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夏天,茄子將要下來的季節,不禁想起小時候在魯西南農村吃過的一道簡樸而美味的菜品—烘茄子。
茄子是魯西南農村最為常見的一種蔬菜,因其生命力強,易管理,收獲多且美味可口,深受人們的喜歡。魯西南的百姓每年、每家幾乎都要種這種蔬菜,從夏天一直可以吃到秋末,為百姓餐桌上最為常見。
茄子本身沒有多大的異味,配什么料,出什么味,是最佳的配菜,我印象比較深的是小雞燉茄子,雞肉的味道可以毫無保留地浸透到茄子里,燉透的茄子甚至比雞肉都好吃。另外,炒茄條,蒜泥拌茄子,紅燒茄子、炸茄盒也都各有風味,大家都吃過,不贅述。
茄子要想做得好吃,有個最為重要的前提條件,那就是必須舍得多多用油,否則就是清湯寡味,平淡無奇。而我小時候,魯西南農村吃飽尚成問題,油就別奢望了,燉雞更是幾年也難得遇上。
但是,百姓越是窮就越注意粗菜細做,魯西南農村最為流行的烘茄子就最具代表性,用最簡單的佐料,把茄子的味道做到了極致。
具體的做法一般有以下幾步:把茄子縱向切成約一厘米厚薄的圓片;取少許白面加鹽加水拌成糊狀;鍋燒熱加少許油,把茄片蘸面糊放鍋里煎至面糊發黃取出備用。
茄片煎完后,再在鍋里加少許油,放蔥花、姜絲、辣椒面、花椒面少許熗鍋;蔥花炸出香味后,把煎茄片剩下的面糊加水拌成面水倒入鍋內。
把煎好的茄片用刀一切為二,放入鍋內燉煮。
加鹽和少許醬油,燉至茄片軟糯。
出鍋前,把一頭蒜拍碎去皮加入鍋內。
一道美食就此完成。這里面提味的靈魂佐料是蒜碎和花椒面,缺了這兩個味東西,烘茄子就不是魯西南的那個味了。
這道菜(湯),茄子因為有兩次食用油的加持,湯和茄子吃起來都很香。茄子因為有面糊包裹,糯而不爛,入口茄子即化,面糊煎成的面皮浸潤了茄子的清香,吃起來馥郁滿口,香而不膩。特別是最后加的蒜碎,經熱湯燙浸后,不生不熟,散發出溫潤的蒜香,更是特別提味。
吃慣了山珍海味,大魚大肉,閑睱時弄一道農家的土菜,也算是改善一下生活,回味一下過去,即健康又懷舊,豈不美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