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年前來廈門時,在廈大的漫步給我留下了很美好的印象,于是這次帶女兒再訪廈門,第一站選擇是帶她看廈大。
可到了門口就讓我大跌眼鏡,等待入校參觀的游客隊伍長龍綿延百米開外!原來因為游客太多,廈大為保障學生不被過分打擾,所以規定每天每時間段入校不能超過三百人,所以雖然十二點才能入校,可是早上九點有游客就來排隊了,而我們到時已近十二點。
本來打算放棄了,可此時過來一個攬客的當地人問要不要進,十塊錢領進門不用排隊。雖然將信將疑,但看她說的肯定,想也許本地人有其他門可進,就付了錢給她。不想卻是被騙了,所謂領進去,不過是在隊伍靠前的地方有她們人排隊,而她們一收幾十個人到點兒就在那兒插隊進去,過程擁擠不堪,甚至是危險的,如十幾年前擠春運的樣子。想要退出來,卻被人潮推著,不能如愿。也只能順流擠進學校,卻已性味索然。而校園依然是美麗的,可雖然管理限制了游客,可因為集中時間進入,于是觸目更是滿校游客,只覺進了個景點,再無大學的美感。想原來進廈大還寬松時,雖也限制可因為沒有什么電子設備驗證,各門還是可以混進來下,走在三五成群的學生中間感受他們的朝氣那才是參觀廈大的美妙感受,而不是單看那些建筑,美則美矣,缺了趣味。
在擁擠的過程中,一邊護著小妞兒不被擠到,一邊跟她閑聊免她不耐煩。玩笑說到:你看這進校門的過程就跟你考大學一樣:千軍萬馬過獨木橋。轉念想來,這類比對于各階段升學還真真貼切:漫長準備,且擁擠不堪,過程幾乎毫無樂趣可言;而在這過程中,參與的人大多只想進校門,至于進校門干什么?為什么而進也變得很短視。而過程中,因為信息的偏差也衍生出諸如那些門口號稱可以領進去的生意,各種補習,各種沖刺,各種關系。。。而參與者也還趨之若鶩,生怕錯過就是一生的過錯。
同樣是大學游覽,想起對斯坦福的印象:大學是沒有圍墻的,沒有門衛更遑論排隊驗證。那種開放,信任,接納,融合,讓人心生向往,而非不得已而去。也許有一天我們的學校不再有圍墻,也才意味著我們社會整體的素質與意識的新的階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