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石村景色秀麗,房屋錯落有致,彎曲狹窄的道路上正緩緩地走著一個少年。
回家的路途中,石天明回想著今天發生的兩件事情,感覺像夢一樣。一個填補了自己的關于靈根天賦知識空白,了解了其他有關于靈術師的信息。而另一個則是大大開闊自己的眼界,讓自己的眼界不只局限于白石村的小地方,而是將目光瞄準更大的永川郡。
石天明知道若想要改變自己的命運,需要一個契機,一個可以改變人生道路的契機——那就是靈根天賦。
只有有了靈根天賦,一切都會發生徹底改變。石天明心中也不禁疑問起來,但是自己有沒有靈根呢?
石天明一路想著,開始不斷的在心理進行自我對話,患得患失起來。
當一個人遇到重大的事情時,尤其是這件事情重大到可以影響人的命運時,人就容易出現患得患失之情。總是擔心有或無,成或敗。
而石天明此時正陷入這種情況,出現了患得患失。
“靈根的誕生,只是運氣嗎?那么沒有靈根的人是多么不甘心呀。”
“我要是沒有靈根,該怎么辦?”
在見識過靈術師的強大之后,石天明絕不甘心自己做一個普通人,可是誰有甘心呢?都是因為不具有靈根天賦,不得不接受自己無法成為靈術師的事實。
“不,我一定有靈根,”石天明強行勸說自己,讓自己相信自己具有靈根天賦。
“可是,那么多人都沒有,為什么你會有?”內心的出現了另外一個聲音,發出了屬于理智的聲音。
“是呀,為什么呢?——不,我不管,我就是有靈根。”內心掙扎道。
“石天明,你這是自欺欺人,不要騙自己了,你沒有。”理性的聲音告訴自己。
……
從學堂回家的道路并不遠,可是這一次,石天明感覺走了很久。
一路內心煩躁,一路掙扎不安。
良久,石天明發現離家很近了,決定暫時放棄內心掙扎,平復心情。石婆婆一個人正坐在木屋前的小板凳上編織籮筐和篩子,身旁周圍是剛剛從竹子上劃開的一條條細長細長的竹篾和竹條。
石天明看到婆婆這勞碌的身影,心底的某根弦似乎被狠狠撥動,就是面前這個人,靠著編織快完成的籮筐,把自己拉扯大。難道自己忍心婆婆一直勞碌嗎?心中責問自己。
這時石婆婆也注意到了石天明回來了,蒼老的臉上出現了笑容,忙喊道:“孫兒,你回來了,快進屋吧。”
“婆婆,還有什么事沒做的,我去做。”天明把書包放在臥室后,大聲回應著。
“沒事了,你去忙你的吧。等我這個籮筐編好了,我就去做飯。“
“婆婆,我不餓,我來幫你吧。”說著,石天明動身想幫助婆婆,減輕婆婆的負擔。
“你又不會,別來搗亂了。去忙你的事吧。”婆婆聲音加大了一分,帶著不容懷疑的語氣,手上繼續忙活著編織籮筐。
石婆婆一直都是這樣子倔強,石天明對面前婆婆十分敬畏,婆婆決定的事情,自己根本不可能扭轉。
“那婆婆,我先出去了。”石天明欲走出院子時,扭回頭對婆婆說道。
“去吧。”石婆婆低頭應了一聲,繼續低頭編織著籮筐。鋒銳細薄的竹篾到了老人家手里,如同遇見了克星。篾條隨意地擺弄,手指上下翻動間,一條條竹篾已經排列整齊緊密。
看了看婆婆的低頭忙碌的身影,石天明還想說些什么。但是還是頭一扭,走出庭院,向木屋西面走去。
木屋四周都是碗口大小的青竹,四季常青。即使在最嚴寒的冬天,天空飄雪,地面結冰,青竹總是翠綠。許許多多的竹子匯成了一片郁郁蔥蔥的竹林。秋風吹過,遠遠看去,像是一片翻滾的的綠色海浪。
往西面的竹林走去,木屋東面有一條小路是通向村子,而其他幾面都是郁郁蔥蔥的青竹。石白村人口多集中在村南村東,村北則是一些耕地和白石礦場,村北零星分布幾戶人家。村西多是一些青翠竹林,住在村子西面僅有石婆婆一家。石天明想問婆婆為什么選擇住在西面,婆婆沒有回答,還敲自己一棍,告誡自己不要多問。
村西最西端則是一大片的竹林,方圓一里的范圍生長的都是耐寒的青竹,四季常綠,即使在這萬木枯黃凋零的秋季,木屋周圍還是綠意盎然。石天明常常和婆婆一起過來砍一些竹子,用來做成編東西的原材料。
走在竹林之中,踩著一些落葉,吱吱聲音不斷,聽著林子里面的偶爾鳥鳴聲,頭頂上是斑駁的陽光,透過濃密的竹葉,照射進來。呼吸著這帶著一縷縷竹子清香的空氣,石天明感覺大腦中的抑郁和煩惱一掃而空。
繼續向西行走了約一刻鐘,穿過這片青翠的竹林,豁然開朗,來到白石村子的西部。這里是是一面巨大的白色崖壁,由于以前曾經出現山體滑坡,出現了一整塊白色的崖壁。像是茂密的叢林突然出現了空曠的空地,十分突兀。
崖壁旁邊不遠處,立著一塊大石頭,石頭高約兩丈,不規則的橢圓形。石天明找好著力點,踩著石頭身子,熟練的坐在上面。
每次遇見孤單、煩惱時,石天明都坐在石頭上面,面對著這塊白色崖壁。由于雨水的不斷沖刷,崖壁變得光潔無比,如同白玉。上面的巖石紋路可以清晰的看見,上面是淡白色的紋路。
石天明靜靜地坐在這里,輕輕地閉上眼睛,享受靜謐的空間,聆聽微風的聲音。記得書上講過,每當有人犯錯或者遇見難題是,許多人都會選擇面壁,或許是平整無暇的崖壁可以放松人的緊張心情,開啟人的智慧吧。
石天明的此刻的心境也隨著目光所及的平整光潔的崖壁而悄然發生改變。不在因為靈根而患得患失,而是思考解決問題方法,緊接著開始回憶白德川的話語。
腦子慢慢地思考著,開始回憶白德川今天所講的所有關于靈根信息。
“靈根,顧名思義,就是靈術師的根本。靈根的誕生具有一定的隨機性,前輩們發現了靈根的規律,與父母……,思考到這戛然而止,因為這個詞語的出現。”
‘父母’,這個熟悉又陌生的詞語,幼小的石天明的心情如同平靜的湖面投入巨石,紛亂的思緒開始飄到其他處了。
父母這個詞語,對石天明來說,既是熟悉的,又是陌生的。
從學堂一年級開始,就首先教會這兩個詞語。“父之愛,重于山;母之愛,柔如水。”可是十年來,這個外表堅毅,內心脆弱的男孩,從未享受過山水的恩澤。
從小懂事聰明的天明,早已從村子里對自己的背后議論中明白,自己是一個棄嬰,沒人要的孩子,是婆婆撿來并撫養長大的。
或許是因為自己從小體弱多病,估計是親生父母看自己是個病秧子,覺得是個累贅,就狠心拋下自己。
石天明的思緒紛飛,如同這秋天的落葉。
哎,可悲啊,可憐啊。從小沒有父母的關心與愛護,所以自己在同齡人面前十分自卑。每當其他村子里其他小孩與父母一起時,自己的柔軟心仿佛被長長的鋼持續不斷地針扎,那種痛苦難以用語言表達。脆弱的石天明都會快步走開,生怕控制不住對父母的想戀,更加控制不住自己的軟弱,傷心哭了起來。
辛虧,石婆婆待石天明如親孫子,好的都留給了石天明。他曾經多次夜里醒來發現婆婆在油燈下編織竹制品或是給自己做新衣。而這一切的代價,就是婆婆那雙蒼老滿是老繭的手愈發蒼老,破舊的衣服縫縫補補。
每每想到此,眼眶里的淚珠,都在打轉個不停,似乎在等待合適的機會洶涌而出,石天明只好閉目來故作堅強,可是眼角的淚還是忍不住的滑落。
石婆婆的雙手十分粗糙,這是長年操勞的結果。他發現婆婆的手已經顯得有點綠色了,這是青竹汁液滲入皮膚,很難洗凈。婆婆手掌上手指上總是密密麻麻的小傷口和傷痕印記,是竹篾竹條留下的,舊傷剛痊愈,新傷又到來,手上總有未愈的細小傷口。
面對著待自己猶如己出,甚至超越親生的婆婆。石天明很早之前,就在心頭立誓:一定要好好報答婆婆,讓婆婆過上好生活。
而對于親生父母,石天明沒有什么感情,而親生父母與自己唯一的聯系,就是一塊玉佩。這樣想著,他從脖子上面取下一個繩子掛著的白色玉佩下來。
玉佩呈現白色,通體晶瑩,形狀則是一塊四邊菱形,最上面一角穿了一個洞,繩子從洞中穿越而過。玉佩一面光滑如鏡,另一面上下刻著天明二字。
石天明曾經問婆婆,為什么自己會叫做石天明?
石婆婆回答,是因為這塊玉佩,上面寫著‘天明’。所以天明成為了自己的名,石婆婆說這塊玉佩是撿來時就帶著,估計‘天明’是你的名。至于姓,便讓你隨了我的姓,這就是石天明名字的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