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天,看了很多講述愛情的電影和劇集,很多時候會找不到那種被帶入的狀態,感覺很乏味很無趣。但每每當我不想再觀賞下去的時候,都會有一種無形的念頭,敦促著我要有始有終地看下去。這樣的心情,不難理解;這樣的念頭,也不難解釋。乏味和無趣,意味著我在感情上已經成熟了,對現實與幻想已經懂得分辨了。逼迫我看下去的力量,意味著我內心對真愛的憧憬和渴望,盡管它遙不可及。愛情在現實的生活面前,總是顯得蒼白無力,我們大部分人都知道自己難以擁有和維持它,但它始終綻放在每一個人的心里,無法泯滅,永遠高高在上地,被崇拜著……
《那年匆匆》,一個擁有夢想卻沒有時間實現夢想的女孩;一個有時間實現夢想卻沒有夢想的男孩。男孩借了女孩的夢想,于是,他們相愛了。導演總是喜歡讓幸福的時光變得很短暫,于是女孩得了血友病,生命開始進入倒數。男孩去為女孩實現夢想,四處奔走為女孩拍下各地的日出影像;女孩在病危前為男孩寫下一首歌,并冒著隨時死亡的危險為男孩錄下來。最終,女孩沒有看到男孩為她拍攝的日出影像,男孩也沒來得及跟女孩作最后道別,從此,男孩的余生都在為女孩追逐夢想。我個人覺得,這部影片最浪漫的地方,不是他們那生離死別的愛情,也不是他們互補的人生信念,這部影片的浪漫所在,出自于女孩的一句話:“人活著,就要有夢想”。真愛,何嘗不是人類的夢想……
《觸不可及》,在那民族存亡之秋,國家興衰之際,一個在國軍統戰部從事間諜工作的地下黨員;一個沒有任何意識形態和政治背景的舞蹈老師。從素未謀面,到惺惺相惜,再到彼此信賴,無需言喻的愛情,無需承諾的等待。那無比矜貴的光陰,就如同翻書一般,從內戰到抗戰,再到內戰,然后到改革開放,一次又一次的被錯過,被離散……期間所演繹的,是對信仰的忠誠和對愛情的堅貞。或許是我太過木納,觀賞之初,我一直以為這是一部諜戰片,看了一大半才發現,原來這是一部愛情片。這部影片講述著,在那樣的時代背景下,愛情是多么地卑微多么地渺小,而信仰是那么地堅定那么地偉大;同樣也講述著,真愛,醇厚而源遠流長,執著而堅貞不渝……客串者徐靜蕾說的一句話很有意思:“你最可怕的敵人,就是感情”。的確,在真正的感情面前,無論多善于偽裝的人,都將變得赤裸裸……
《大男當婚》,幾年前播出的舊劇,我最近才有緣得看,這是一套最貼近現實生活的劇集。一個事業處于上升期的三十多歲未婚老青年,眾多美麗的女主角,各種模式的愛情進行曲,結局雖然都是分手,卻很難說得清當中的是非曲直。因為,生活是一本書,當你讀得越多、懂得越多,就更加難以對一些你不認可的事物,去加以指責和批判。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即便是他的選擇間接地傷害了你,你也無權批判,因為賦予他傷害你的權力的人,正是你自己。這套連續劇很好看,但它所講述的,其實僅僅是生活,而不是愛情。或許正是因為如此,它才吸引著我一集接一集地看下去。當然,最真實的愛情,從來都只是發生在現實的生活中……
真愛,何謂“真愛”?看過眾多的書籍和影視作品,我個人的感悟可以用一句話來表述:刻骨銘心地痛過,呼天搶地地哭過,才是真的愛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