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一直在追《跟著貝爾去冒險》,感受很深。從一開始到最后,每一個人都發生了不可思議的變化。
一直在意自己發型的張丹峰一開始被一塊石頭砸到都抱怨個不停,到最后說看到腿上的傷口都爛掉了也不在乎,開始享受滿身泥濘的感覺。一向拘謹安靜的白敬亭開始直接表現自己對于榮譽和競技的進取心,隨心隨欲的laughing哥開始會學會照顧身邊人的感受,看似最嬌弱的吳倩最后在左手受傷的情況完成了懸空滑索的挑戰。
最明顯的變化莫過于韓雪和大張偉。一個看到蟲子、青蛙都會害怕得流眼淚的韓雪,最后吳倩被懲罰從裝滿蛆蟲的箱子里用臉扒出安全扣,韓雪是不由自主地把頭往里探,叼出了安全扣,還笑得很開心。而大張偉,作為體能白癡的他,哭著喊著鬧著走人的他,最后開始相信自己能做到,咬著牙關完成了懸空滑索的任務......
貝爾是一個很好的野外生存專家,因為他不僅教會了他們野外生存的本領,他還知道如何讓隊員直面恐懼并且去克服。他并沒有因為他們是大明星的身份又或者顧忌外國人的身份。他知道蔣昌建最怕蛇,懲罰他的時候就把一堆蛇放在地上,讓蔣老師在上面做俯臥撐。他看到韓雪害怕蟲子,懲罰她扣上裝滿蟲子的頭盔,又讓她狠狠地把她抓住她最恐懼的青蛙扔進簍子里。
在那樣的野外環境下,那樣的貝爺,我相信,這種脫敏療法不是適合每一個人或者是任何環境,當你有想去克服的心態,你才有可能有效果。這里每個來參加這個節目的人都是希望能克服自己的恐懼,挑戰自己。如果他還沒做好這個準備,強迫是沒有用的。
當你心里有恐懼的時候,它會影響你的判斷的。同樣的對失重超級害怕的語熙和吳倩,在跳天坑的時候是完全不同的狀態。吳倩因為害怕,忘記了貝爺的忠告,直接腿軟滑下去了,撞到了墻面。而語熙,直接一蹦就跳出去,懸在空中,興奮地大喊著:“I Love it.”
“最大的恐懼是恐懼本身。”你恰恰可能不是最怕你害怕的東西,而是那種恐懼的感覺。當你相信那件事情會發生或者那種很可怕,你就真的會沉浸在那種感覺。
我爬山喜歡往上沖,總是隊伍的第一個。因為我相信一鼓作氣是最省力氣的。但和我爬過山的人都會知道,我上山就像勇士,下山就像逃兵。我很害怕下山,因為我恐懼會摔下去,所以我會很小心翼翼地往下走,即使上山比我慢的人都蹭蹭地往下走,我依舊是一步一步地走著。
當你相信自己能,理性告訴你只是恐懼本身讓你做不到而已的時候,你可以邁出那一步。記得上學時候上體育課,老師讓我們跨欄,很多女生都是臨邊抬腿去的,因為怕摔。而我當時摸索到,只要我按照標準的跨欄姿勢過去,絕對能過去。于是個子很矮的我反而成了那堂跨欄課的示范者。
還記得那個著名的鱷魚實驗嗎?
有一個心理學的教授做了一個實驗,在實驗室下面養了很多的鱷魚,在鱷魚上面設置了很牢固的鐵絲網,確保人們不會掉下去,在鐵絲網上鋪設人們可以行走的路,上面有特殊的燈光,不同的燈光下人們能看到不同的東西。所以第一次的燈光下能看到木板,看不到鱷魚,所有參加實驗的對象很快的就從木板上走過去。第二次的燈光下能看到下面的鱷魚,結果九人中只有一個人敢過去。第三次能看到木板、鐵絲網和鱷魚,結果九個人都能走過去。因為恐懼,第二次試驗表明人們對于恐懼的事情不敢嘗試,如果一直不敢嘗試,你就會失去很多機會。
除了改變認知的這種方式,如果你擁有想保護別人比恐懼更重要的信念,會讓你拋開恐懼。張鈞甯在面對高空、瀑布、洪水等的挑戰,她說她也很害怕,可是她為了鼓勵大張偉,把自己的恐懼隱藏下去,并且會盡自己的所有能力做一個最好的示范,好讓大張偉更容易面對挑戰。
每個人的經歷不一樣,認知方式不一樣,所以恐懼的東西也不一樣。當你知道別人恐懼一樣東西而你不害怕的時候,千萬不要嘲笑TA,因為可能你恐懼的東西TA當做是小兒戲而已。而克服恐懼本身,是應該交給自己主動去完成的,而不是你想好心幫TA克服。
真正的勇士不是你做到了別人做不到的事情,而是你克服恐懼去擁抱一個更好的自己。如果是我去跟著貝爺去冒險,也許我一天都撐不下去,佩服那些能堅持下去的人。他們克服了自己的恐懼,這才是真正的勇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