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大概把生活中的人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專門討好領導,對下則狐假虎威,卻生活在領導的威嚴下對下指指點點,無所作為,卻也總能得到獎項榮毅。另一類則是踏實誠懇的干事情,不邀功,也不討好領導,最后的獎項榮毅自然也沒有他的份。這并非一時偏見,觀察生活,總是如此。
?情感因素在現實世界中無處不在,使得現實世界缺失了本來的客觀公允。造成這種不公允一部分是個人原因外,大部分是領導的因素,他不體察基層,對別人的努力付出熟視無睹,更有或心理渴求別人多干活,榮毅你就別想,也算是做貢獻。好可笑,這種為私人的讓步也能稱之為貢獻,滑稽之至。十八大一來,習主席倡導的公平,公正,選人遵循的原則是任人唯賢而非唯親,主席從國家和人性的高度出臺的政策法規,落實到基層就這么艱難,中國夢摻雜了這么的“人”的因素,實現夢的年代也要往后推移幾年。到此,些許失落。
?或許有看眾看此之后會覺作者稚嫩,不足之處不可否認,但我對這種成人世界的成人規則是否定的。這只是為了給自己逃避公平法制而找的堂而皇之的借口,用成人的規則來給自己推責。法網恢恢,疏而不漏,好自為之。
?還記得熱播劇《人民的名義》中的悲劇人物祁同偉嗎?不知看眾作何感想。他敢打拼,不怕流血犧牲,他是個英雄,他有一腔熱血往高處走,他有這個能力,也有這個資格,也憑自己本事。然而現實給了他一個沉重的答復,他失望了。人在這時會有兩種選擇,一種是從此不在乎仕途,像劇里的區長孫連城鐘愛天文。另外一種則是悲劇人物祁同偉,選擇了不甘,選擇進入成人的世界,進出于成人的規則。他活得更有血有肉,更反應出人性,值得我們深思,也值得社會反省。
?千百年來,一直有兩種觀點和理論,人本善論與人本惡論,兩者我都不贊成。我主張人本空白論,人剛出世是沒有善惡之分的。人的善與惡是由他生活的環境來決定。家庭環境和教育是第一步,就是家庭教育和環境那也是各不相同。對人的性格與情感影響最多最深刻的那是社會環境,也可謂之社會風氣。這東西毀的是一代甚至幾代人,文革十年,流毒卻一直影響到改革開放,中國停滯不前。祁同偉的社會環境導致了一批貪腐,人民矛盾愈演愈烈,到最后,那個英雄也變成了自己當初討厭的人。
? ? 十八大以來,在中國夢的引領下,在一帶一路的牽引下,我們要發展,我們一直在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道路上前進,我們需要看清自己,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滿紙荒唐言,望君多品析。