體有一個合理的理解,“自由"“體”:著可以分為兩部分理解,1 自由:自由情感的抒發,自由內在律的掌握,進而形成自我風格,增加詩體多樣化。 2 ”體“:不可脫離下意識的準定型體的束縛,就是不可脫離下意識自我節奏的掌握以及詩歌語體的限制(可見筆者所述的詩歌的語言本質以及評判標準)。?
?通過以上筆者的敘述想必大家能夠更加清楚我國現代詩與西方現代詩的不同,我國現代詩從一開始就過于注重自由,而且是那種絕對自由,進而產生后來的詩體反思,隨之又更加強調詩體的規范性,這樣也就產生了規范性與自由性的矛盾。而且在最初學習西方詩歌時,只注重形式和寫作方式的學習,并未體會到西方詩歌深層次的東西。筆者認為當代現代詩人應該更加注重研究中國現代詩的民族性的東西,更加注重自由”體“詩的寫作,不脫離下意識意韻(在符合詩歌語言本質和評判標準的基礎上詩人自己在找屬于自己的韻律,而不是沒有韻,不是在瞎寫,要學會煉字)的控制,豐富詩體的建設,最終形成真正的中國現代詩體系。
另外從語言學上講,中西方詩歌也有明顯的不同,在本質上中英文是不能比較的。我們知道最早的現代詩是由翻譯西方英文詩歌引起的,但在現代詩人翻譯英文詩歌的過程中,英文詩就已經漢語本土化了,所以我們看到的只是西方詩的形式,而語言實際上就是漢語詩人意向附會而已,換句話說源語言到目標語言就是一種簡單的殖民。翻譯過來的東西永遠不會是東西的原本模樣。
中西方詩歌確實有一個真正的共同點。那就是——現代主義思潮,只不過英文詩歌接受現代主義思潮早了些,漢語詩歌晚了些,晚的向早的學習很正常。但由于語體不一樣,確實應該有不同的對待,漢語詩不可能長時間附會英文詩,漢字是音形義結合的表現體,這點就是英文所沒有的,一些意境上或者表意的的語言是英語無法翻譯和理解的,是漢語的靈魂。漢語新詩應該有自己的東西,這些自己的東西要從中國古典文化中去找,要從中西方文化交流的真正契合點(如思潮,內涵中)去找。
4.現代詩與現代散文之不同
?現代詩與現代散文的爭論點主要在于文體如何區別,具體點可以體現在 散文詩的分屬問題上。
(1) 關于現代詩與現代散文
現代詩之所以會漸趨散文化,筆者認為有兩點原因:一是白話文的出現是以散文化的語言開始,二是過于追求絕對的自由詩歌形式很容易陷入散文的泥潭。在白話文出現初期詩人們追求的所謂的白話詩實質上就是分格的文言散文而已。但隨著現代詩的不斷發展,詩歌的內容、詩歌的形式、詩歌的格律不斷健全,現代詩歌與現代散文的界限也漸趨明顯化。
筆者認為現代詩歌與散文的分界線可以表現在語言的連貫性,語言的精煉性和文體語言的實質上。
?1)我們都知道詩歌的語言不是連貫的語言,在某些方面是不符合現代漢語語法的,其更講究語言的跳動性,在語法上更深層次表現為古代漢語語法與現代漢語語法的雜糅。是一種打破邏輯的語言表現手法,而散文的語法是完全符合現代漢語語法要求的——散文中詩意化的語言或者說深刻的語言除外。當然部分抒情性的現代詩還是符合現代語法要求的像兒童詩,應景詩等等,但這些詩歌語意的“非邏輯性跳躍”(具體理解可見下文 )還是要有的,而且一定要有的,這一點是現代散文所沒有的。
2)現代詩歌的語言必須是精煉的過多的廢話是對現代詩歌的侮辱。在我國,詩歌的語言一直是精煉的,飽含深情的。在這方面筆者認為可以從兩方面解釋:一方面,就在于煉字,詩歌不像散文那樣提筆隨意書寫,情之所至,筆動如龍。不需要過多的結構上,含義上的思考,文字上的思考。而詩歌則相反詩歌首先在文字上是要推敲的,語意上是要推敲的,結構上是要推敲的,詩歌是一種完美的東西,不容玷污的。另一方面,筆者可以打個比方,大家在上小學時都學過縮句,就是把句子中的狀語,定語等修飾性的語言都去除,達到語段的絕對精煉。如果我們說只有語言平易近人通俗易懂的現代詩才能得到大家的認可,那么,現代詩的語言至少要達到前面筆者所說的語言絕對精煉,當然不是像縮句那樣沒有修飾而是主體和修都要絕對精煉化,切莫綴余。這點也是現代散文所沒有的。
3)前面筆者已經說過,任何東西的評判并不是從表面來判斷而是觀其實質,詩歌的實質就在語言,上面筆者已經說過詩的語言應是”婉轉,隱晦,激情“三者兼具的,以此區別于其他文體。而散文的語言一般是樸實自然真切的,這點也與散文詩不同。
?另外從深層次上來理解:詩歌是注重意象的表達的,而散文意象的表達比較弱。
(2) 關于散文詩的所屬問題
關于散文詩的所屬問題一直是新詩界爭論的一個話題,散文詩究竟可以說是散文還是詩歌,其實這個問題筆者認為沒有必要過多爭論,”散文詩“”散文詩“,著重一”詩“字。散文詩無論從其形成,從其發展,在根源上來講都是源于現代詩的或者說是從現代詩中脫離出來的、演變出來的,所以散文詩屬于現代詩是確信不疑的。只不過散文詩是在現代詩形成初期受現代詩過于自由化的思潮影響,形成的一種不求格式(散文形式),含詩歌實質(著重語意的“非邏輯性跳躍“)的詩歌類型。正如散文追求”形散神不散“,而散文詩只不過在這基礎上還要加上”詞精、意精“而已。具體判斷一篇文章到底是散文還是散文詩——可以類比筆者上面所述的現代詩廣義分類中【詳解】的最后部分作為判斷的手法。
5.敘事詩(詩體小說、史詩)與小說之不同
我們可以先看看網絡大眾對小說的理解,再進行分析:
??< 小說的價值本質是以時間為序列、以某一人物為主線,非常詳細地、全面地反映社會生活中各種角色的價值關系(政治關系、經濟關系和文化關系)的產生、發展與消亡過程,非常細致地、綜合地展示各種價值關系的相互作用,其中愛情小說的價值本質是反映兩性之間戀愛、婚姻與家庭關系的演變過程。
小說是一種敘事性的文學體裁,它以塑造人物形象為中心,通過完整的故事情節和具體環境的描寫,反映社會生活,表達主題思想。人物、情節和環境三要素構成了完整的小說世界。
小說內涵
價值性
小說的價值本質是以時間為序列、以某一人物或幾個人物為主線的,非常詳細地、全面地反映社會生活中各種角色的價值關系(政治關系、經濟關系和文化關系)的產生、發展與消亡過程。非常細致地、綜合地展示各種價值關系的相互作用。
容量性
與其他文學樣式相比,小說的容量較大,它可以細致地展現人物性格和人物命運,可以表現錯綜復雜的矛盾沖突,同時還可以描述人物所處的社會生活環境。小說的優勢是可以提供整體的,廣闊的社會生活。
情節性
小說主要是通過故事情節來展現人物性格、表現中心的。故事來源于生活,但它通過整理、提煉和安排,就比現實生活中發生的真實更集中,更完整,更具有代表性。
環境性
? 小說的環境描寫和人物的塑造與中心思想有極其重要的關系。在環境描寫中,社會環境是重點,它揭示了種種復雜的社會關系,如人物的身份、地位、成長的歷史背景等等。自然環境包括人物活動的地點、時間、季節、氣候以及景物等等。自然環境描寫對表達人物的心情、渲染氣氛都有不少的作用。
三要素
小說的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節和環境描寫。或人物(主要要素),故事情節,環境(簡寫)。
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的核心是人物的思想性格,人物描寫的角度有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正面描寫包括;外貌、語言、動作、神態、心理(又叫細節描寫)側面描寫包括;以他人言行來反映人物等(又叫側面烘托)。
故事情節(故事情節是指作品所描寫的事件發展,演變的全過程,故事情節的結構:[序幕-開端-發展-高潮-結局-(尾聲)]。
環境描寫
環境描寫是指對人物活動的環境和事情發生的背景作描寫。環境描寫分為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自然環境描寫是指對人物活動的時間,地點,季節,氣候及花草鳥蟲的描寫。社會環境描寫是指對人物活動的具體背景,處所,氛圍以及人際關系等作描寫。
環境描寫的作用:
1.社會環境描寫的作用:
(1)交代人物的生存環境;(2)交代人物的社會關系;(3)交代作品的時代背景
2.自然環境描寫的作用:
(1)渲染故事氣氛;(2)烘托人物形象;(3)推動情節發展;(4)暗示社會環境;(5)深化作品主題
創作
小說細節
小說中的細節描寫,是使小說得以成形的根本原因。細節描寫通常指的是,對可見之物的描寫和對心理的描寫。可見之物。包括環境、自然景物、社會背景、歷史背景、人物的外表及其行動、對話等等。心理,當然是指人物的心理。
從來就沒有無細節的小說,就像從來就沒有無身體的人一樣。一篇小說中,可以只包含某一類的細節描寫,卻不可能完全沒有細節描寫。比如海明威的短篇小說《殺人者》,通篇幾乎全是對話,那些活靈活現的對話,就是支撐這篇小說的細節。某些所謂的小說流派,比如法國的新小說對“物”的描寫、意識流小說對心理的描寫,這些流派是對小說的某一方面的細節描寫加以強調的產物。偉大的小說家,必定是在細節描寫上面十分獨特和極具創新意識的小說家。人類歷史上曾產生過的優秀的長篇巨著,更是細節描寫的典范。比如雨果的《悲慘世界》,筆觸幾乎包括了社會、歷史、自然、人物行動、心理等等所有方面的細節描寫。這樣的小說對讀者的震撼力,自然也就持久和強大。
由于細節描寫,小說才有了長度。小說的長度,是由富有生命力的細節構成的。而小說的長度本身卻并沒有優劣之分。一本糟糕的長篇小說,無論它怎么長,也無法敵得過一篇優秀的短篇小說對人性的啟迪作用。>------摘引
通過以上對小說的闡釋的分析,筆者認為小說與敘事詩的不同——首先表現在語言上,小說慣用陳述的語言,敘事詩則運用詩意化的語言。 其次在描寫上,小說著重于細節描寫,而敘事詩著重主體性描寫(只要把這個事情說的完整了,意思表達出來了既可,不必面面俱到的進行各個方面細節的描寫,可以抓住一兩個方面來把主體表現出來或者不進行細節描寫直接進行陳述),再次在整體性上,小說注重整個故事的完整性,敘事詩則更多注重整個故事的簡潔性(包含情節的簡潔性,語言的簡潔性)以及每個片段的完整性(敘事詩的場景是一個片段一個片段的,連貫性不像小說那么強,而且每個片段的描寫完整性很強,也就是每個片段截取出來也可以是一個完整的故事)。總之,敘事詩與小說的不同表現在各個方面,就像散文與散文詩的不同一樣。敘事詩與小說在語言的連貫性、語言的精煉性和文體語言的實質上、格式上以及意象表達上都不同。所以小說與敘事詩的分辨,還是比較明顯的,文學界也沒有過多爭論。在此,筆者也一帶而過,淺薄簡議。
6.現代詩”意韻“(這里指意境和音韻)與古詩之比較
古詩與現代詩的意境在本質上是相同的,因為意境不是一種表面的架構,而是一種具有深層次內涵的東西,在我國意境是所有詩(無論是古體詩、近體詩還是現代詩)所共同追求。王昌齡《詩格》中提出:“詩有三境:一曰物境,二曰情境,三曰意境。亦張之于意,而思之于心,則得其真矣。”艾青說“意境是詩人對于情景的感興;是詩人的心與客觀世界的契合。”筆者認為現代詩的意境也如前人所述,追求一種人的主觀意識與客觀事物本質的超驗化融合。而這個融合的過程需要文字上,情理上,物理上,思維上的高度聚合。 在這過程中 對于描物 當以物為基點,情為觸發點,意為寫點,境為終點。 對于抒情 當以意為基點,情為寫點,物為類比點,境為終點。(筆者關于現代詩境界的具體看法可觀下文)
古詩的音韻與現代詩相比可謂大相徑庭,古詩的音韻注重嚴格的平仄關系,把平仄視為詩歌音樂美的主要表現形式,也是古詩區別于其他文體的顯著特征。而現代詩對于音樂美的追求更多的注重外在排列形式,頓,尾韻上。現代詩追求文體的自然性,更注重文體的流暢性。如果說古詩是裝飾的美,那么現代詩就是自然的美。把古詩比喻成冰,那么現代詩就是水。二者本質上是相同的,只不過是后者更加注重自由。所以筆者推測,現當代現代詩的音韻比較散漫,自由,混亂,但過個百年或千年之后,也會朝著近體詩的方向發展,節律越來越明顯。而且未來現代詩的格律,應該注重在“詞”和“句”上,這點與古詩注重在“字”上不同。
7.現代詩的節奏與韻律(音樂形式與排列形式)分析
(1)頓與句法、音律美——平仄與音調、音樂美(雙聲疊韻 、回旋......)
現代詩的“頓”,其實就是我國傳統文章句讀的一種變體形式,(白話文的標點符號是為了增加語言的清晰性,使人們更容易理解文章)而現代詩的“頓”便傾向于傳統的句讀增加了文章的模糊性、跳躍性,更加強調了文章的節奏感。
現代詩的平仄和音調,不明顯化。主要表現在頭韻和尾韻上,押韻呈不規則性。
現代格律詩的音樂美主要表現在形式上,在語言上有點類似于古代駢文的對仗。韻律上采取疊韻反復的方式。形式上多采用回旋,類似于疊詞形式。
(2)字的凝練
???????無煉字不成詩,煉字是詩歌的靈魂,而詩人在煉字的過程中,其實也在下意識的掌握著節奏和韻律,所以煉字在某方面來講也是對詩歌音律把握的一種方式。筆者今天以“的”字為例,向大家簡議說明現代詩的煉字及深意。
<現代詩的“的”字>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漢字文化更是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從古至今漢字無論字形字義都在不斷的變化完善的過程中。至今,大家所熟知的常用漢字已有3500多個,這3500個漢字可謂是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的縮影。中國漢字的多重運用手法歷來被西方學者認為是詭異莫測。在3500個常用漢字中有一個字卻可以稱得上是常用漢字中的常用字,那就是“的”字。無論在小說戲劇詩歌散文中,無論你的文章寫得好還是寫得壞,這個字都必不可少。此刻,作為一個詩歌愛好者,我十分想談談現代詩中的“的”字情懷。
中國現代詩發展百年有余,詩歌體裁詩歌樣式不斷翻新,基本由短小精悍的現代詩模型逐漸演化成優美綿長,又不失韻味的長詩散文詩。這其中“的”字的運用卻絲毫未減,甚至越用越多,越用越靈活。可以說現代詩已經離不開“的‘字。
其實,從”的“字的本身來說,在語法中“的”字是一個結構助詞,多作為定語為于名詞前面,其用法多變,既可以用于句中也可以用于字末,在語法中運用中也有很多限制。
但在現代詩中,其用途更加廣泛,作用更加突出,很多詩人為營造一種抽象意韻美,往往打破“的”字在語法中的限制,而更加注重詩意的表達,這也是現代詩與其他文體
不同的重要標志之一,這也使現代詩有時生澀難懂,不易理解。其實詩人文字的抒發就是一種打破規律后的文字重組,意境上的升華。
在現代詩中"的"字是一座橋梁,是兩種不同意象的中介。一方面詩歌離不開它本來具有的形容性詞性的象征,另一方面詩人需要用它把兩種毫不相關的意象有機的融合,從而創造一種現代詩
氛圍。另外,“的”字對詩歌的全局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文章中,有時一個“的”字可以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有時一個“的”字也可以使看似平淡無奇的詩歌,突然有一個轉折,有一個突破,有時一個“的”字更可能是其本身語法中綜合作用的集體體現。
“的”字其實還能體現一個詩人寫詩的功力,一般情況下,剛剛走向現代詩創造道路的詩人,寫詩中“的”字的運用較多,而且多是運用其定語的作用,形容詞性的抒發,像寫散文一樣,根本找不到那種抽象的意韻美,而稍有經驗的詩者,“的”字的運用就比較靈活,雖然在文章中“的”字運用可能并未減少,但他們筆中的“的”字已經有一種意象中介的作用,但對“的”字的綜合運用能力還有欠缺,而成熟的詩人,“的”字的運用已經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他們可以在全文中只有一個“的”字,卻把“的”字的全部功用匯于一點,他們可以滿文都是“的”字,每一個“的”字卻是“的”字不同功用的不同體現,恰如“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
總之,“的”字在現代詩中已經必不可少,在所有文體中也必不可少。當然,也許有些詩歌一個“的”字也未用,卻也堪稱是極品文章,但那畢竟是少數,而且,即使。他沒用“的”字,也可能使用了“的”字的“諧意”體“得”“地”等,以及“的”字隱藏下的轉折作用,也就是“藏而不漏”。
8.現代詩的格式分析
關于格式(筆者想法):根據表達的需要來確定格律形式,而不是根據原有的計劃(當代現象)。(延伸)在這一過程中最終會演變形成一系列常用、極佳的詩歌格式,當這樣的格式達到一定的量積累時,才會形成真正的確定的詩歌格式。詩人們再根據這樣的確定格式,抒發自己的情感,現代詩的詩體才會真正形成。而我國的現代詩正處于(當代現象)以及過早的向后(延伸)這一階段。所以現代詩人關于現代詩體的研究陷入矛盾是情有可原的。
現代格律體(無韻則非詩)
行詩/節詩??(以一行為一頓,以一節為一韻。采用疊韻、回環等方式,來表現詩歌的音樂的美、繪畫的美、建筑的美。)
如聞一多的《死水》、朱湘的《日色》《采蓮曲》、徐志摩的《再別康橋》。
格言體(哲理詩等)???(形式來源于日本的俳句、泰戈爾的哲理小詩、蘇聯的馬雅可夫斯基的樓梯詩以及受中國古代詩歌短小精悍的形式的影響 ,一般為四節及四節以下(通常只有兩節)具有對稱性或首尾呼應的有哲理性詩句。)
如冰心的《繁星流水》、宗白華的《流云》、卞之琳的《斷章》。
現代自由體(作文如作詩)
散文詩(不注重停頓和規范化音律,一種追求詩體獨創性和自我內在律把握的不求格式(散文形式),含詩歌實質(著重詩歌語意的“非邏輯性跳躍“)的詩歌類型。)
敘事詩?(一種含詩歌實質,注重分節完整化敘事的長篇詩歌體裁。)
--------------------------------------------------------------------------------------------------------------------------------
9.現代詩的評判標準及現代詩的境界
【引子】
《關于朦朧詩的三味、三度及三品》中說,朦朧詩有三味:“思的迷惘”、“感情的隱秘”、“藝術的新異”,應有三度:“自我表現”、“打破傳統”、“藝術創新”。并把詩分為三品:“凡有積極意義,藝術技巧上有創新的列為上品;內容一般的,或富有感情而尚未臨于消沉,表現手法新穎的列為中品;內容不好,消沉頹廢的,即使有比較新奇的表現技巧,列為下品。
【正文】
(1)現代詩的評判標準:
筆者認為:一首成熟的現代詩必須具有【三美】,【情美】,【抽象”意韻“(這里指意蘊、音韻)美】與【意境(意義、境界)美】。有【情美】的可稱【初詩】,加之【抽象意韻美】稱【曉詩】,再加之【意境美】稱【成詩】。
現代詩之最高境界就為【三美合一】
范如:
??????????????????????【假如沒有太陽】??????????????????????????????---成詩
?????????????????????????????(美國)狄金森
??????????????????????假如我沒有見過太陽,
??????????????????????我也許會忍受黑暗。
??????????????????????可如今太陽把我的寂寞,
???????????????????????照耀得更加荒涼。
??(這首詩雖然短,但“三美”皆具,作者可謂鬼斧神工。)
情美:本詩表達了作者那種追求光明的心愿,同時也表達作者對自己所處的“光明”社會的一種無奈。情深意切,感人肺腑。
抽象意韻美:(可如今太陽把我的寂寞,照耀得更加荒涼。)??【寂寞】照耀得更加【荒涼】
??????????作者運用一種抽象的比喻,意義深刻,讓人感到一種無形的美與深刻思考。
意境美:本詩作者將讀者帶入自己的心里。帶到那個時代。帶到作者身處“困境”時的那一聲無耐感嘆之中。作者用朦朧的語言揭示了現實的社會的可悲。
小結:?現代詩作為當代國際通用的一種詩體,其形式多樣,派別分立。 甚至各國都有其本國的特色。我國之現代詩,雖然出現時間短,幾十年來卻發展飛快。帶有濃厚的本族傳統文化特色和時代特色。總而言之,振興我國之現代詩 刻不容緩,?也是當代每個中國現代詩人的心愿。 其實,現代詩歸根結底 最重要的表現 我認為就兩點, 就是?【創新】與【意義】。?一首好的現代詩,必須有新穎的題材,奇特的想象與深刻的意義。一首沒有意義的詩不可能是一首好詩,也經不起時間的推敲。所以,寫詩當以意義為先,創新為主,情為輔。宗論:詩,文之精華。??寫詩,文人之榮。
(2)現代詩的境界:《現代詩三境界》
“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云彩。”(1)“窮,有個涼涼的鼻尖,他用玻璃球說話,在水滴干死以后。”(2)“我常常想生活應該有一個支點,這支點是一座紀念碑。”(3)
(1) 個人情懷:詩歌本身就具有一種抒發情感的意味,人作為詩歌的主體,在抒發情感的過程中也不可避免的帶上個人感情。現代詩壇有個奇怪的現象,就是有些詩歌你能感受出詩人的高尚情懷偉大抱負,卻感受不到詩人對社會對人生的深刻體驗。當然這種現象可能是由于詩人本身涉世未深所造成的,但這種詩人情懷或志向的表達也會引起人們情感的共鳴,也會成為一種社會精神力量,“三觀”端正、語言凝練的這種現代詩不得不說是一種財富。---------------“情生”此乃現代詩第一境界。
(2) 社會體驗:詩歌的精華就在于拋開事物現象挖掘其本質,很多優秀的詩歌都是詩人本身從社會的深刻體驗中得來,這種體驗包括對社會本質的揭發,對社會生活的反映,對社會事物的升華。這樣的詩歌大家可以從中體驗出一種“意蘊'",感受到一種深刻的東西,一種悲天憫地的情懷。-------------”意生“此乃現代詩第二境界
(3)人生感悟:一個老資格的詩人,當然包括或詩齡長或社會經驗豐富或詩力雄厚......,這樣詩人寫出的詩已經達到一種境界,他們可以把豐富的生活經驗,淵博的知識體系,偉大的抱負,深刻的對事物本質的探究融入到詩歌當中去,他們寫詩已經是一種總結性的寫作,把詩意孕育到回憶感悟體驗中去,已達到一種化境。-------”境生“此乃現代詩第三境界。
---------------------------------------------------------------------------------------------------------------------------------------------------------
10. 現代詩寫作
正如詩論家王珂所述,現代詩的寫作必須在一定的學養、技術、難度、高度(可參見王珂的《詩體學散論》)的前提下進行。所以筆者認為現代詩不管采用哪種藝術表現手法都要具備相應的學養、技術、難度、高度,才有理由下筆寫詩。當然如果缺乏一定的學養,有長期的社會經驗和寫詩經驗也是可以彌補的。
(1)超驗與妙悟:
???一首優秀詩歌的書寫,需要一個思考的過程,而在這個思考的過程中,需要一個點的激發,這個點也就是我們所說的靈感。筆者認為詩歌 的靈感的來源有兩個途徑 :一種是妙悟或者說頓悟,另一種就是作者超驗意識與個人情感,事物本質的碰觸。
前者,詩人是被動的,是詩人下意識長期積累的某種意向遇到某種刺激,突然迸發出來。后者是詩人主動的,有意識的情感附和,對事物的深刻探究,最終與超驗意識的契合。筆者認為靈感是一種上升到哲學層次的概念,其更多與意識相關,無意識的迸發,前意識的聚積,意識的呈現,應該是詩人思維靈感的主要來源。
(2)藝術表現手法〔即:藝術手法和表現手法,也含表達手法(技巧)〕
現代詩的寫作不是簡單的文字組合,它有其自身特有的各種藝術表現手法,其中隱喻、抽象、置換、象征、暗示、通感等為常用的表達方式。欲揚先抑,巧設懸念,以大見小,開宗明義,卒章顯志,托物言志,寓事于理,情景交融,夾敘夾議等為基本的表現手法。
隱喻:是現代詩歌最基本的表達方式。在現代詩出現初期,這種特征并不明顯,但隨著現代詩的不斷成熟,隱喻逐漸成為現代詩一種標志,甚至成為現代詩的語言特征。隱喻與明喻不同,它減少使用像、似的,這些明顯的形容性詞語,或者形容性詞語的前后的本體與喻體之間的形象化類比是不符合邏輯的,而是把事物之間的形象特征,內在特征進行隱身化的類比,呈現出來。這樣充分的表現出現代詩那種含而不漏的意蘊,也因此區別于其他文體,形成現代詩的獨立特征。這種隱喻的進一步發展,便為現代詩的語意的非邏輯性跳躍,意韻美增添了藝術憑借。
抽象:抽取事物本質,再超驗化組合。事物的本質并非事物現象化的原貌,而是一種脫離事物現象的綜合形象集合。本質與本質的形象化結合就會形成一種不一樣的美,上升到一種哲學的高度。
置換:不同于隱喻,并不是對事物形象的隱身化比喻,而是一種同類事物的本質特征的替換,進而引起讀者的聯想。
象征:對事物脫離現實的意象化表達,這種手法與隱喻、置換、抽象不同,兩種意向,兩種事物可以沒有任何關聯,只是作者心中的臆想形象與事物本質的契合,具有個人化和個性化特征,一般讀者很難理解,或理解各異。只有通過作者的闡釋才能使人豁然開朗。
暗示:用一種暗示性的語言,引導讀者進入某種境界,是一種作者有意識的運用大眾深思可理解的意象,抒發自己的情感、主張的一種表現手法。
通感:作者為了表達某種意象,使各種感官器官,產生的感覺互相溝通,互相轉化而產生一種美的印象。
11.現代詩的抽象與自然
????筆者認為詩歌是一種“情“ ”意“交融的文學體裁,貴情,更重意的表達。而現代詩的“抽象“(非經驗性的表達,隱喻,趨向本質的東西)著重于意,”自然“著重于情。
通俗的講也就是,有一定的深度的詩歌(在初詩級別以上的)更重意的表達;一般的抒情詩,更重情的表達。
現代詩的四級高度法則:韻律——語意的“非邏輯性跳躍“——抽象意韻美——意境美。
-----------
韻律——只有韻律無較深意蘊、注重抒情,最基本的詩(如一般的抒情詩、應景詩、童詩)
很多人強調詩歌的自然性,認為只有語言通俗易懂,平易近人的詩歌才能真正得到大眾的認可,流傳千年。確實真情實意的流露加上樸實的語言——這樣的詩歌是最能打動普通大眾的,也是普通大眾最易理解、最易接受的。但這種樸實的詩歌,也并非簡單的平白直敘,而是架構在詩歌的語言實質內的并含有一定簡單可理解的意蘊。對于現代詩而言,如果不講究一切藝術表現手法,只注重情感散文式的抒發和內容的通俗易懂。那么這種詩歌,就一定要講究最基本的韻律,至少像筆者上文所述的注重詩歌最基本的外在排列形式,頓,尾韻等,這也是對現代詩歌的最基本要求。
------------
語意的“非邏輯性跳躍“——初詩
引子:(非邏輯=不規律)+跳躍=隱形邏輯關系
正文:現代詩的語意的“非邏輯性跳躍“ 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理解:
<例詩:
【難民】?(聞一多)
日頭墮到鳥巢里,
黃昏還沒溶盡歸鴉的翅膀,
陌生的道路無歸宿的薄暮,
把這群人度到這座古鎮上。
沉重的影子,扎根在大街兩旁,
一簇一簇,像秋郊的禾堆一樣,
靜靜的,孤寂的,支撐著一個大的凄涼。
滿染征塵的古怪的服裝,
告訴了他們的來歷,
一張一張兜著陰影的臉皮,
說盡了他們的情況。
螺絲的炊煙牽動著一串親熱的眼光,
在這群人心上抽出了一個不忍的想象:
「這時,黃昏正徘徊在古樹梢頭,
從無煙火的屋頂慢慢地漲大到無邊,
接著,陰森的凄涼吞了可憐的故鄉。」
鐵力的疲倦,連人和想象一齊推入了朦朧,
但是,更猛烈的饑餓立刻又把他們牽回了異鄉。
像一個天神從夢里落到這群人身旁,
一只灰色的影子,手里亮著一支長槍。
一個小聲,在他們耳中開出天大的響:
「年頭不對,不敢留生人在鎮上。」
「唉!人到那里,災荒到哪里!」
一陣嘆息,黃昏更加了蒼茫。
一步一步,這群人走下了大街,
走開了這異鄉,
小孩子的哭聲亂了大人的心腸,
鐵門的響聲截斷了最后一人的腳步,
這時,黑夜爬過了古鎮的圍墻。>
1.(句內)一段符合邏輯的短語或句子,在作者的精心安排下,使得主賓之間產生不符合常規邏輯的隱形邏輯關系。
如上詩中,“螺絲的炊煙牽動著一串親熱的眼光”中主語(螺絲的炊煙)與賓語(親熱的眼光)之間,沒有正常邏輯下的語意關系,而是一種作者從事物本質中抽離出來的一種臆想關系,在這個臆想時空里,主語與賓語之間是符合邏輯關系的,這種關系隱藏在文字之后,所以筆者稱之為隱形邏輯關系。這種隱性邏輯關系的主要作用就是使詩歌有個跳躍,使語意有個跳躍,更能產生一種意蘊,使簡單的話語更增添一分詩意。
2.(句外)兩個語段之間,正常邏輯關系斷裂,隱形邏輯關系的契合。
如上詩中“像一個天神從夢里落到這群人身旁/?一只灰色的影子,手里亮著一支長槍。”中前句"像一個天神從夢里落到這群人身旁",與后句"一只灰色的影子,手里亮著一支長槍"之間有一個語意的跳躍,這個跳躍之間沒用常態下的邏輯關系來連接,而是一種隱性的連接關系,或者說是一種意象的契合。使得顯性與隱形相結合,后句與前句既有一種承接關系,又達到一種表里如一的境界。加深了語意,增添了詩意,使詩歌整體有一個跳躍。
注:筆者上面所述的都是從語意的角度來分析的,語意的跳躍才是筆者真正想說的,而類似藝術手法的闡釋,只不過是對這種語意跳躍的結構揭示。
-------------
抽象意韻美——曉詩
著重在“抽象”“意”“韻”這三個字來理解,也就是從 現代詩的 “抽象”““意蘊”“音韻”上來理解,
抽象:抽取事物的本象,也就是抓住事物的本質。加之???意蘊:有一定的深刻的含義。?再加之?音韻:符合一定的詩的節奏或者說音樂美。????????也就形成了現代詩的抽象意韻美。
注:具體解釋可觀上文< 現代詩的評判標準>
-------------
意境美——成詩
著重“意”“境”兩個字來理解,也就是從現代詩的 “意義”和“境界”上來談。
意義:衡量這首詩是否有價值,包括實用價值,精神價值,情感價值等等。?加之?境界:詩歌是否達到了,作為一首現代詩,應有的境界水準,三美合一。
注:具體解釋可觀上文< 現代詩的評判標準>
12.現代詩的價值
21世紀,中國文學呈現多樣化發展趨勢,現代詩歌作為當代中國文學重要組成部分也呈現繁榮景象。
眾所周知,幾千年以來,只有有價值的好文章才能流芳百世。而很多人對現代詩歌這種從西方傳入,完全有別于傳統詩歌的詩歌體系產生懷疑,現在詩歌價值究竟何在呢?
其實簡單地說,我認為現代詩歌的價值與各種文學體裁價值體現的原則幾乎相同,就在于文章的“意義”。
當然這里的“意義”也不同于其他文學作品的意義,這里的“意義”指的是詩歌的一種精神。
亞洲諾貝爾獎第一位得主,有印度詩圣之稱的泰戈爾,他的詩歌往往飽含深情,意味深長。堪稱哲理詩中的杰作。這種詩歌就是一種有精神的詩歌,它不空洞,能使人思想上得到一種提升。
當然,我所謂的精神也不單單指的是這種思想的升華,還應強調的是一種有實質價值的社會精神,人格精神。能抒發真情實感,能得到社會的共鳴。能入能出的這樣一種精神。有這種精神的詩歌,筆者稱之為精神詩歌。
精神詩歌追求不虛妄,有追求,用真情,反映社會,避免華而不實的這樣的有用的真詩歌。
精神詩歌傳承的就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經世致用思想,又在經世致用的思想上加以擴充,將個人的情感價值,人格精神融入詩歌。追求真正的文學,革新的文學。
--------------------g-----------n-----------o-----------y----------i------------u-------------c---------------------
注:由于筆者水平有限,資料并不充足,上述論述中借引的時間,名稱上的錯誤,還請讀者引證,不吝賜教。但主體思想,大多為筆者思想,少數兼具他人合理言論,讀者可引申,評論,豐富,發展,修訂,切莫更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