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透過的人生
媽媽會外星文字——七文。
我也會。
別逼我解釋。
媽媽的書櫥里有個小格子,里面放了一打又一打的錄像帶。我三歲時就看過了。那時以孩子的認知難以理解帶子中的內容。但對于孩子來說,從這里浸入一門外語,遠比大人要容易得多。
我早就知道我的父親會因為種種原因跟母親分開。他們倆在一起時,這個結果就已經注定了。一個語言學家和一個物理學家,天知道他們怎么能走到一起——這就像在銀河系的億億恒星中找到太陽,當然這渺茫概率最終還是落到了他們身上:七肢桶來到了地球。他們帶著先進的科學技術,通過視鏡與人類這種三維線性生物交流。每個視鏡前的專家小組由一名語言學家和物理學家組成(當然,現在你能夠在維基解密上看到一些未曾披露的細節)。
但當初交流的語言學家們無法告訴世人,他們學會了七文,以及“目的論”式的思考方式,并預知了未來。
——語言即目的本身。
過去與未來在我面前徐徐鋪開。最開始的開始,我用蠟筆在畫紙上信筆寫下了幾個七文詞語,然后,我看見了25歲的自己。我知道她是我。懸掛在萬丈懸崖之間,風吹得很烈……我的身子被帶起……
時間未至已成灰。
媽媽看見了我的作品,眼里并沒有多余的驚異,仿佛收起的只是平常的房子、花、全家福。
命運自那以后,一直在說話。
“想吃凱撒色拉嗎?”
我也有我的劇本,演員依照著早已擬定的臺詞,循著一條長長的時間線。桌子上放著父親送的芭蕾舞八音盒,我給它上緊了發條,松開手指,叮叮咚咚的音樂推進著,芭蕾舞女孩在預定軌跡上轉啊轉。
“我想吃……藍莓……芝士奶酪松餅!和炸雞!”
我最討厭的故事,是俄狄浦斯王。
因到果,果到因。過去、現在、未來,都在腦海中同步并舉,極度對稱,有一種看著孩子胡鬧一般的無奈——尤其當你明知這門課會掛,卻仍舊按照劇本通宵抱佛腳。預知未來與自由意志產生了矛盾,正因你預知未來,所以你無法偏離未來。
我在社交網絡上結識了Han·Lin,她看了一本《你一生的故事》,拍下了書頁的一部分并艾特我,“被劇透過的人生,和咸魚有什么區別?。 ?/p>
我點開圖片粗略地掃了一眼屏幕:
……我循路而前,滿懷喜悅,也許是滿懷痛苦。我的未來,它究竟是最小化,還是最大化?……
嘴里有點咸。我想起了太平洋咸濕的風,潛入海底,一大塊溫暖透藍包圍上來,世界漸漸寂靜……想起了第一次,我獨自離家遠足,趴在帳篷里,細數漫天星辰,遠離塵囂……我選擇轉發,配上了表情,手指在鍵盤上敲擊:
“站在上帝視角上看一切成為必然,理解這種必然,超越因果,怎么會跟咸魚一樣!”
——當時我正在整理行囊,我將去征服國家公園的峭壁。我喜歡攀登。我喜歡征服。那是我的夢想,也是我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