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
?
美女,是人類社會一道靚麗的風景線。作為人類社會特有的一個文化景觀,美女是信仰的一種凝聚力,是社會進步的一種財富。在人類社會進步與發展的過程中,不同的社會政治,不同的傳統風俗,不同的種群信仰,都有各自約定俗成的美女形象,與眾望共賞的美女標準。
在人類審美的歷史長河中,被譽為最美麗的女人是古埃及的女王克萊奧帕特拉。之于西西弗斯、美狄亞和海倫娜等傳說中的美女形象,則是被西方審美文化所推崇到古希臘神話中的女神。到了近代,以其真實的美貌展露于世的美女形象當該是瑪麗蓮·夢露了。她是作為影星,以其嫵媚的風韻、性感的形象、美麗無比的誘人外表而馳名于世的。
在悠久的中華民族審美文化的歷史中,文明曾為這塊土地養育出了難以數計的美女,并將其塑造成一種具有民族特色的美女文化。最受華夏兒女尊崇與頂禮膜拜的美女應非女媧莫屬了。因為女媧不僅擁有貌傾天下的美麗,而且具有驚世過人的智慧,她以神一樣的存在,被國人譽為“人類始祖”。然而,在中國美女文化史中,能以其美貌彪炳青史,被世人津津樂道的卻又要屬沉魚落雁、閉月羞花,四位神話般的美女了。春秋時期的西施,是一位天生麗質的美女,據說每當她走過小溪時,竟然會使自愧不如其美的魚兒羞愧地沉入水底。她給世人留下的佳話,是她以她的美貌為器,使越國重振了國威。西漢時期的美女王昭君,她彈奏的琵琶曲,竟然能使翱翔藍天的大雁忘記飛翔而紛紛落地。這個王昭君對民族的重大貢獻,是她出使匈奴的和親,為漢朝與匈奴之間的和平相處而做出的犧牲,為后人留下了一個昭君出塞的美好傳說。東漢末年的美女貂蟬,傳說在她拜月的時候,月亮會因為她的美貌而羞愧地躲進云層。就是這個貂蟬,用她自己的美貌終止了董卓的獨裁與專權。唐朝的美女楊玉環,傳說在她經過花園的時候,花園里的艷花芳草都會為她的美貌而低下頭去,可見其美貌懾人魂魄的神力。然而,這位美女所不幸的是,她的美貌,竟然使她魂斷馬嵬坡而命殞亂世,給后人留下了一個感慨無限的傳說……
美女作為大自然恩賜于人類的尤物,確實給予了人們在視覺感官上賞心悅目的享受。她無疑應該是大自然渾然天成的一道勝景,一抹與萬物共生不息的春花秋實。然而不幸的是,美女總是難以摒棄外在因素的挾裹與扭曲,往往會遺憾地被政治雕琢成器,被強權變性為具,使其蛻變成一種邪惡,質變為蠱妖,從而禍國殃民、妖邪天下。所以,古來一直有“美女破國”之說。于是,美女在特定的環境與時局下,就又會演變成為一種社會災難。
在古今中外的人類歷史上,因為美女而引發的戰爭是不計其數的。在《荷馬史詩》中曾記述著,兩個部落為了爭奪一個叫海倫的美女,竟然鏖戰十年,死人幾十萬。在我們中國歷史上,因美女而亡國的悲劇就更是舉不勝舉。像夏桀時的妺喜、商紂王時的妲己、周幽王時的褒姒……均屬此例。不過,最為國人所熟知的,卻應該是近代史上,吳三桂勾結清軍入關的美女事件了。明末李自成率領的農民起義軍打進北京后,結束了明朝近三百年的統治,建立了大順政權。然而就是因為這個政權的大將軍劉宗敏,強行霸占了當時傾國傾城、能歌善舞、色藝冠時,時稱秦淮八艷之一的美女,鎮守山海關的總兵吳三桂的愛妾陳圓圓,竟然使已在歸降返京途中的吳三桂“沖冠一怒為紅顏”,倒戈聯清入關滅了大順政權。當然,為了陳圓圓這個美女,吳三桂更是付出了慘重的代價。氣急敗壞的李自成,不但殺了已經投降起義軍的北京提督,吳三桂的父親,而且還將其家中的38口人剿戮殆盡……
然而,所有因美女釀成的人類災難,應該說都不是美女本身的錯,而應該是人類本身的卑鄙與邪惡所致。一處又一處由美女而引發的,傷天害理的惡作劇,都是由強權與野心編導出來的。李自成政權的毀滅能怪陳圓圓的美貌嗎,同樣,夫差的亡國自刎也不能歸罪于西施的沉魚麗質啊。但是,歷史卻無法否認,美女對于人類社會發展的沖擊的確是巨大的。
隨著歷史的推進與社會的變革,人們對于美女的鑒賞與玩世,已不再滿足于美女僅僅是誕生于自然的單調。于是,就產生了“選美”這一對美女文化推波助瀾的活動。
人類的選美行為古來有之。只是在古代的選美僅限于統治者的特權。像帝王遴選嬪妃,王公大臣們的娶妻納妾等,都是選美的原始形式,而且目的也很單純,那就是權色欲的一種極端表現形式。而盛行于現代文明社會的選美活動,則有著與古代選美迥然不同的文明宗旨與社會進步的政治屬性。
我國最早的,有組織的選美活動是起始于宋朝的“花榜”。這是一種由當時流連于風月場上的士大夫們組織的選美活動。因此,參選的對象也是以青樓女子為主的。這個叫做“花榜”的選美活動,一經發起竟然就具有了它的社會生命活力,到了明代中期竟然達到了一個鼎盛時期。像《燕都妓品》、《金陵妓品》等,都是文人墨客用文字記載下來的,當時選美盛況的成書。這種“花榜”選美比賽,一直延續到20世紀初期的大上海。只是到了這個時期的“花榜”選美,從參賽對象到舉辦形式都比古時進步和高雅了很多。有意思的是,組織者竟然還獨出心裁地,把選出來的美女名次仿照中華民國政府的部門設置而命名為,什么大總統、副總統、院長、參政……真是令人啼笑皆非。
世界上最具規模的選美比賽,有記載的是1913年7月14日在英國倫敦舉行的選美活動。此后又涌現出了所謂歷史悠久、影響力宏大的“世界小姐”、“環球小姐”和“國際小姐”等多種選美大賽。
時至今日,盛行于全球的選美比賽已是五花八門,枚不勝舉。什么香港小姐、冰島小姐、德國小姐、委內瑞拉小姐和地球小姐……可謂令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
美女作為人類發展史上的一種文化,由先天的自然屬性衍生到人為的后天屬性,對于人類來說,還真難說是不是一種福音。首先,女權主義者就說“選美”是一種性別歧視。因為選美是把女性作為被觀賞對象為前提的,它不僅包含著父權意識的劣等成分,而且是將女性角色以“性對象”的意識置于選美主流的。
當今,在嚴苛的外表評判標準的前提下,選美參賽者們的天生麗質大都已很難達標,在巨大利益的驅使下,她們竟然會無所不用其極地,依靠后天的打造來完成各自的外在形象。這樣一來,參賽者必然會成為以取悅眾人,而被打造出來的商品。所以塞浦路斯人民在塞浦路斯舉辦的一次“世界小姐”競選時,就暴發了一場強烈的抗議。他們抗議的口號是:“我們需要的是醫院和學校,我們不要世界美女”。
把美女演繹成商品利益的工具,甚至給美女賦予政治屬性,而禍國殃民,是人類社會文明發展史上的一個悲哀,是對美女原始屬性的侮辱與褻瀆。我們中國人記憶猶新的,“遠華紅樓”中的美女,就是將美女商業化的一個最具典型的案例。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美女其實是應該沒有標準的。自古以來,那些強加于美女五花八門的標準,其實都是選美組織者自身的管窺之見,或淫邪意欲所致。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的女人是美女。“蓬門未識綺羅香,擬托良媒益自傷”的女人也是美女。
“東方有佳人,靚妝不逾國”,說的是東方的美女;“西方有佳人,皎若白日光”,說的是西方的美女;“南國有佳人,容華若桃李”,說的是南方的美女;“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說的是北方的美女……可見,普天之下,塵世之上,只要是有人的地方,美女就無處不在。何須煞費苦心,別出心裁地去制造美女呢。
不爭美女是人類社會的“財富”,不說美女是世界萬物的瑰寶,不管美女是正直者心中的天使,也不論美女是邪惡者胸中的鬼蜮。只要你是一個心守善念的有情人,那走進你心中的那位“不敢與君絕”的女人,就是你的美女,就是你的至愛,就是你的女神,就是你的世界……
愿人類特有的這種高潔、典雅、文明而古樸的美女文化,能以一道靚麗的勝景,永遠與人類社會的發展相映成景,共鑄芳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