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末稍,櫻花時節,小區里、公路旁、公園里,處處櫻花照眼。早櫻、晚櫻,玫紅的、淺粉的、深粉的、白色的、綠色的櫻花,各種類型、各種顏色的櫻花登上了春天的舞臺,大放異彩。
早櫻是最早綻放的,它綻放的時間和垂絲海棠綻放的時間差不多,花型和顏色也差不多,很多人把這兩種花弄混了,其實它們還是有區別的。垂絲海棠的葉子比較多,呈心型,褐綠色;早櫻的葉子較少,翠綠色。垂絲海棠的花蕊短,是嫩黃的;早櫻的花蕊長,是紅色的。垂絲海棠花瓣張開,盛開后顏色越來越淺;早櫻的花瓣收些,盛開后顏色越來越深。
早櫻先幾天盛開后,晚櫻也相繼開了。樓下的小花園里,有一株淺粉色的櫻花。盛開的,花瓣層層疊疊,像瓷一樣的明麗,未盛開的花苞顏色深些,形狀有點像粉色的康乃馨。我更喜歡這種顏色的櫻花,看上去覺得明凈柔和,一簇簇聚攏,仿佛天上的云朵。
上班路上,一路都是深粉色的晚櫻,三五步一株,間雜著一些綠色的櫻花。深粉色的晚櫻很常見,花開的時候葉子也長出來了,綠葉紅花的綴了滿樹。這種櫻花越密集越好看,若是種成兩排,花枝交錯,形成櫻花長廊,會吸引了很多人前去觀賞。如漁洞景區的櫻花便是這樣,往年也常常大老遠的跑去看。這幾天也看到朋友圈不斷有人轉發集贊,據說要在這里搞燈展。想著那櫻花和霓虹閃爍、人頭攢動的場面,是賞花還是看熱鬧?算了吧,還是不去湊這份熱鬧的好,櫻花是耐不住喧囂的,欣賞,還是靜靜的為好。
每年春天,櫻花都如期盛開,每年春天,我都會在同樣的地方看到櫻花,我的手機相冊里,有每一年的櫻花照片,從早櫻拍到晚櫻,從櫻花開到櫻花落,一路看它花開成海,仿佛這是春天的一種儀式。
讀松尾芭蕉和小林一茶的俳句,常常讀到寫櫻花的句子,比如:
松尾芭蕉:“為賞櫻花/日日行走五里六里——真是奇葩”,“櫻花濃燦如云/一瓣瓣的鐘聲/傳自/上野或者淺草”,“初放的櫻花——愿新寫的俳句/不似吾等容顏”,“櫻花大餐——櫻花樹下,櫻花/入菜,櫻花入湯……”
小林一茶:“這亂哄哄的人世的/良藥/遲開的櫻花”,“傍晚的櫻花——今天也已/成往事”,“喝醉后,連說話/都顛三倒四/像重瓣的櫻花”,“真不可思議啊!/像這樣,活著——在櫻花樹下”。
從這些俳句中,可以看出他們對櫻花的熱愛,他們筆下的櫻花,可以看,可以聽,可以寫,可以吃,可以療愈,可以讓人為它活著……
櫻花時節,走在春天,仿佛就是為了邂逅這一樹樹盛放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